购物狂

更新时间:2024-08-07 18:50

购物狂指完全不假思索地购买各种过生活所需的物品,如衣物、小装饰品等,该种现象较常出现于女性,但也有男性,他们尤其在各大商场掀起打折狂潮的时候疯狂的购物。近年来,购物狂渐渐被认为是一种心理学的疾病。

诱因

1、购物狂患者主要是一些精神孤独、身心受损或是妄自菲薄的人,企图依靠疯狂采购来填补心灵的空虚。而现代的信用卡结算方式更助长了病情的发展,因为患者已不能及时发现钱包早已掏光。

2、疯狂购物与她们感情脆弱、富于幻想、比较浪漫有关,更何况一些商品对于展示女性的魅力具有象征意义。因此,她们也就经常为一些社交活动所需的商品,诸如服装、化妆品、饰物等展开疯狂采购。

3、设置在购物大厅中的广告及播放的画面音响造成强烈的感官冲击,女性往往经不住这些诱惑。

4、错误的观念导向,如“购物是享受”、“购物有益健康”,甚至把购物推行为治疗心理疾病、精神抑郁等症的疏导方法,潜意识加重了实践性尝试。

5、缺乏健康的压力宣泄渠道。女性由于参与体育活动、抽烟及喝酒的行为很少,心理补偿与发泄的渠道较窄,购物往往就成了她们平衡情绪、舒缓压力与宣泄情绪的最佳方式。

6:购物狂分2种,一种是心情不好拼命买东西发泄自己情绪,还有一种是储存状态,买了很多东西都只看不用。

医生分析

购物狂的购物习惯其实和她原先优越的家庭环境有关,刚刚工作的时候还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经济。她的表现更多地代表了大部分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名牌的,打折的都爱,但是不一定买到的就是适合自己的,事后后悔的情况常常发生。

促使购物欲膨胀的心理因素有:压力过大及现代职场的工作节奏加快,许多人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考核、竞聘、淘汰、升职……工作上的每一步变化都容易给人们心理造成较大的压力,购物成为女性释放压力的途径之一。很多人在情绪不好时购物,可以及时宣泄压力;情绪好时也购物,因为买了喜欢的东西体会到幸福感,这也是通过购物来释放和转移压力,对情绪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

另外,生活空虚也容易造成购物欲膨胀。有些人虽然衣食无忧却缺少交流,生活中缺少各种其他的爱好,社交活动也不多,购物往往成为她们的一种追求。购物过程结束了,通常追求也就停止了,成堆的商品却很少是真正适用的。

再有是虚荣心理和从众心理。时尚、流行等活跃的元素决定了许多商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受到各种各样的关于“奢侈消费”“名牌消费”观念的潜移默化,加之人所共有的从众心理,更容易在购物中欲罢不能。

心理医生认为,虽然不少购物者感到“购物确实能带来快乐”,但无论是释放压力、消磨时间还是排遣寂寞,消费购物都不是根本办法,建立可信赖的人际关系,进行适量的运动,拓展视野,将不必要的消费转为公益性的投入,例如参与慈善捐助、公益活动等,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感将更加积极和长久。

克服方法

在改变生活方式。

遇到创伤后,购物、暴食酗酒则是一种破坏性行为,它在麻痹人的心灵的同时,也会损伤人的健康和正常生活方式,最后加剧人的压力,形成心理失衡的恶性循环。那么,在遇到一下子很难克服的创伤时,该怎么办?心理学上有一个规律,先改变人的行为,随后他的认知也会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可以用运动来代替购物,当一个人为了完成某个既定的目标而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时,她就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之向健康的、有节奏的生活作息转变的过程,而生活方式的健康可以帮助她应对眼前的危机,形成良性循环。当然,不管怎样,该面对的矛盾最后还是不能一味逃避下去,否则痛苦只会越来越深,在条件成熟、自己不至于心理崩溃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去直面问题。如果遇到严重的适应性障碍,也可向好友或专业人士求助。

不少心理医生认为有必要提醒公众警惕这种心理偏差,患有此症状的女性所热衷购买的物品,多数与自己的外型装饰有关,如服装、鞋袜、化妆品、金银珠宝首饰等。她们重视购物过程远远超过购物结果,潜在的原因多是缺乏自尊自信、内心空虚,只得用购物来填补。

如何控制你的购物欲望,更加合理消费?心理医生认为改变购物模式,从行为上逐渐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是比较有效的。

购物上瘾的人很多事后都后悔,所以购物之前养成“做计划”的习惯,可以在没有打折或者闲暇的换季时候列出自己需要的物品,养成计账的习惯,可以坚持记录大件商品或大笔消费的支出金额,减少盲目支出。要把购物时间排到日程安排上,限定一个大致的时间,可以避免挑选时间长、范围广造成的购物过剩。

很多热爱购物的人都有使用信用卡的习惯,沉溺于可透支的刷卡当中,不利于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建议购物上瘾的人使用现金支付,这样比较清楚自己的消费额度,利于自己对购买行为进行控制。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有的人不仅高消费,消费时还会情绪过分高涨,不合理消费次数不断增加,这可能是现实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通过购物来逃避问题。这样的“购物狂”如果同时还有话语格外多、特别开朗,很可能有抑郁或者躁狂的倾向,需要心理方面专业检查

专家提醒:如果一个人毫无节制地疯狂购物,超过一定界限,就会由制造快乐而变为制造痛苦。要纠正过于强烈的购物欲望,则需要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力求保持平常的心态,使这种心理疾患得以减轻或消除。

五种类型

踌躇不决

踌躇不决型

患者自述:

“我不喜欢一个人购物,一定要有朋友或妹妹的陪伴才会去。我总是会在一个货柜前花上半小时来左思右想:这件丝绸衬衣,是选枣红色还是酒红色呢?靴子是买平跟的还是高跟的呢?就这样颠来倒去地想啊想,一直要到售货小姐和我身边的朋友都忍无可忍、失去耐心了,我才不得已犹犹豫豫、万分担心地做出决定。而差不多还未踏进家门,我就已经后悔自己的选择了。于是,我通常就会赶回店里,换上另外一件……可是,结果还是会令我不满意:也许还是第一次选的更好?要是能在决定付款之前让我把每种样品都试48小时就好了。”(Clemence, 38岁)心理学家分析:

“Clemence身上几乎无时不在的不满情绪来源于内心的‘完美情结综合症’:她总想找到只为她而存在的那一件衣服。她梦想一件能满足她所有理想的衣服,就像是梦想一个完美无缺的白马王子。由此可见,她的失望是多么幼稚。她对自己的身材缺陷视而不见,这就是一种青春期式的幻想。”

专家建议

别去大百货公司和专卖店,那里的品牌都太有诱惑力了。你要做的是开始只买一些色彩中性的经典款,重新构筑自己的购物观,这期间你将学会认可自己的选择。

购物上瘾

B. 购物上瘾型——“我一刻不停地想要买东西,而且要买贵的。”

患者自述:

“我能挣会花,每个月的薪水几乎一大半都被我用在买衣服上,有时自己也觉得过分!几乎每两周我都会花上整整一天来购物。我喜欢像一个真正的时尚内行一样,知道如何把新款和旧款‘混穿’出最酷的感觉,或是怎样火眼金睛地在Zara店发现最新潮流搭配。我会在第一时间就在ELLE上找到想要的东西,然后直接冲向这些店,根本等不及换季折扣。我的衣橱每年都要经过一次大扫除,把原来的那些衣服彻底清空,它们都会被我送去二手店。”(李珊, 29岁)

心理学家的分析:

“李珊每一季都要给自己的衣橱大扫除,这种对时尚的‘食欲过盛’就与瘾君子对药物的依赖相差无几。对她而言,对物质的拥有是为了填补空虚感和‘缺少生存意义’而产生的急迫所求:只有消费才能让她感觉存在。所以,越是名牌越能得到她的青睐,因为她要的就是找回自恋的感觉,让自己的形象更有价值。”

专家建议:

1.只做不赔本的生意。为所有准备送去二手店的衣服设立特别账户,每次新购衣服所花的钱都只能从这个账户中取,绝不能超支。

2.定期“节食”。每月一周或每季一个月,记住要将你的“节食”计划和时间公诸于众,在朋友们的监督下你才会坚持到底。

盲目拷贝

C. 盲目拷贝型—— “我总是不自觉地模仿别人。”

患者自述:

“除了牛仔裤,我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怎么样的衣服!我总是模仿别人的,人家怎么搭配我就跟着怎么穿。 比如我曾经看到一个时髦女郎穿的拼羊羔皮茄克很帅,就去买了件一模一样的,我不会问问自己是否真喜欢那件茄克,或者是否是那个女郎把茄克穿得那么帅……结果呢?我到家了才发现这完全是一个错误!现在想想这简直太正常了:我是偏矮又比较丰满的体型,而那个女孩却是瘦高个儿……所以,除了牛仔裤,我的衣橱就这样差不多都被失败的购物所得填满了。”(Caroline, 28岁)

心理学家的分析:

个人风格的建立来自于对自身的清醒认识;然而,Caroline却把这看成了自我欲望和虚荣心的满足。女人总会更在乎别人的眼光,或者觉得别人的东西更好,所以当我们知道Caroline从小就喜欢偷偷模仿妈妈的时候,也就对她以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为榜样的举动毫不奇怪了。当然牛仔裤是个例外:这是真正的男女老少皆宜。”

专家建议:

选一个与自己有些相像的时尚偶像(就是说如果你拥有莫妮卡·贝鲁齐般的身材,就千万别老盯着Kate Moss穿什么),并坚信到底。同时你要注意听听男友或老公的意见:如果当他看到一个16岁的有模特身材的女孩穿着背带短裤都惊恐得大叫时,就千万别再冒险这么穿了。

痴迷高跟

D. 痴迷高跟鞋型——“我买了一大堆高跟鞋,却从来不穿。”

患者自述:

“我对鞋子有着特殊的癖好,特别是收藏各式各样的高跟鞋!这就是我的宝贝:拥有并欣赏它们的美丽是我最大的乐趣。每个月我都会带一两双新鞋子回家,虽然我自己从不穿高跟鞋。也许这样的爱好要追溯到童年,记得还只有五、六岁时,我就喜欢穿着妈妈的鞋子照镜子。”(Lucie, 30岁)

心理学家的分析:

“我们的脚其实是一个特殊的情欲部位,而鞋子就仿佛是令诱惑倍增的珠宝盒,只要巧花心思,它们就能成为制造女性魅力的绝佳道具。对Lucie而言,各种各样的鞋子满足了她的诸多梦想:想象自己如电影女主角般优雅,想象自己又仿佛回到了童年,满脑子都是早日长大成为像妈妈一样美丽的女人……如此美好的想象就已令她心满意足。”

专家建议:

沉浸在想象中却也不能忘了现实世界:每周花上一天去好好感受现实生活吧!记住要穿上超过10公分的高跟鞋,挎上心爱的手袋,勇敢地走进地铁和办公室吧!

深陷绝望

E. 深陷绝望型——“我再没什么可穿的了!”

患者自述:

“对这样的场景我已经见多不怪了:打开衣橱,随即陷入深深的恐惧,因为完全没有一件能穿的衣服!这是一种混杂着气愤与绝望的感觉,通常出现在换季时节,尤其是不冷不热的春秋两季。好像所有的衣服都过时了,穿什么都不好看,越看越觉得丑。于是我便不由沮丧地觉得自己再也没有什么衣服可穿了……最后,我通常就是一身白衣白裤度过一整个夏天,要么就是一个冬天的黑外套配牛仔裤。而每一天的日子也就过得马马虎虎,甚至连对逛街购物都失去了兴趣:因为凭我的经验,已经再也没什么衣服适合我穿了!”(Isabelle,27岁)

心理学家的分析:

“这是种常见病,来源于对自我的深深厌倦:患者渴望能冲破原有躯壳,获得全新的精神和生活尝试。而这样的情绪在春秋两季更为多见,这正是因为那是人们最易多愁善感的时节。”

专家建议:

通常,抱怨自己没衣服可穿的人往往都有着太多的选择。其实,要找回自信的办法很简单,只要你能坚持:绝不准自己再穿一成不变的一身白或一身黑,同时逼迫自己一定要在衣橱里找出灵感……假如你觉得那件2000年买的花衬衣也正吻合了时尚元素,那你就成功了!

族中名人

虽然身为名人,看似拥有一切,却依然摆脱不了对衣服的“爱恨交加”。让我们对以下三个穿衣风格独树一帜的女人也好心建议一番吧……

血拼狂人

血拼狂人:Paris Hilton

什么都不能阻挡这个金发的天之骄女对购物的兴趣。她要那么多衣服干什么用呢?一个字:穿!她无可救药地偏执着,在她眼里,一件衣服只能穿一次……

她的病症:所有的零花钱都用在买衣服上了,她就像一个饥渴症患者一定要把冰箱装满一样地狂热填塞着自己的衣橱。

对她而言,存在的意义就是拥有,就是展示。

墨镜狂人

墨镜狂人:Victoria Beckham

她早就公开宣告:“不带墨镜,我从不出门。”

她的病症:她的身上融合了矛盾的两重性:既要吸引眼球,又想隐遁于世。所以她最爱的配饰必须要能遮住最容易真情流露的部位:眼睛。

自毁形象

自毁形象: Britney Spears

她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从不担心效果如何。

她的病症:自从“升级”为母亲之后,曾经的小甜甜似乎已不再考虑形象。这其实是一种忧虑的体现:无论是对自己的体型,还是对眼看难以为继的偶像生涯……

研究发现

女人对购物近乎疯狂的喜爱和男人对女人购物濒临极限的厌恶相映成趣。据说夫妻是不能一起逛街的,因为那是对他们感情的巨大挑战。既然拦不住,男人通常说:“求你了,别再让我陪着逛了。”女人说:“好吧,银行卡拿来。”男人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儿。看来购物真是男女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然,并不一定都是这样,当男女购物狂在一起的时候,效果将是巨大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