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5 22:08
贸易企业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国民经济部门,是商品流转的主要渠道,所以其销售量(额)占社会全部商品销售量(额)较大份额。贸易企业,是主要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企业,包括各种个体或私营商业企业、合伙制商业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是贸易或商业活动的主体。
贸易企业的特点
贸易企业除了具有企业所具有的一般特点,如以赢利为目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等特点之外,它还具有某些不同于生产企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商品消费的普及和增长主要应通过流通领域中贸易的增加最终实现。贸易企业的布局体现了分散化的必然趋势,它与生产过程形成鲜明的反差。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厂区位是相对集中的,形成生产企业旆局中的集聚现象。因为工业生产对投资环境、基础设施要求十分严格。各个地区在上述两个因素上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强化了生产者对工厂区位的选择倾向。而产品生产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往往依产业性质和技术特点集中在一个相当狭小的空间范围。如高技术产业一般分布在智力开发中心的周围,冶金企业多设在交通便利或附近有企业所必需的采矿点的地区。所以,生产企业的布局尤其是同一行业布局鲜明地体现了集中化原则。
在商品流通领域,贸易企业的布局体现了与生产企业完全不同的变动趋向,即企业布局的分散化,它是消费者商品需求及其变化的必然反映。消费需求变化的重要特点,是在购买需求的层次选择越来越鲜明的同时,消费出现普遍性趋势。一方面,这一趋势使已有的商品消费数量持续增长,提高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频率,消费需求的实现要求就近增设网点;另一方面,这一趋势使得新的商品消费不断地增加,把地域更加广阔的消费者和消费项目纳入商品交换,从而要求提供相应的购买便利。企业通过实现这些消费,可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也可避免同行竞争的威胁,贸易部门客观上应在更加广阔的地域分布商贸网点,这就必然使贸易企业呈现分散化特色。
在商品流通领域,小型贸易企业居于数量上的优势地位,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各个阶段贸易企业结构的共同特征,在零售环节表现得更为明显,它与生产过程有着显著的区别。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多取决于大批量生产所表现出来的规模效益,加上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不断地采用各种技术,从而要求扩大生产资料的共同使用规模,实行大规模的企业经营。所以,直接生产过程中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使得企业经营标准
化、同步化和集中化色彩愈浓,实行大规模经营的大公司、大企业在生产企业结构中呈现出愈来愈居优势的发展趋向。
相反,在流通过程中,规模经营的必要性除了在直接衔接产销关系的贸易企业,通过不同的批发起点有所体现以外,零售环节的企业面对细分化的消费需求及其在空间或地区形式上的平衡发展,通过小本经营战略,在广泛的活动空间布点就近吸引消费,获得丰厚的经营利润。这些企业本身的组织因素,限制了规模经营的必要性。
再者,贸易企业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速度比重很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大规模使用同一经营设施和经营工具的必要性,从而要求零售贸易企业实行小规模经营。
商品流通额的绝大多数都要通过零售环节才能进入消费。与贸易结构的分散化相联系,实现同样的商品销售额,所需要的零售贸易企业数大大多于批发企业。所以,贸易企业结构中,零售贸易企业所占比重居于优先地位。大量的小型贸易企业,使得贸易企业的结构呈现出轻型化的特点。
贸易企业有效地发挥媒介作用,必然体现为企业配套的有序化。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承担生产职能的各个经济单位之间,必然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经济联系。选择经济联系的实现方式,应将各种方式所产生的流通费用水平加以比较。生产者的经济联系可采取两种实现方式:一是运用生产企业的组织功能,即生产者通过建立统一的经济实体或其他类型的横向经济联合体的形式,形成企业之间的直接供货关系,以及动用本企业的销售组织向消费者直接销售,实现生产者的外部经济联系;二是运用贸易企业的媒介功能,即通过贸易企业的媒介作用,实现生产者之间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
一项产品的交换或一个地区居民消费的实现过程所需要的贸易媒介功能,必须依靠相关的贸易企业共同实现。各个企业间组织的有序化,决定着贸易媒介功能的完善程度以及能否保持低廉的流通费用水平,这就要求贸易企业的相互配套真正体现商品效益,并通过较低的流通费用水平,显示贸易企业存在的经济合理性,从而形成贸易企业结构的一大特征。
贸易企业配套的有序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纵向有序化,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按照商品经济的原则相互配套,根据商品经济的合理流向配置批零环节,使企业能够正确地选择进货渠道;
②横向有序化,商品交换纵向系列各个层次中,综合经营与专业经营的各类商品经营企业进行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