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胜桥之战

更新时间:2024-06-26 19:57

1926年8月27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所属叶挺独立团汀泗桥战役中击溃直系军阀吴佩孚主力后,乘胜猛攻追击,当天占领湖北咸宁城。吴佩孚部退到咸宁境内的另一军事要隘贺胜桥企图顽抗,并利用铁路调来装甲机车封锁通道。30日,国民革命军第四、七军向贺胜桥发起攻击,独立团首先在杨林塘突破吴佩孚军防线,其他各部随即扩大战果,击溃吴佩孚军,占领贺胜桥,打开了通往武昌的大门。

战役背景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分三路在广州誓师北伐,进行一场反帝、反军伐的革命战争。北伐军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系军阀吴佩孚节节败退。为打通向武汉进军的道路,1926年8月26日,北伐军发起汀泗桥战役,并于次日攻克汀泗桥,兵锋直指武汉三镇。汀泗桥失守后,吴佩孚为保住武汉最后的门户,决心固守贺胜桥,等待北方主力大部分南下与孙传芳西进的部队同时实施反攻,夹击北伐军。

战前准备

国民革命军

8月27日,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抵达湖北蒲圻。同日,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率部抵达咸宁,与第四军会合。

8月28日,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抵达咸宁。同日,第一军第二师,第八军第四师由蒲圻向咸宁开进。蒋介石召集第八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第四军代军长陈可钰、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参谋长白崇禧等召开会议,决定以第四、七军分左右两翼,攻击贺胜桥。由第四军担任主攻方向,唐生智任总指挥;第八军第四师、第一军第二师为总预备队。

国民革命军第一线作战部队共计有14个团,约35000人。

吴佩孚军

8月28日,吴佩孚亲临贺胜桥,亲自勘察地形,主持构筑工事。吴军在距离贺胜桥几公里的王本立至杨林挡一线,构筑了第一线防御阵地,也是主防御阵地;在距贺胜桥4公里左右的孟家山至桃林铺一线,构筑了第二线防御阵地,准备第一线防御阵地如果失守,再全力防守第二线,实行逐次防守的战斗计划;在贺胜桥至烟斗山一带,构筑了第三线防御阵地。三道防线的地势愈来愈险,非常有利于逐次防守的实施。三道防线纵深达几公里,宽度亦达儿公里。防线的每座山头上都修了环形工事,既能防前又能防后;既能独立作战,又能相互策应。

守备贺胜桥的吴军有吴佩孚亲率的第13混成旅、刘玉春的第8师、陈嘉漠的第25师及汀泗桥溃退下来的吴军,约45000 余人,轻重机枪 200 余挺,山炮、野炮数10门。

战役经过

8月29日

第七军第八旅于袁家铺地区与吴军展开战斗,经两小时激战,吴军后退,第八旅攻至王本立吴军阵地前。

吴军从贺胜桥派来援军约2000人,立即对第八旅展开反攻,第八旅几乎不支,后第七军第二旅及时赶到,至6时才打退了吴军的反攻,稳住了阵脚。第八旅由于过分疲劳,退往第二旅后休整。

第四军担任主攻任务的三十五团抵达吴家湾,与吴军交火。同时,另一个担任主攻任务的团队——第四军独立团,正在向预定方位——北路学校疾进。

8月30日

吴军派出主力部队,向第四军与第七军的接合部北路学校发动进攻。独立团由于地形复杂,行军困难,刚刚抵达北路学校,尚未展开,受敌猛攻,仓促应战,几乎濒危。但全团在叶挺指挥下,沉着应战,上下一心,边打边展开,边打边构筑工事。同时,第七军第二旅第四团见状,在向对面吴军开火的同时,派出一个营向独立团右翼增援,从侧面攻击吴军,使吴军不得不后退 500米。这时,担任师预备队的三十六团闻讯后,立即派出一个营增援独立团左翼。吴军虽然进攻受挫,仍然拼力发起冲锋,企图打开缺口,切断第四、七军的联系,各个击破。展3时,担任第四军预备队的二十八团加入战斗,才稳住了战局,打退了吴军的进攻。与此同时,第七军第二旅也遭到吴军的猛攻,被吴军从侧后包围,情况十分危急。虽经血战,只是拼力防守而已。晨6时,第七军担任预备队的两个团赶到,始将敌击退。

第四军对杨林挡吴军发起总攻。国民革命军臂着“红蓝白〞三色识别带,防止战斗中敌我不分。7时30分,独立团首先突破杨林挡吴军阵地。晨7时,第七军4 个团也向王本立吴军阵地发动猛攻,吴军不支,向余花坪、孟家山一线后退。

7时30分,经全线激战,终于把敌人第一线阵地完全击溃。这时,张发奎将三十六团第三营调回,与三十六团及机枪连沿铁路两旁向北突进。张发奎又商请陈铭枢令二十八团在独立团之右向北攻进。敌军退入第二线阵地仍节节抵抗,加之杨林挡以北地带树林荫蔽绵亘十余华里,北伐军联络极感困难。好在四军官兵都用“红兰白”三色识别带系于颈上胸前,背后有铜鼓帽(竹笠雨帽),辨别敌我非常清楚。但在丛林中,营连排间往往失去联系。左翼方面湖沼汪洋,进攻尤为不易。途中,独立团第二营遇到敌第八师增援,几乎被包围。幸而独立团第一营及时赶到支援,特别大队又从左边夹击,才把敌人打退。不久,独立团第五连在铁路附近又被敌人包围,叶团长闻讯,立派机关枪连驰援,才得转危为安。这时,二十八团也赶来加入右翼作战。张发奎又带预备队到达,并指挥各团齐头北进。

吴军开始纷纷溃退。吴佩孚见状,亲自在贺胜桥桥北手刃了几个后退的团以上军官,大刀队也劈了后退的士兵百余人。又在桥头架起机枪猛扫,只打得桥上桥下,尸横累累,宽阔的河面殷红一片,只见浮尸不见水,溃兵处于夹击之中。时代在发展,吴佩孚这种不讲人道的封建军阀督战方式,已经人心丧尽。退却的吴军官兵被吴佩孚自相残杀的暴行所激怒,遂组织起来,对贺胜桥实行反冲锋。面对洪水般决堤的败兵,大刀队无可奈何,自己也急忙逃命。吴佩孚见状,也只好乘铁甲列车带头逃跑,不顾订的什么“即使总司令退却也要身首异处”的军纪了。

独立团首先冲过铁桥,进入贺胜桥镇,然后又向前追15公里,直到涂家湾方奉命停止。由于第四军独立团广大官兵的勇敢与迅速,吴军根本没来得及实行什么逐次防守的战略,就土崩瓦解了。与此同时,右翼第七军与吴军的战斗仍在孟家山一线进行。直到吴军向余花坪后退,第七军才突破第二道防线。第七军追至余花坪,全军8个团兵力冲锋10 余次,均被吴军击退。

第七军停止进攻,准备休整一夜,第二天再进行进攻。

余花坪吴军闻贺胜桥主阵地已经失守,自己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乘夜退往武昌。贺胜桥战役遂告结束。

追歼残敌

8月31日晨,北伐军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对贺胜桥溃败之敌展开全面追击。第四军十二师和独立团伤亡过重,暂留贺胜桥休整补充,第十师沿铁路向前追击。当晚,前锋第十师第十九团追至武昌城外洪山,主力进抵李家桥。第七军第一路至31日下午攻克金牛镇;第二路沿武长路以东前进,傍晚占领岳公山、和尚桥、保福祠等地。第一军第二师进至五里界、文家。在北伐军追击下,敌军一部渡江,一部进入了武昌城内。

战役影响

贺胜桥战役以国民革命军的胜利告终,此役国民革命军共毙敌近2000人,俘敌军官201人、士兵3334,缴获火炮 24门、长短枪2914枝、机枪30挺。国民革命军方面亡262人、伤574人。经此一役,国民革命军重创了吴佩孚军主力,打通了前往武汉的进军道路,为后续武昌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共产党领导的叶挺独立团以及第四军其他连队不畏牺牲地英勇作战,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也赢得了北伐“铁军”的美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