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

更新时间:2024-10-30 10:22

贵州师范大学(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组团高校,贵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民国30年(1941年)10月,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设有教育学系、国文学系、英语学系、数学系、史地科、理化科。

民国31年(1942年),学校增设体育童子军专修科;同年,设立国立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小学。

1950年10月,学校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

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同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校。

1958年,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现有条件和师资设备的基础上建立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不撤销,两校同时并存。

1967年,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贵阳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

1979年,废除“贵阳师院革命委员会”,恢复“贵阳师范学院”。

1985年3月,学校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处,依托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训中心成立。

1996年,学校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

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学校。

2006年,学校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厦门大学结成对口支援关系。

2013年7月,学校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

2017年,学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2018年,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学校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1年2月,贵州师范大学武装部被授予“贵州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2年12月,贵州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挂牌成立。

2023年3月31日,贵州师范大学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强基行动指导中心揭牌仪式举行。9月,发起成立发起成立中国-东盟研究生教育联盟。

2024年6月6日,经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理事会审议、专家评审,贵州师范大学与南太平洋大学基里巴斯分校联合申办的基里巴斯孔子学院正式获批。8月6日,贵州师范大学新时代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5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本科专业77个,学科专业涵盖哲学、文学、教育学、工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262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16人,师资中有教授337人、副教授651人,有相关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人。获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90人次;获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230余人次。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7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Ⅱ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学建设

据202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56个“双万计划”一流专业(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7门省级“金课”。

2019至2020学年,学校学生在各类专业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超过300项,获奖接近2000人。

截至2020年6月,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教师研修基地、国家级大学校外实践基地、教育部111引智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等国家级基地10个;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39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6月,近年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含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7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4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26项,全校科研经费近4.18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65项;国际级文艺奖2项;获批专利441项,出版学术著作344部。学术论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录5607余篇。

2020年,学校“特色杜鹃种质资源培育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贵州省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41项成果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批20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学术资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常设栏目有阳明文化研究专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民族政治学、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教育·课程与教学等。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常设生命科学、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学地球、环境科学、智能开发与心理等栏目。学报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贵州省优秀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截至2022年12月,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共有纸质文献293.2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文期刊2106种。提供使用中外文数据库65个(其中自建特色数据库21个),其中电子图书170.7万余种(册)、电子期刊2.8万余种、电子学位论文451.3万余篇。

合作交流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学校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有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共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特色专业,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合作举办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音乐学专业。

2024年6月6日,经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理事会审议、专家评审,贵州师范大学与南太平洋大学基里巴斯分校联合申办的基里巴斯孔子学院正式获批。贵州师范大学将与南太平洋大学基里巴斯分校一起推进孔子学院合作协议签署及其他筹备工作,使孔子学院早日实施运营。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学校校徽为圆形,校徽的基准色为红色, CMYK值为:C20.M100.Y97.K0,图案由中英文“贵州师范大学”校名、建校时间和篆体变形字“师大”组成。

教师佩戴校徽为红底金色图案,学生佩戴校徽为白底红色图案。

释义:学校校标内部以略加变形的篆体汉字“师”为主图案,突出学校的教师教育特色。

图形端庄典雅、稳重大气,体现了学校的办学风格、办学特色和定位,凸显了学校数十年办学的厚重积淀,既表明学校重视优秀文化传承的继承和发扬,又蕴含了学校勇于开拓创新之意。

圆形标志是中国大学标志设计的传统和对大学悠久历史的继承和延续。图案严谨稳重、简洁明快,色彩热烈典雅。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徽和 “贵州师范大学”校名标准字形。

精神文化

慎思笃行 博学致新

释义:《礼记·中庸》十九章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句。校训取其精要,强调:深入、全面地思考,坚持不懈地实践;广泛、宽厚地汲取,不断追求升华和创新。

爱国、奉献、敬业、自强

学校校歌为《挺拔的香樟》。

社团文化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有校院两级学生社团160余个,会员两万余人。学校开展了“璀璨新念”校园活动策划大赛、社团“形象大使”选拔赛、师大达人秀选拔赛等学生活动。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 贵州师范大学占地面积2780余亩,有花溪、白云2个校区。

花溪校区

花溪校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党武镇贵州师范大学。

白云校区

白云校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白云北路397号。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贵州师范大学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保留、巧借、渗透、相融,形成了“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湖水 相伴,绿带环抱”的有机形体。校园被群山环绕,公共教学楼、公共实验楼等教学楼和各学院楼错落分布在群山之中。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