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兵后寓吴

更新时间:2023-08-30 21:52

《贺新郎·兵后寓吴》是南宋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为南宋亡国后蒋捷流寓苏州时所作。词的上片抒发词人孤独、凄寂的情怀;下片抒发词人穷愁之情,以离乱思家、落魄潦倒来表现兵乱战祸之创痛。词中描写词人流落漂泊心境的凄凉与衣食无着的困苦,真实具体、形象生动。

作品原文

贺新郎1·兵后寓吴2

深阁帘垂绣3。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4红透。万叠5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6、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7。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8。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9毛锥在10,问邻翁。要写牛经11否。翁不应,但摇手。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深深的闺阁绣帘垂地。还记得家人在灯烛边的绵绵话语,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万叠的山间城头传来哀怨的号角声,风把霜花吹到了我的袖口。只有影子与我为伴,我东西来回奔走。望着远处,我不知家乡在什么地方,羡慕寒鸦可以在黄昏之后,回到杨柳树上它们的巢穴。

只有山还是和原来一样,叹息亡国之后时事的变化如此之大。明天将带上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设法谋生,以便糊口。趁还没有出发,我再喝一口酒。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笔还在,询问邻近的老翁需不需要抄写《牛经》,老翁只是摇手而已。

创作背景

《贺新郎·兵后寓吴》作于恭帝德祐二年(1276)三月元军占领临安后,帝昺祥兴二年(1279)二月南宋最终灭亡前这三年间的某个秋天,蒋捷不肯降附元人、觍颜事敌,为了逃脱网罗与迫害,抛下妻儿老小,独自奔走他乡。作这首词的时候蒋捷正在平江府一带流浪。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闺阁深院,垂地绣帘,柔和灯光,轻言细语。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词人首先营造了记忆中温馨的氛围。但和眼前的自然之物相对照,在漂泊中自己多么希望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可是“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黄昏之后的“寒鸦”尚可归巢杨柳,令人羡慕不已。词中抒发的背井离乡的愁苦情怀,是战乱时代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产物,而非一般词人平时的呻吟。“万叠城头哀怨角”,城头上反复吹奏的号角声充满哀怨,这“哀怨”是一种主观感情的外射,和对国破家亡的伤恸。

“相看只好山如旧”流露出江山易主的悲痛心情。“叹浮云”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漂泊孤凄之感是和亡国之痛融合在一起的,使之更加深沉,也更加悲苦。这是一个秋风肃杀,百花凋残的季节,这是一处景物苍茫的黄昏时刻。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明天将带上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设法谋生,以便糊口。“趁未发、且尝村酒”从困境中显现出达观的态度。村酒饮罢,囊中依旧羞涩。“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微醉中探手枵囊,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锥还在。他询问邻近的老翁:“需要抄写《牛经》么?”老翁只是摇手。词人东奔西走的目的和结果,在这几句话中描写的惟妙惟肖。

这是一首描写流浪生活的悲歌。在战乱的年代,词人过着流浪的生活。即使物质上再困窘,也不能使他屈服仕元。同时在词人通过老翁对《牛经》的冷淡态度的描写,透露出当时农村中凋零残败的景象,和农民生产情绪不高的事实。

名家点评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唐宋词举要》:词以写实的手法,真切地记录了自己这段辛酸的生活经历和凄凉的感情体验。两宋之交、宋元之交的许多作家,都曾用词笔来摅写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但绝大多数此类篇章是以抒情为主的,即便有些叙事的内容,也多逸笔草草,重在神到,并不措意于情节。像蒋捷这样凭借小说家的笔调,细腻地刻画人物动作、态度,形神毕肖地摄取典型的生活局部,以琐事之微来反映那天崩地裂、海水群飞的动荡时代,得未曾有。如果考虑到词主要是一种抒情诗体的客观事实,那么,这个偏以叙事取胜的特例,其示范意义和美学价值就更不可等闲视之了。

作者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宋亡,隐居太湖竹山,遁迹不仕。他是南宋末年词人,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炼字精深,音律谐畅。刘熙载说他的词“洗炼缜密,语多创获”(《艺概》卷四)。蒋捷是宋末词坛上一位影响较大的、颇有个性特色的词人。存词99首,著有《竹山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