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伯碑

更新时间:2024-01-22 19:59

贾思伯碑又名《贾使君碑》(“使君”是官称)。北魏神龟二年(519年)刻。原存兖州,宋绍圣三年 (1096年)、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两度湮而复出,1951年移入曲阜孔庙。碑高215厘米,宽84厘米,厚20厘米。额饰浮雕龙纹,题“魏兖州贾使君之碑”,正文记贾思伯兖州任内政绩,笔法高古,结构精绝,为北魏名碑。

人物简介

碑阴上截有宋哲宗绍圣三年温益观跋,称褚遂良笔法得自此碑;下截刻元惠宗至正十二年丘镇立碑题记,碑侧为康熙五十九年金一风(兖州知府)移碑庑下题记,以及翁方纲跋。此碑最旧拓本为明拓,第九行漫漶处文字完好,清拓则较残泐,近拓已字形全无。有石印本明拓传世,王孝禹收藏题字,原本今藏故宫博物院。

《金石萃编》载:碑高六尺五寸,宽三尺四寸,文共二十四行,满行四十四字,书法高古,极似《张猛龙碑》。

人物事迹

贾思伯(468~525),字士休,北魏益都(今寿光)人,幼年聪慧,10岁能诵诗,“工草隶,善辞赋,文苑儒宗,遐迩归属”。21岁开始出仕朝廷,任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很受孝文帝的赏识,常随从征伐,孝文帝终时执笔代写遗诏。又任过荥阳太守,南青州刺史、兖州刺史,政绩显著,兖州人民曾为他立德政碑以表怀念。魏宣武帝时,转任辅国将军。公元507年,贾思伯以持节军司的身份,随任城王拓跋澄围攻钟离,兵败退却,贾负责断后,拓跋澄认为他是文人,很可能遇难,贾竟安全归营。拓跋澄称赞他说:“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但贾却说自己因为迷路才凑巧脱险,绝不夸能表功;“时论称其长者”。

魏肃宗时任太尉长史、安东将军、廷尉卿,后因他“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而转任卫尉卿。当时朝廷上下为建造“明堂”的规模格式而众说纷纭,久议不决。贾思伯上《明堂议》,提出了合理的方案,否定了戴德《礼记》中的记载和东汉蔡邕的见解,广征博引,论据确当,学者无不赞同。后升任太常卿度支尚书转正都官,又被太保崔光推荐为侍讲,教授肃宗读《杜氏春秋》,“言约义敷,旨高辞远”。他虽官高爵显,但仍勤学不懈,并能“倾身礼士”,虽在街途,也要“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他对人说:“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

公元525年死于洛阳,肃宗追赠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贞。同年11月迁葬原籍,墓在今寿光城西南4公里的李二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