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5 17:14
贺贤土,男,1937年9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今宁波市北仑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荣誉主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1937年9月28日,贺贤土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新碶大路下村(今北仑区新碶街道大路村),6岁进入新碶小学学习。
1951年,考入镇海私立辛成中学(现宁波市镇海中学)。
1954年,初中毕业后进入宁波市第一中学(现浙江省宁波中学)读高中。
1957年,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
1962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为二机部九院),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前身为九院九所)工作。
1986年6月—1987年11月,担任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系访问科学家和物理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1987年11月—1987年12月,担任比利时自由大学访问教授并讲学。
1988年—1997年,贺贤土担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1991年,担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2年,担任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隶属于数学物理学部。
1999年—2009年,担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
2000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贺贤土受聘担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至2007年)。
2001年—2006年,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副主任、主任。
2007年12月—2017年9月,担任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贺贤土在中国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ICF)变计划中,曾多年领导研究团队突破大量科学和技术难关,建成了中国独立自主的ICF研究体系,并领导团队获得了中国首次间接驱动和直接驱动出热核中子的重要进展;同时,他提出了不同于国际上现有ICF点火途径的新型混合驱动点火模型。
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早年贺贤土发展了非线性科学斑图(pattern)动力学和时空混沌研究,发现了连续介质斑图系统从初始相干结构、随后演化到时间随机性、最后发展时空混沌的道路,被国际同行评论为发现了近可积哈密顿系统时空混沌;他发现了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有质动力驱动强电流效应,提出电磁波与物质作用产生准静态自生磁场理论和给出了自生磁场数学表达式,获国际同行实验证实;他提出了园偏振激光驱动相对论电子共振加速机制,获得了高电荷量相对论电子能量。他领导团队发展了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提出了温稠密物质(WDM)能带理论;同时提出了高能量密度流体中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和可压缩流体湍流耦合模型。它们对于研究行星内部物质和ICF内爆过程物质性质以及界面物质混合等挑战性问题有重要作用。
截至2018年11月,贺贤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部委级奖8项。
在不断攻克难题的过程中,贺贤土总结出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好的思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贺贤土的老师彭桓武一直非常强调看待事物要抓住本质,学会粗估,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使贺贤土院士一生受益匪浅,他也提出建议,要学会相互交流讨论,在讨论中让思想碰撞出火花。
贺贤土在中国核武器研究和设计中完成了大量开拓性科学研究工作和若干重大任务。(中国科学院评)
贺贤土一生长期从事国防高技术、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专业研究,为中国原子弹以及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巨大奉献。(深圳技术大学评)
2018年9月25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小行星通告》,贺贤土获得小行星的命名,编号079286 Hexiantu贺贤土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是1995年9月28日由北京兴隆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发现,临时编号为1995 SQ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