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中

更新时间:2023-07-13 00:47

贺国中(1904—1929),原名祖徽,字书帆,著名革命烈士,工农革命军和红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湖南省湘乡县丰乐乡人,9岁开始读私塾,13岁考入湘潭益智中学堂。民国9年(1920),投湘军赵恒惕部第二旅二团当兵,12年升排长。15年,改编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四师司令部任副官,参加北伐战争。10月,任第四师师部特务连连长。

人物评价

贺国中将自己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红五军的一位多谋善断、勇猛顽强的指挥员。他在旧军队里精心培育武装起义的骨干力量,成为举行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领导者之一。 他在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配合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出生入死,为党为人民立下 了显著功绩,直至英勇捐躯。他在平江起义后的一年时间里,辗转苦战于湘、鄂、赣、粤四省的三十余县,行程数千里,参加大小战斗几百次。他那能征善战的威武形象,一直存留在红五军指战员的心目中,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是我们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人物生平

贺国中(1904—1929),原名祖徽,字书帆。今湖南娄底市人。1920年,入湘军当兵。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8年春,经彭德怀推荐,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教育长、代校长。7月,参加平江起义,任红五军军委委员兼七团副团长,后任第三大队大队长,第四纵队司令员。11月,随彭德怀上井冈山。12月,留守井冈山,在反“围剿”战斗中,沉着指挥,勇敢战斗,被誉为“虎将”。1929年6月英勇牺牲。

革命生涯

1920年加入湘军,任湘军第二旅第三团排长,第四师第二旅上尉副官,第四师特务连连长。1926年11月到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后参加北伐战争,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学兵团少校副队长、随营学校大队长、教育长。1928年7月与黄公略率随营学校参加平江起义,历任红军第五军第七团党代表、团长,第三大队大队长,第三纵队纵队长,中共第五军军委委员,同年冬随彭德怀、滕代远上井冈山,编入红四军。1929年4月任红四军第六纵队纵队长,率部参加巩固扩大湘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恢复红五军后,任红五军第四纵队纵队长。民国18年6月下旬,湘赣边区特委和红五军工委联席会议决定攻打安福县城,贺率第四纵队担任主攻任务强攻,冒着枪林弹雨,抢渡洪水,在靠近敌阵一个小山头时,不幸头部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5岁,其遗体草葬在阵地附近的云雾桥头,事迹在井岗山革命博物馆和革命烈士陵园陈列。

主要事迹

1904年1月生于贫农家庭。从小参加种田、砍柴、磨炼了吃苦耐劳的品德。九岁上私塾,读了三、四年后,考入湘潭天主堂学校。这时开始接触到“五四”时期的民主主义进步思想。在湘潭读了三、四年书后,1920年,带着为穷人找出路的志向,到衡阳唐生智部下当兵。当时唐为湘军赵恒惕部二旅三团团长。由于贺国中勇猛过人,1923年被晋升为排长,1924年又被调到湘军四师二旅旅部当副官。1925年,驻防湘南的唐生智与广州国民政府建立了初步联系。贺国中很快地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坚决拥护三大政策。1926年春夏,他正式参加了讨伐军阀吴佩孚、赵恒惕的革命战争。在北伐战争中,他冲锋陷阵,无所畏惧。他参加了5月的永丰之战、姜畲之役和7月夺取长沙的战斗,从衡阳杀到汨罗江。接着投入汀泗桥的血战,直至夺取了武胜关,把北洋军阀逐出河南。10月,唐生智部扩编,贺国中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四师师部特务连连长。

1927年1月,他被保送到广东黄埔军校学习。他与三十五军的黄公略及黄纯一一同考取了军校的高级班军事科,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共同练武习文,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为投身革命斗争而积极努力。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广州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贺国中看清了蒋介石新军阀的反动本质,毅然地选定了共产主义的道路,在黄埔军校毕业之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在旧军队中作着艰苦细致的地下革命工作。

贺国中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同黄公略、黄纯一按事先商定的方案,带着中共广东省委组织的介绍信,于1928年3月上旬回到湖南的南县。这时国民革命军独立五师一团团长彭德怀驻南县。经彭德怀和黄公略的推荐,贺国中到独立五师随营军事政治学校(简称:随校)任少校队副,负责该校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随校刚组建好,校长由师长周磬兼任,实为共产党员黄公略负责。他们这几个共产党人,在湘军中利用了周磬想扩张势力的欲望和周当时对南京政府的不满,开展革命工作。在随校的宗旨中,明确提出打倒帝国主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和“新军阀”。贺国中利用一切机会对学员进行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思想教育。他经常给学员讲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介绍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分析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逐渐提高了学员的政治觉悟,并非常认真地对学员进行军事训练,为后来参加平江起义打下了基础。

1928年6月初,独立五师一、二、三团,奉命由南(县)华(容)安(乡)移驻平江。不久,随校的黄纯一调一团九连当连长,黄公略调三团三营当营长,贺国中成了随校的实际全面负责人。他与彭德怀团里的地下党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积极发展秘密士兵会的会员,培养准备发动起义的骨干力量。1928年7月中旬,贺国中带领随校百余人离开岳州,7月22日下午,他们得知平江起义胜利的消息,贺国中集合全队,宣布起义。这支队伍,白天走了六、七十里,宣布起义的当天晚上,又疾进了六十里。23日上午,在平江县城与彭德怀所部和黄公略带领的嘉义起义队伍胜利会师。贺国中参加了彭徳怀、滕代远领导召开的团党委会,被选为中共工农红军第五军军委委员、红五军第十三师第七团党代表兼副团长。8月上旬,他参加了红五军一打长寿街的战斗后,转向江西,攻占了修水县城,帮助建立了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和新的县党委,发展了一些党员和工会、农会、赤卫队的组织。8月下旬,二打长寿街失利。这时接到中共湘委的指示,要红五军与井冈山的红四军取得联络,打通湘东与赣西的联接。他随彭德怀率部向南推进,至万载大桥时,遭敌朱耀华部袭击,部队伤亡较重,被迫返回平、铜边境。第一次上井冈山未成。

1928年10月,贺国中大队在修水、崇阳、通山、武宁等县边境开展游击战争,发展了队伍,然后回师修、铜、平毗连的台庄、幽居一带休整。在此,红五军与地方游击队合编为五个纵队,贺菌中任四纵队长,下辖八、九两个大队。面对三省十多个团敌军的“会剿”,红五军军委和湘鄂赣边界特委决定留黄公略指挥一、二、三纵队坚持边界游击战,由彭德怀、滕代远、邓萍、贺国中、李灿等五人组成新的五军军委,带领四、五纵队和军直属队八百多人,再上井冈山。他们日行百余里,经浏阳、铜鼓、万载边境,攻占万载县城后,经萍乡北部直插迤花。12月8日,到达宁冈的新城,与红四军胜利会师。在这里贺国中见到了早已十分敬仰的毛泽东、朱德同志。他相继参加了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和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与柏露会议,第一次听到了党的“六大”决议的传达,使他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全国革命形势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增强了他战胜一切艰难的信心和决心。

1929年1月26日午前,几路敌军同时向井冈山发起猛烈进攻。贺国中指挥沉着,机动灵活,很好地利用了有利地势,一天打退敌军的数次攻击。整整三天三晚,在桐木岭前面的敌军始终未能越雷池一步。29日晚,伪八军吴尚部,偷袭黄洋界得逞。次日晨,又破八面山红军阵地,直逼大小五井,形势十分危急。贺国中领导的八、九大队,虽然损失较小,伹子弹殆尽,疲困已极,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五军军委和边界特委果断决定:立即突围,撤出井冈山,把敌人牵到井冈山下去周旋。彭德怀集中五军六七百人,加上地方人员共千余人,从井冈山腹部的悬岩峭壁,向南突围。贺国中带队开路突围的第三天,在离汾镇不远的茅草泗,遇到一团敌军的阻截。敌军占据有利地势,红军冲到三叉路口时,被三面交叉火力压了下来。此刻,贺国中受令带一个中队,从两侧迂回猛扑上去,机智果敢地夺得了三叉口和隐蔽在石洞里的敌机枪阵地,控制了制高点。彭德怀指挥冲锋,胜利地突破了敌军对井冈山的最后一道封锁线。

红五军从井冈山杀出来后,遇到湘赣粤三省敌军的前阻后追。这时的贺国中纵队,是彭德怀身边唯一完整的纵队。他们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避免与优势敌军硬拼,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敌周旋于赣南山区。他们经左安、思顺,麟潭和大余的新城镇等地,巧妙地甩掉或冲破了湘军吴尚部、粤军范石生部等的追堵侧击;在上犹、崇义、大余县境,还战胜了周文山、胡凤璋匪部的扰袭;然后神出鬼没地转战信丰、安远、会昌等县,经瑞金到达兴国的莲塘、东村地区。此时,他们仅剩三百余人,一百八十条枪,所处困境无法形容。但是,贺国中接到奇袭于都县城的战斗任务后,立即带领全纵队,一天一夜,急行一百五十里,在彭军长指挥下,全歼城内守敌刘士毅一个营,加上民团武装共千人,生擒敌营长,缴枪四百余条和大批弹药、物资。4月1日,与红四军第二次会师于瑞金。贺国中纵队在赣南与强敌周旋了两个月,转战千里,大量牵制和打击了三省“会剿”敌军,直接配合了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打开赣南闽西局面的胜利斗争。4月上旬,前委扩大会议决定红五军返回湘赖边界,“收集旧部,恢复政权,与赣南取得联络”。贺国中纵队从于都出发,经信丰、崇义、上犹,于4月28日到达遂川县的草林圩。5月2日,红五军主力八百余人回到茨坪,与在井冈山坚持斗争的李灿、何长工、王佐、袁文才部会师。并将缴获的银元和物资分给井冈山人民,帮助边界人民恢复了工农兵政府和开展游击活动的工作。5月10日,湘赣边界特委第四次执委扩大会决定,将红五军主力和湘赣边界独立一团编成两个纵队,贺国中任第四纵队长,并负责军事训练工作。

1929年6月下旬,湘赣边界特委和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研究,为使敌军在永新、莲花两城更加孤立,决定红五军进攻安福县城。这是贺国中一生中所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按敌情安福城不宜攻取。红五军由永新进至安福县城以西三十里的寅陂桥时,不料与赣军第三军的工兵营和少数警卫团遭遇。敌军先到,一接火就抢先上了矮山,居高临下。红军迅速形成包围,下午两时许发起进攻。彭德怀又将这次主攻山头的重任交给贺国中。他率领四纵,在五纵的掩护下,由南向北强攻敌山头阵地。因敌军火力强,又据有利地势和工事,战斗一开始就十分激烈。这天下午下着大雨,几十米远就难看清。两个小时过去了,山头敌阵仍未攻破,为了选好突破点,贺囯中不顾密集炮火,跃到敌阵前很近的一个土堆后面,观察指挥。在发起冲锋时,敌军发现他是个指挥官,用更密集的火力向他射击。不幸,他头部中弹,英勇地牺牲在阵地上。红军指战员们,见纵队长牺牲了,怒气冲天,迅速攻破了山头敌阵。北面的桥头阵地,也被红军攻破。战斗结束后,买了一口好棺材,将烈士安葬在山坡上。彭德怀悲痛欲绝。全体官兵,无不难过之至。这时,贺国中年仅二十五岁。

烈士故居

贺国中故居,位于娄底市娄星区双江乡新庄村,建于清末民初。贺国中在这里出生并度过童年时光。故居坐北朝南,占地211平方米,砖木结构,部分为青砖,部分为土坏砖,悬山顶二层楼,上覆青瓦。现存建筑包括堂屋、客房、灶房、杂房各1间,卧房4间,及猪栏、牛栏、厕所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