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5 20:31
威廉·赖希(Wilhelm Reich),美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生命能”和“性革命”理论的提出者。早年追随弗洛伊德并加入奥地利共产党。在理论上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结合起来,在实践上企图把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与心理革命、性革命结合起来,结果遭到共产党和精神分析学会的两面夹攻,并被这两个组织除名。主要著作有《辩证唯物主义和精神分析》、《性高潮的功能》、《性格分析》、《法西斯主义的大众心理学》和《文化斗争中的性行为》(英译名为《性革命》)。
1897年3月24日,威廉·赖希生于奥匈帝国加利西亚地区的多布里亚尼奇。父亲是一个富裕的农场主,母亲是犹太人。赖希在农场长大,直到母亲去世前,他一直在家中接受教育。1910年,母亲在第二次自杀中身亡,1914年,他的父亲逝于肺炎。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赖希服役于奥匈帝国陆军,1916-1918年任陆军中尉。1918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但很快就转到医学院学习医学,作为退伍军人,他被获准以4年时间完成6年学业并于192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当他还是一名医学学生时,发现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著作,从此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产生了兴趣,决心成为一名实践分析家,献身于性学研究。赖希在大学毕业以前,就开始进行精神分析学家的实际活动,并在不久之后就在当时的精神分析运动中获得一个有影响的地位:从1920年起他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会员。1922年,他帮助建立作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的分枝的、精神分析疗法维也纳研究班,在精神分析运动历史上第一次试图设计一种有效而系统的精神分析技术。
在20年代初期,赖希是弗洛伊德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之一。弗洛伊德对赖希极为重视,虽然他们两人相差三十二岁,但弗洛伊德却把赖希包括进每月一次到他家里去参加碰头会的亲密友人的核心圈子之内,另一方面,弗洛伊德根据弗洛伊德小组关于如何把精神分析应用于社会问题的讨论而写成发表的《幻想的未来》和《文明及其不满》二书,又有相当部分是吸收了赖希的观点的。赖希从其职业生涯一开始,就企图找到精神分析和政治革命的某种结合。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像在柏林这样一个城市里,有几百万人在心灵结构上神经失常时,怎么可能施展精神分析技术呢?他说,所以真正的任务不是治疗而是预防;但是,在现存的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情况下,特别是在性压抑的政权下,预防又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中爆发了革命以后,才为预防创造了前提。赖希的这种把精神分析和政治革命结合起来的思想,在他参加工人政党以后,便付诸实施。
1928年,赖希加入奥地利共产党,从此,以精神分析学家和共产党员的双重身份从事活动。在理论上企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结合起来,在实践上企图把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与心理革命、性革命结合起来。他和另外4个激进的精神分析学家和3个产科医生一起,建立了社会主义性卫生和性学研究学会,竭力把社会主义政治和精神分析疗法融合在一起,为此,他就以自己的大量金钱在维也纳工人区建立了6个指导性卫生的诊所。这种性卫生诊所的任务,是向群众提出精神分析的忠告,并唤起群众对于必然伴随着革命而到来的性改革的注意。据赖希说,当时有数千名听众拥挤着去听他讲课和接受性问题上的忠告。
奥地利共产党认为赖希的性卫生诊所会影响它的政治和经济活动,因而在1930年就关闭了赖希的这些性卫生诊所。赖希本人也被开除出党。随后,赖希就由奥地利迁居德国。在柏林,赖希加入了德国共产党。他在那里企图进一步把他作为性顾问的工作融合到更加广泛的改革运动中去,为此,他就又在德国建立了更多的指导性卫生的诊所,并在德国共产主义工人运动内开展了他著名的“性-政治”运动,据统计,仅1932年一年内,会员就发展到四万人。赖希所憧憬的性-政治运动认为,革命运动具有两个方面的性质:它一方面要求外部世界的革命化,另一方面,又要求同时的群众意识的内部改造。这就意味着克服压抑性政治和经济结构而进行的斗争,必须同时也创造出为建立非压抑的组织形式所必须的新人,意味着对人和社会的必要改造,只有在群众的自觉的革命意向也指向改变日常生活时,才能够完成。忽视这一点,就会像俄国一样把保守的乃至反动的习惯势力带到革命的胜利中去。但到了1932年底,德国共产党责备赖希强调性,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并禁止发行他在柏林建立的私人印刷厂“性政治出版社”出版的书籍。1933年2月,赖希又被开除出党。性-政治运动也因此迅速停止了。
赖希在其分析中发现,性学分析的关键因素是化解患者的阻抗现象。患者在治疗中常常有意识地阻止那些使自我过分痛苦或引起焦虑的欲望、情绪和记忆进入意识,拒绝承认实际上影响他的行为和经验的潜意识动机。这是因为,神经症以及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致病的心理因素,往往被压抑到潜意识的最底层。这也是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避免触动其精神创作而使自我感到痛苦。而且,越是那些患者感到痛苦的东西,压抑得也越深,越不易暴露;在进行精神分析时,所表现的阻抗也越大。这种阻抗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患者可以抱怨治疗环境不好、光线太强或太弱、声音太嘈杂、座椅不舒服等等;也可以诉说头脑迟钝、回忆不起来、不能进行联想、感到心烦意乱或无聊,甚至向分析者发脾气,责备分析者干预他的隐私,不愿很好地与分析者合作;也可以像孩子看到双亲那样,认为分析者是无所不知的,应该并能够从各方面都照顾好他,当分析者在治疗时使他感到有些不够满意的地方,于是就对分析者大发脾气。
在赖希看来,这种阻抗现象不只是神经症的症状,而且是一种性格障碍。为了帮助患者排除阻抗行为,赖希倡导了一种新技术,称作“性格分析”。在性格分析过程中,赖希通常的做法是诱发患者强烈的情绪,并鼓励这种情绪表达。由于情绪得到释放,使得患者的态度和心理发生变化。所以,赖希确信,与精神性性格防御相伴随的是躯体性肌肉防御,而要治疗躯体性神经症,首先必须破除精神性防御。这一发现导致重要的技术革新,即治疗躯体性神经症的可能性。
1928年,赖希加入奥地利共产党后即与弗洛伊德的思想宣告决裂。这一决裂不仅使他进入分析家无法仿效的领域,而且提出了与传统精神分析不同的病因学理论。赖希认为,情绪是一种外显的可以证实的生物能,或者说活力。弗洛伊德把这种活力称作里比多,而赖希却把它称之为“性高潮”。性格分析的方法就是把患者引入由情欲高潮潜能所显示的健康情境,也即鼓励患者将其潜在的情欲高潮宣泄出来,从而使患者的生物能或活力得到调节,达成平衡,最后克服障碍。为证实这一理论,赖希在与弗洛伊德思想决裂后,创建了一个有关性学的信息和研究学会,并在维也纳为工人创办了好几家诊所,希冀用实践来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1933年,因为性-政治运动,赖希的精神分析见解同弗洛伊德正统派的精神分析见解发生尖锐矛盾,以致国际精神分析出版社接受和印刷了赖希的《性格分析》一书的第一版而不予发行,德国精神分析学会也秘密开除了赖希的会籍。1934年,在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卢萨那会议上,赖希同弗洛伊德正统派的矛盾公开化,又被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所开除,以后则是赖希的观点遭到一系列的指责和批判。德国诗人腊克纳在1937年曾经说过,对于这些正统派来说,“把赖希从他们的组织中开除出去还是不够的”,在反对赖希及其令人烦恼的思想斗争中,“任何种类的诽谤和歪曲都是一种可以允许的武器”。
赖希两次被马克思主义政党开除后,对政治逐渐表现出厌恶情绪,说政治活动的效果不很大,政治活动家是社会肌体上的癌,而非政治则成了最高的德行,人类的唯一希望在于结束一切政治而致力于搞生活的实际事务。1934年夏,赖希接到挪威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施杰特尔普的邀请信,要他去挪威奥斯陆大学讲授性格分析。但他在飞离柏林之后,却先去丹麦逗留了几个月。在那里,他让他的一个追随者以性政治运动为标榜去参加丹麦议会竞选,有一段时间看来似乎可以发起一个新的政治运动了,但丹麦政府却拒绝更新赖希的签证,于是,赖希只得离开丹麦。赖希在离开丹麦之后又去瑞典,但他在瑞典同样遭到猜忌、敌视和攻击,于是,他只得又离开瑞典而去挪威。赖希在奥斯陆大学讲课时,还作了一系列奇妙的生理学实验,以测定处在兴奋状态中的性器官是否表明在其生物-电负荷方面有所增加,结果证明性兴奋和在有机体表面上,特别在性器官上增加电荷一样,证明性本能就是电,所以他得出结论说,“我们都是一架复杂的电机”。
1937年,挪威一些科学家在自由主义报纸上对赖希的生物物理实验发动了攻击,最后还搞到了一个规定一切精神分析学家要经由政府所特许批准的皇家判决。而赖希的支持者和同情者则保卫他,例如,在当时,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就此发表公开信说,“通过赖希发表的著作和同他的公开接触,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独创的和稳妥可靠的思想家,—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开放性格和勇敢见解的人”。
1939年5月,虽然挪威政府允许赖希继续留在挪威,但是,在挪威一些科学家批评的压力下,赖希决定接受美国精神病学者和心身病医药运动代表华尔夫的邀请,把他的“倭格昂能”实验室跟随他一起搬到美国纽约去。
赖希在1939年去美国以后,在纽约市新社会研究学校任医药心理学副教授。同年,赖希宣布他发现了为生命和性所特有的“倭格昂能”(“生命能”,orgone energy)。据赖希说,这是一种可以看见、可以测定和可以应用的能量;呈蓝色,可以在红色球的浅蓝色闪光中,或在受性刺激的蛙的蓝色中看到,可以用“倭格昂能”测定表、验电器或盖格尔计算器测定它,而如果把它收集在一个特制的“倭格昂能”储存器中,则可用它来医治从歇斯底里到癌症等许多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疾病。为此,他制作了“倭格昂能”的收集器。1940年,赖希就“倭格昂能”向爱因斯坦写信,二人于1941年1月13日会面。之后,爱因斯坦通过书信告诉赖希,自己在收集器实验中获得了跟赖希同样的温度变化结果,但认为比起“倭格昂能”,得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更简单的解释。
1941年12月,赖希曾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并被拘禁3周,逮捕的理由至今不明。1942年,赖希在美国缅因森林里买了二百多英亩土地,建立了一个称作“倭格昂”的私人研究所。在那里,他在十二个同事的协助下,继续进行其生物物理学实验,同时写信给美国国会,要求制订保护儿童和青春期性权利的立法。五十年代初期,赖希积极附和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指控,认为自由主义者会把美国交给反革命的俄罗斯帝国惯常的密探,并责备美国的盟国、特别是英国向红色独裁者作买卖。
从1951年开始,赖希怀着推敲出关于“倭格昂能”的发现在宇宙论和宗教方面的含意的希望,扩大了他对“倭格昂能”的解释。原来,赖希把“倭格昂能”说成是为生命所独有的一种能量;现在,他却把它说成是一切实在都从中发展而来的原始材料。赖希还进一步认为,他的科学是西方思想史中的顶点,因为在西方存在着两种互相对抗的思想传统:自然科学用僵硬的机械法则去解释世界,从而使宇宙耗尽了它的生命力,而把有生命的东西的一切意识、宇宙的汹涌而来的力量交给了宗教,但宗教却以一种歪曲的神秘化形式去解释这些能量。赖希说,只有他的关于“倭格昂能”的理论才超越出科学和宗教的两分法,对于宗教只能含糊地、印象主义地加以把握的力量,给出科学的理解。后来,赖希的思想又一步步地滑向了宗教,甚至用他的“倭格昂能”理论去重新解释基督教教义。
美国官方注意到了赖希的活动,于1954年下令禁止收集器的生产销售。后赖希违反禁令,被判藐视法庭罪,于1957年3月12日被关入康涅狄格州丹伯里的联邦监狱。十天后,他被转移到宾夕法尼亚州刘易斯堡的监狱。1957年11月3日,赖希因心脏病逝于狱中。
赖希的理论以1934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他的理论的主要特点是,综合“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提出“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体系。
唯物主义科学,因为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一样,把焦点集中在真正的人类需求上,他的理论出发点是爱和饥饿这样的具体的物质事实;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一种辩证的理论,而精神分析学的本质也是辩证的,因为弗洛伊德研究人的心理结构时,把心理结构看作是动态的,是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活生生的运动变化;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在本质上都是批判的、革命的,正象马克思主义代表了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批判那样,精神分析学代表了对资产阶级道德的批判。
构成赖希的“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体系主要是“性高潮”、“性格结构
认为所有的精神病都是由于生殖功能的紊乱,或者说没有达到性高潮所引起的。他还强调,性高潮的功能不仅在于决定是精神正常还是精神失常,而且在于决定人是否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性高潮从来不只是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交接处的一种行为,更主要的,这是被称为这种封闭能量体系的核心调节机制。假如人不能获得恰当的性满足,那么他不是在肉体方面就是在心理方面患病,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认为生殖功能紊乱,主要是指性欲没有实现,这里的性是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他说,人的“动欲区”主要是指人的生殖器,并不是指人的其它什么部份和器官。为了不至于漫无边际地理解性的含义,赖希主张用生殖器的(genital)代替性的(sexual)。赖希不否认存在著性感的非生殖器表现,但是他认为,只有生殖器所产生的性感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认为人的性欲是一种生理能,即情欲亢进力是用经济学上的术语来表述人的这样一种能力透过肉体的自愿和幸福的接触,把所有受抑制的性刺激全部释放出来。这样,他就得出结论:性高潮的实质是被压抑的性能量的释放。用这一标准衡量,他认为,不是所有的性夜都能达到性高潮,只那种不带有丝毫幻想成份的,有着一定时间保证的异性之间的生殖器接触才符合性的性高潮的标准。
赖希认为,他的性高潮理论提出,是对佛洛伊德的学说作重大改造的结果。“性格结构”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相互改造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对弗洛伊德主义的改造主要体现在:推倒了弗洛伊德把人类文明与本能压抑必然联系在一起的结论,使弗洛伊德主义从悲观主义变成一种乐观主义。赖希改造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提出了自己的“三层次人格论”。根据他的这一理论,在弗洛伊德所说的最原始的“本我”背后,还有一个更原始、更根本的“我”。这里蕴藏着与人类文明并不冲突的性冲动和自然的社会性冲动,只是由于受了外部社会条件的压抑,形成了人的“性格结构”,性能量才转变成了破坏能量,形成了人的“破坏性冲动”。在他看来,这里强调了外部社会条件对人性的扭曲,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引进弗洛伊德主义的结果。弗洛伊德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改造主要体现在:通过论述性格结构的形成,弥补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原先的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不能正确地解释经济发展过程是怎样转化为意识的;二是不能正确地说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随着性格结构理论的创立,这两个缺陷终于被弥补了。一定的社会制度总是要按照它的需要,使人们形成一定的性格结构。宗教、学校、教会教育儿童的实质是代表社会,按照特定的经济发展过程的要求,强使儿童形成与这一经济发展过程相一致的性格结构。性格结构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和人的意识形态之间的中心环节,经济发展过程是借助于这个中心环节变成意识形态的。又因为意识形态是“被抛进个人的性格之中的”,而性格结构又具有稳定性、自主性、独立性的特点,所以意识形态也具有了相对独立性。他强调,性格结构的概念“架桥沟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社会情况和意识形态之间的鸿沟。
“性革命”理论贯穿着用弗洛伊德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学说这根主线。归结起来,这种改造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改造了把一切革命斗争都说成是阶级斗争的观点。他认为,不能把革命斗争与阶级斗争等量齐观,阶级处境与性格结构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性危机并不产生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而产生于自然的、永恒的本能需求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所以,真正的革命斗争应该是社会全体人员同压抑人们的本能需求的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听着,渺小的人》(Listen, Little Man - Only you yourself can be your liberator!)1948.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精神分析》:1929
《情欲高潮的功能》:1927
《性革命》:Die Sexualitat im Kulturkampf, 1930
《性成熟、节欲、婚姻道德》:1930
《青年的性斗争》:1932
《性道德的突破》:1932
《性格分析》:1933
《法西斯主义的群众心理学》:1933
《文化斗争中的性行为》:1936
乙醚、神和魔鬼:1937
《性高潮的功能》(The Function of the Orgasm)1942
《赖克论弗洛伊德》: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