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4 19:21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贺兰山山脉东坡的北段和中段,地跨银川市永宁县、西夏区、贺兰县,石嘴山市平罗县、大武口区、惠农区,北起麻黄沟,南至三关口,西到分水岭,东至沿山脚下。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9′-106°41′,北纬38°19′-39°22′。南北长17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保护区总面积为193535.6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86238.71公顷,缓冲区面积43309.99公顷,实验区面积63986.98公顷。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贺兰山山脉东坡的北段和中段,地跨银川市永宁县、西夏区、贺兰县,石嘴山市平罗县、大武口区、惠农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9′-106°41′,北纬38°19′-39°22′。
贺兰山是一座中、新生代形成较年轻的山体,地层除青白口系、志留系、泥盆系外,发育比较齐全。太古界和中上元古界的片麻岩、变质碎屑岩和石英岩主要出露在贺兰山北段和中段的南部。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的石灰岩、砂岩、页岩发育良好,分布广。上古生界则以石炭系与二叠系同等发育为特点,以页岩、砂岩为主,并含有煤层。中生界三叠系广泛分布在北部,侏罗系次之。前者以紫红色砂岩、砾岩、页岩为主,为构成贺兰山中段北部山体的主要地层之一,后者以各种灰色页岩、砂岩为主,是产煤的主要地层之一,白垩系和第三系都不发育。在山前地带和山间低地广泛分布着第四系冲、洪积物、风积物和山麓堆积物。
贺兰山地貌属于第三级,即地貌基本形态成因类型。它是一条较典型的拉张或剪切拉张型块断山地。由于它较高,引起了外力地质作用的垂直分带,自上而下可分为寒冻分化山地、流水侵蚀山地和干燥剥蚀山地3个4级类型。每一个4级地貌类型,又根据组成物质的不同,分为若干个5级地貌类型。
贺兰山地形,因受地质构造、干燥剥蚀和流水侵蚀的影响,形成山体突兀、高差悬殊、岭谷相间、山壁陡峭、沟谷深切、地面破碎的特点。自山麓苏峪口1400米至最高峰鄂博疙瘩3556.1米,相差2100米。岭谷多,而且与分水岭垂直,呈东南向羽状平行排列,仅贺兰山中段即有主要沟谷30余条,地貌十分特殊。
贺兰山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暂,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及沙尘天气频繁,秋季凉爽。无霜期短;终年雨雪稀少,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大雾天气多。据贺兰山高山气象站30年(1961~1990 年)的观测资料记载,贺兰山年平均气温为-0.7℃ ,极端最高气温为25.4℃,极端最低气温为-32.6℃,气温年较差为 26.0℃;年平均降水日数为 94天 ,大雨(日降水量大于等于25毫米)以上的降水日数平均为2.6天,一日最大降水量达211.5毫米,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平均6-9月降水量达260.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2%,是一年中降水量最集中、降水次数最多的时期,也是该地区山洪、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期;贺兰山区春季风大沙多,年平均风速为7.5米/秒,大风日数达157.7天,最大风速为38.7米/秒,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偏西风,出现频率为 29%,其中春、夏、秋三季的主导风向均为西北偏西风,夏季主导风向转为东南偏东风;年平均沙尘暴天气日数为2.2天、日照时数为3 022.8小时、无霜期为117.7天,初霜日出现在9月8日前后,终霜日出现在5月12日前后;贺兰山区出现雾及雷暴天气的日数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年平均雾日数达到88.7天、雷暴日数达到22.3天。贺兰山由于山势陡峭、地形复杂,山地气候特点明显。
贺兰山东麓水系属黄河水系黄河上游下段宁夏黄河左岸分区,东麓有大小沟道67条,多数沟道为季节性河流,植被较好的沟道常流水径流深可达20毫米。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沟道有13条,大武口沟是贺兰山区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574平方公里。沿山的所有沟道出口海拔高程1 300米以上,受地形地貌及气候影响,沟道水流具有暴涨暴落特性。
东麓区境内,年平均降水量426毫米,其中山地255.6毫米,坡地180.5毫米。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降水较少,一般占20%。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分布的特点是海拔越高,分配越均匀,中段2000米以上的林区,占降水量的60-70%,以下至洪积扇地,占降水量的70-75%。大武口地区及其以北,占80%左右。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植被多样,因此,土壤类型也较复杂。可划分为高山土纲、半淋溶土纲、干旱土纲、初育土纲、钙层土纲和漠土纲6个土纲。其下属9个土类,14个亚类和30个土属。其9个土类分别为:高山与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新积土、石质土、粗骨土和灰漠土。保护区土壤,特别是中段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阳坡为从下到上大致为:山前灰漠土→山麓棕钙土→山地石质土、新积土、粗骨土→栗钙土山→亚高山、高山灌丛草甸土;阴坡大致表现为:山前灰漠土→山麓棕钙土→山地灰碣土→亚高山、高山灌丛草甸。从大的土壤带可简化为棕钙土→灰褐土→高山灌丛草甸土三个带。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起麻黄沟,南至三关口,西到分水岭,东至沿山脚下。南北长17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保护区总面积为193535.6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86238.71公顷,缓冲区面积43309.99公顷,实验区面积63986.98公顷。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干旱山地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特别是珍贵稀有树种和马鹿、岩羊、马麝等珍稀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以青海云杉为主的水源涵养林,以及体现森林植被呈垂直带谱分布的典型自然地段;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自然景观。
截至2014年,贺兰山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和东部草原亚区的过渡地带。共有脊椎动物5纲24目56科139属218种,其中鱼纲1目2科2属2种,两栖纲1目2科2属3种,爬行纲2目6科9属14种,鸟纲14目31科81属143种,哺乳纲6目15科45属56种。保护区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40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大鸨、黑鹳、马麝等8种;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岩羊、蓝马鸡、雀鹰、松雀鹰等32种。保护区分布有昆虫1025种、隶属于18目165科700属。
截至2014年,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野生维管植物84科、329属,647种,17个变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0属,16种;裸子植物3科5属7种;被子植物71科314属624种,17个变种。被子植物中有双子叶植物61科248属476种,17个变种;单子叶植物10科66属148种。维管植物种类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最多,其次是豆科(Fabaceae)、蔷薇科(Ros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毛莨科(Ranunculaceae)、莎草科(Cyper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百合科(Liliaceae)。前20科共有234属,489种,占全部属的71.1%,全部种的77.1%;其余64科仅95属148种。此外,保护区还分布有苔藓植物26科65属142种,大型真菌259种,隶属于16 目32科81属。濒危国家级保护植物有四合木、蒙古扁桃、沙冬青、野大豆、羽叶丁香等。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为“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直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领导,行政级别为处级。截至2014年,根据保护区的保护任务、职能范围和管理项目等实际情况,管理局内部下设办公室、计财科、资源保护科、科研科、森林防火科科、宣传教育科六个职能科(室);下辖5个保护管理站,24个护林点,2个治安室。
截至2014年,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设5个管理站,24个护林点,直接从事保护管理工作。各管理站除专职管护人员以外,全局还聘用了70余名兼职护林员,已经形成具有一定保护经验的保护管理队伍。保护区直属自治区林业局领导,现实行局、站、点三级管理体制。从管理局局长直到各护林点管护人员,层层明确岗位职责、岗位目标,严格考核,建立了一套较为严格和完整的管理体制。
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从1990年开始,保护区先后实施完成了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1990)、二期工程(2002)、扩建工程(2007)、三期工程(2010),能力建设工程,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工程,公益林保护工程,各项工程总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了保护区管理局办公楼、管理站办公楼、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新建护林点10处、共完成土建工程6000多平方米,购置科研监测、宣教、保护等设备1000余台(套),工作用车23辆,使保护与管理、科研与监测、宣教与培训等各项基础设施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1950年2月1日,贺兰山的管理机构——贺兰山林区管理所成立。
1950年,宁夏人民政府通令贺兰山、罗山天然林保育暂行办法,提出禁牧、禁伐、禁猎。
1956年1月7日,贺兰山林区管理所改为贺兰山林区森林经营管理所,交贺兰县领导。
1959年,贺兰山林区森林经营管理所交由原区农业厅林业局领导。
1971年10月,贺兰山林区森林经营所与贺兰山林场(属内蒙古管辖)合并为贺兰山森林经营管理所。
1979年7月1日,阿拉善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贺兰山林场分出。
1990年8月,林业部批准《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计任务书》,确定了保护区的经营范围:南起永宁县境内的三关,北止石嘴山市境内的苦水沟,东起山麓脚下,西止宁夏与内蒙古交界的分水岭,总面积为157800公顷。为全面保护贺兰山的整体生态系统,使贺兰山的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保护,最大限度发挥贺兰山山体及其整体生态效能的巨大作用,保护珍贵稀有物种资源。
200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区进行了扩界,扩界后总面积206266.2公顷。
2011年,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线重新调整,调整后贺兰山总土地面积193535.68公顷。
1956年,全国第一届人大通过竺可桢、陈焕镛等科学家的提案,划定了315个自然保护区,贺兰山名列其中。
1980年,国务院108 号文件批转的《三北地区防护林纪要》将贺兰山确定为重要水源涵养林区。
1982年7月1日,宁夏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宁夏天然林区管理保护办法》,把贺兰山划定为区级自然保护区。
1983年,全国自然保护区新疆会议通过并报请国务院批准:把贺兰山划为全国54个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
1988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6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全国林业系统示范自然保护区。
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宁夏贺兰山兽类及鸟类重要栖息地 入选。
贺兰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气候和植被分界线,贺兰山以东是草原气候和草原植被,贺兰山以西是荒漠气候和荒漠植被。其处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交界处,特殊的地理环境塑造了贺兰山独特的生物类群,使它成为中国八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阿拉善—鄂尔多斯中心的核心区域,区系起源古老、多是古地中海干旱植物的后裔,是戈壁荒漠区乃至整个亚洲荒漠区特有植物集中的一个分布区,也是中国唯一位于北方的生物多样性中心。
贺兰山在地质地貌上是中国华夏系和西域系的界限,在气候上是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在植被上是中国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的过渡带,在区域尺度上是腾格里沙漠与银川平原的分界线。贺兰山作为中国八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阿拉善——鄂尔多斯的核心区域,贺兰山保存着中国西北干旱区较为罕见的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异常珍贵,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从贺兰山在全国生态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研究半旱地区植被发展、演替及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1983年,保护区成立时,保护区与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大学合作,先后对野生动物、植物等动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取得了重大成果。
2004年,保护区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开展的《贺兰山岩羊保护生物学专项研究》项目,获得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8年,保护区组织内蒙古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共同开展了《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课题,历时6年,系统开展了贺兰山地质、地貌、气象、土壤、水文、生物资源、社会经济、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研究;查清了贺兰山生物资源数量,系统分析了贺兰山生物物种资源区系特征及起源与演化;首次全面系统总结了贺兰山森林植被组成、群落结构和分布特点,分析了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特有种和植物多样性的地理格局、演化历史及形成机制;首次系统开展了苔藓和大型真菌考察;发现苔藓植物中国新记录种3个,宁夏新纪录种126个,大型真菌宁夏新纪录种73个,脊椎动物宁夏新纪录1个,昆虫宁夏新纪录280个;与1983年自然保护区第一次科学考察结果相比,维管植物增加140种,野生动物增加39种,昆虫增加735种。
2009年,保护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合作建立了“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并开展了重要动植物类群、植被、水文、土壤、气象、生物等各领域的研究和长期固定监测,使保护区的科研工作迈入了专业化、高水平的研究层次。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夏首府银川市西北50千米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其北距沙湖旅游区35公里,东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12公里,南靠西夏陵30公里,占地面积9300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0%,拥有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八百余种,是宁夏的生态旅游景区。
公交线路
新月广场— —太阳神大酒店— —新城— —火车站— —宁大南门— —二民院— —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
自驾车
1、银川市区— —贺兰山路— —新小线— —滚苏路— —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
2、银川市区— —北京路— —110国道— —镇苏路— —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
1、景区售票室---三清观服务区:6公里
2、三清观服务区---响水服务区:5.5公里
3、三清观服务区---松涛山庄服务区:3.3公里
4、景区售票室---松涛山庄服务区:9.8公里
5、景区售票室---响水服务区:12公里
6、松涛山庄---青松岭:1.5公里,步行约40分钟
7、青松岭---世纪塔:1.3公里,步行约30分钟
8、世纪塔---兔儿坑:0.8公里,步行约20分钟
9、樱桃谷---青松岭:2公里,步行约1小时
10、樱桃谷---兔儿坑:3.8公里,步行约2小时
11、响水服务区---贺兰金顶:5.1公里,步行约2.5小时
12、响水服务区---古驿站遗址: 1.3公里,步行约30分钟
13、古驿站遗址---点将台:0.8 公里,步行约20分钟
14、点将台---贺兰山缺:1.3 公里,步行约30分钟
15、贺兰山缺---贺兰金顶:1.5 公里,步行约45分钟
16、崖壁栈道:5.3公里,步行约2.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