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

更新时间:2024-10-22 10:01

赤水市,贵州省县级市,由遵义市代管,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地处东经105°36′至106°14′,北纬28°15′至45′之间,东南与贵州习水县接壤,西北分别与四川省古蔺叙永合江三县交界。距遵义225千米、贵阳377千米、重庆172千米、成都293千米、泸州40千米,总面积185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2月,赤水市辖3街道、11镇、3乡。2022年末,赤水市常住人口24.7万人。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期赤水河中下游已有人类活动,已发现有石斧、石锛、石网坠和原始人类用火痕迹及至今仍无人释读的岩刻符号。

唐代,在今赤水地域内设置有淅州蔺州、能州等。

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赤水正式用行政建置,时属滋州仁怀县,县城在今复兴镇。宣和三年(1121年),撤滋州,降仁怀县为堡,改隶泸州合江县

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仁怀堡改属播州宣慰司管理。

元代,播州宣慰司长官杨邦宪降元,并仁怀堡、武都城(今习水土城)为仁怀、古磁等处,派巡检驻原仁怀堡管辖。元末,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夏朝”,改仁怀、古磁等处为怀阳县。

明朝初年,朱元璋灭夏,怀阳县废,其属归还播州宣慰使司管辖。洪武十四年(1381年),今赤水地区属播州五十四里之仁怀里、龙门里(亦称下赤水里)和上赤水里部分,万历二十九年平播后,实行“改土归流”,以仁怀里、龙门里、上赤水里、丁山里、小溪里等设仁怀县,隶四川行省之遵义军民府。因原仁怀县治所早年荒废,首任知县曹一科将新县城设于赤水下游的留元坝(亦称犁辕坝,即今赤水市治所所在地),隔河与泸州合江县相邻。

清朝,仍袭明朝建置,雍正六年(1728年),随遵义府改隶贵州。雍正九年(1728年),知县杜诠以县城居仁怀县边界,“河以南天尺土”,“不便于官,不便于民”,请准移治所于仁怀县南的李博里,仁怀县城由留元坝迁生界,原县城改由遵义府通判驻守管理。乾隆三年(1738年),经吏部议奏,拨仁怀县之仁怀、河西、土城三里归旧城通判管领,亦称遵义分府。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遵义分府为遵义厅,亦称仁怀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遵义厅为仁怀直隶厅,归贵州粮储道管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随着贵州粮储道裁撤,又因仁怀直隶厅与仁怀县同名,改仁怀直隶厅为赤水厅,隶遵义府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撤销赤水厅,建立赤水县

1949年12月1日,赤水解放。

1950年2月,赤水县人民政府成立,正式接管原赤水县政府权力。

1990年12月,撤销赤水县建设赤水市。

1991年7月,对县以下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调原六区一镇36个乡(镇),新建9镇5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

1997年6月,因撤遵义地区设遵义市,赤水市改为省直辖,后贵州省人民政府委托遵义市代管。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赤水市辖3个街道、11个镇、3个乡:市中街道文华街道金华街道天台镇复兴镇大同镇旺隆镇葫市镇元厚镇官渡镇长期镇长沙镇两河口镇丙安镇宝源乡石堡乡白云乡。赤水市人民政府驻市中街道市府路5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地处东经105°36′至106°14′,北纬28°15′至45′之间,东南与贵州习水县接壤,西北分别与四川省古蔺叙永合江三县交界。距遵义225千米、贵阳377千米、重庆172千米、成都293千米、泸州40千米,总面积1852平方千米。

地质

赤水市紧靠黔北大娄山北麓,扬子准地台西部,属四川台坳、四川盆地分区泸州小区,与四川为同一沉积湖盆。境内出露地层为侏罗系、白垩系红色建造,是贵州省内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发育最好,出露最齐的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川南坳陷东缘,东北邻川东南褶皱带,东南为黔北娄山褶皱带延伸的尾部地带,属川中台坳泸州小区的赤水褶皱束,陆相沉积岩层较新。

地形地貌

赤水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境内有1300多平方千米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壮观典型的丹霞地貌。地形主要为高原峡谷型和山原峡谷型,东南部重峦叠嶂,峡谷幽深,西北部丘陵起伏,河谷开阔平缓。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最高处海拔1730米,最低处221米,相对高差1500米以上。境内地层出露有中生代的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代的第四系地层,分属3统6组,是贵州省内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发育最好、出露最齐的地区。赤水土壤类型多,分布比较零散,有“数步不同土”之说,以紫色土壤为主,占赤水市土地总面积60.61%,耕作层含钾最高,但含磷低,保肥力较强。

气候

赤水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暖春早,夏季炎热多伏旱,全年日照少,初夏晚秋多阴雨,立体气候和地区差异显著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8.1℃(最高气温43.2℃,最低气温-1.2℃),年均降雨量1195.7毫米,年日照时数1145.2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2%,无霜期340~350天,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800米以下地区无霜期300天左右,800米以上地区无霜期210~300天。赤水7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7.2℃左右,1月平均气温最低仅7.9℃左右,气温年较差为19.3~20.5℃,极端最低气温为-1.2℃,极端最高气温43.2℃。由于地形遮蔽大,林木茂盛,40℃以上的伤害性高温罕见。年降水量在800~1700毫米之间,降水量主要集中分布在4~10月,约占全年的80%以上。夏季(6~8月)降水量最多,达383~681毫米,占全年雨量的40.12%~44.7%。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仅58.3~166毫米,占年雨量的6.5%~10.5%。常年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北风。极端风速可达27米/秒,风力10级。平均风速1.6米/秒。8级以上的大风常发生在3~9月,7、8月最多。

水文

赤水市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有大小河流352条,总长度1255千米,其中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的河流26条,总长度335千米,其中流域面大于20平方千米的22条,总长355千米。赤水市河网密度达到0.7千米/平方千米,赤水河为境内最大的河流,是长江一级支流。

赤水河系长江上游南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鱼洞乡大洞口。上源称大洞河,东流至云贵川三省交界之三岔河后,称毕数河,再向东流经赤水河镇后始称赤水河,纳右岸支流堡合河、二道河后于仁怀市茅台镇折转西北,纳右岸支流桐梓河经太平渡,蜿蜒于元厚等地,纳左岸支流枫溪河,在赤水县城向东北折转进四川省合江县,纳右岸支流习水河后注入长江。流域范围涉及云南省、贵州省及四川省多个县市,全流域面积18807平方千米(赤水境内流域面积1234.87平方千米),干流全长436.5千米(赤水境内河长73.9千米),全河总落差1473.9米,平均比降3.9‰,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309立方米/秒。赤水河干流赤水市中心城区河段设有赤水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49立方米/秒,中心区域河段枯水水面高程223.00米~218.50米。

习水河为赤水河下游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习水县寨坝镇境内的白杨坪,山顶高程1453.2米。河流先由东北向西南流,经风箱坪、寨坝镇、大坡、龙灯、典礼、白龙潭、狮子、程寨乡等地,在程寨乡转向由东南向西北流,又经白村坝、沙坝场、大坝塘,在半坡处出县境进入赤水市,然后继续向西北流,再经官渡、缠溪、石笋等地,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的三江口汇入赤水河后进入长江。习水河全流域面积1678平方千米(赤水境内流域面积570.6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31.3立方米/秒,河长159千米(赤水境内河长48千米),总落差1190米,河道平均比降7.63‰。流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210~1751米,山高坡陡,傍河台地少,多梯田。流域内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约30%。

大同河为赤水河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古蔺县城西北部,流向由南向北,至古蔺永和入赤水市,经大同镇汇入赤水河。全流域面积991平方千米(赤水境内流域面积185平方千米),河长76千米(赤水境内河道长13千米),天然落差1292米,河道平均比降17.0‰。

枫溪河为赤水河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河流流向由西向东。全流域面积354平方千米(赤水境内流域面积157.5平方千米),主河道全长42千米(赤水境内河长32.72千米),天然落差750米,河道多年平均比降为27.5‰。

丙安河属于长江流域赤水河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马鹿坝柑子坪,河源分水岭高程为1478米,河流经两河口、新棚、黄土坎在丙滩处汇入赤水河,主河道为近南北走向。全流域面积90平方千米,主河道全长30.16千米,河道多年平均比降为31.2‰。

葫市沟是赤水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习水县土城镇令牌山,河源高程1655米,流向为由南向西北,全流域面积04平方千米(赤水境内流域面积71平方千米),主河道全长21.18千米(赤水境内河长17千米),河道多年平均比降为29.5‰。

长嵌沟为习水河左岸一级支流,赤水河二级支流,发源于习水县东皇镇蚂蝗坝,河源高程1319.6米,河流流向为由东南向西北流。长嵌沟全流域面积212平方千米(赤水境内流域面积94平方千米),主河道全长41.3千米(赤水境内河长8.24千米),河道多年平均比降为21.6‰。

土壤

赤水市土壤以黄壤和紫色土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79.65%。由红色砂岩,紫色砂岩,紫色泥岩风化发育而成,呈酸性至中性反应。

植被

赤水市植被分区属于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的赤水河谷中山樟栲林松杉林及毛竹林小区。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和楠竹林。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赤水市境内水资源总量10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5亿立方米。境内有各类水库、山塘800多处,蓄水总量达3000万立方米。地下水径流量约为年均18.1亿立方米,丰水年约2.16亿立方米,枯水年约1.56亿立方米。其中赤水河约80亿立方米,习水河约9亿立方米;赤水河平水年约55亿立方米,枯水年约2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度为492.7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6.23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21年,赤水市耕地12515.59公顷(187733.85亩)。其中,水田7290.11公顷(109351.65亩),占58.25%;旱地5225.48公顷(78382.20亩),占41.75%。全市17个乡镇中,长期镇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市耕地的13.16%。林地154508.03公顷(2317620.45亩),草地181.28公顷(2719.20亩),湿地26.40公顷(396.00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179.53公顷(77692.95亩),交通运输用地3478.74公顷(52181.1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71.91公顷(46078.65亩)。

生物资源

赤水市森林覆盖率51.2%,共有植物种类80余科216属40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3种,二级保护6种,三级保护14种。珍稀鱼类4种。全市有竹林面积130万亩,其中楠竹51万亩、杂竹79万亩。有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

矿产资源

赤水市是个贫矿市,除有部分天然气矿和煤矿外,无其它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赤水常住人口为247287人。

2022年末,赤水市户籍总户数103132户,总人口316479人,城镇148961人,乡村167518人。年末常住人口24.7万人。

经济

综合

2022年,赤水市地区生产总值119.3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3.13亿元,下降2.7%,第三产业增加值52.29亿元,下降1.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1:36.1:43.8。

2022年,赤水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下降4.9%。

2022年,赤水市财政总收入8.14亿元,下降13.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4亿元,下降23.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02亿元,下降15.7%。

第一产业

2022年,赤水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02亿元,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14.68亿元,林业产值12.25亿元,畜牧业产值10.94亿元,渔业产值1.63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52亿元。

2022年,赤水市粮食种植面积11347公顷,其中:夏粮1565公顷,秋粮9782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1919.1公顷,其中:油料种植面积567.5公顷,蔬菜面积5463.9公顷。

2022年,赤水市肉类产量26186吨,禽蛋产量1819吨,生猪出栏109572头。

第二产业

2022年,赤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9.6%,分门类看,制造业下降19.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3.2%。

2022年,赤水市建筑业总产值下降18.8%。

第三产业

2022年,赤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4亿元,下降4.8%。

2022年,赤水市旅游总收入72.29亿元,旅游接待人次695.04万人次。

2022年末,赤水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0.91亿元,增长14.5%;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4.65亿元,增长9.4%。

交通运输

赤水市是黔川渝比邻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贵州实施“北上”战略的一个重要窗口。陆路方面,蓉遵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遵义225千米、贵阳377千米、重庆172千米、成都293千米、泸州40千米。航空方面,周边分布有成都、重庆、贵阳三大国际机场和泸州、遵义、茅台等支线机场。航运方面,“黄金水道”赤水河绕城而过,在下游60千米处汇入长江,距泸州市集装箱港口40千米,单船最高通航能力达800吨;赤水港是贵州最大的通江港口,客货船可达重庆至上海的各大港口和码头。

2022年末,赤水市境内公路里程5770公里;拥有营运客车205辆4727座;拥有营运货车170辆2065吨。

政治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2年,赤水市科技活动单位13家,申请专利122件,授权专利110件。

教育事业

2022年末,赤水市拥有各类学校数131所;在校学生数49861人;毕业生数14865人;招生数13767人。

医疗卫生

2022年末,赤水市共有卫生机构177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14个、卫生服务中心3个、妇幼保健站1个。拥有卫生机构床位2625张,其中:医院床位1976张、卫生院床位493张。卫生机构人员数2913人,其中:卫生院技术人员2405人。

人民生活

2022年,赤水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49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90元,增长7.1%。

社会保障

2022年,赤水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04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9902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874人。

2022年末,赤水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单位14所,拥有床位124张。

2022年,赤水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13人;持证失业人员再就业270人;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22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3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5.5%。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赤水市有4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县级22处。

非遗

截至2022年,赤水市列入各级代表性名录的非遗项目共有43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有2项(赤水独竹漂、赤水晒醋制作技艺)、省级非遗名录的项目有7项,遵义市和赤水市级非遗名录的项目有34项。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 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

独竹漂是发源于贵州省北部赤水河流域的一种民间绝技。原是当地人的水上交通工具,后来逐渐发展为当地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娱乐、比赛项目。独竹漂要求运动员脚踏直径约20厘米、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楠竹,手执一根细竹竿为“桨”,左右点水、保持平衡、破浪前进,以耗时最少者为胜。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赤水晒醋是仍保留在贵州省赤水市的一种古法制醋技艺。2021年,赤水晒醋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赤水晒醋以中药制作醋曲,用大米、糯米等作原料,经过3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香、浓、酸、醇等特点,入口风味独特,回味悠长。

民族文化

赤水市境内苗族服饰基本一致,由头饰、上衣、围裙、脚带组成。苗族在喜庆日子、庆贺民族节日时,都穿戴民族服饰。传统节日有踩山节火星节等。

踩山节选一固定地,一般在山顶的平坦处,人们称此地为踩山堡、踩山坝。由会首主持踩山节踩山仪式:立花竿、放礼炮、抢彩、蹬竿、吹芦笙表演、跳芦笙舞、对歌,最后饮酒助兴。踩山仪式结束,开始为期多天的踩山活动。火星节包括:火星节、血光节、虎节三个内容,是苗族同胞的共同节日。

苗族传统乐器有芦笙大鼓等。

风景名胜

赤水是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有国家级以上旅游资源8处,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有对外开放景区(点)35处,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景区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2个,免费开放文化历史馆所5处。

赤水大瀑布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核心景区。位于两河口镇境内风溪河上游,距市区38千米,由赤水大瀑布及其周围的中洞瀑布、蟠龙瀑布、两河口瀑布、鸡飞崖瀑布等构成,是一个天然的瀑布公园。景区内最著名的赤水大瀑布高76米、宽81米。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赤水市葫市镇,距市区40千米。景区以“竹海”风光为主,有楠竹林17万亩,竹类40余种,遍布群山峻岭。

佛光岩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赤水市元厚镇,距市区40千米,距“四渡赤水”元厚红军渡口8千米,以“丹霞绝壁、天下奇观”的佛光岩和“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五柱峰为主体景观,分别由小金驿、小金驿沟、五柱峰、世外桃源、太阳谷等五大景点构成。切割深度在500米至1300米之间,山峰多在1200米以上,是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景区之一。

丙安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赤水市丙安镇,距市区25千米。以保存完好的石砌古寨门和依山临河的悬空木质串架吊脚楼而闻名,有“千年军商古城堡”和“红色古镇”的美誉,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一渡战役中红一军团指挥部所在地,建有全国唯一的红一军团陈列馆以及耿飚将军纪念馆,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

特色产品

赤水豆花烤鱼以赤水河鲤鱼为原料。将鲜活鱼去鳞、剖开,去掉内脏,擦净,置于烤炉上,边烤边涂佐料,反复翻烤,涂佐料,直至熟透,最后以鱼香菜垫底,将烤好的鱼置于盘中,配以豆花,再淋上配料。

猪儿粑是黔北、川南(赤水、泸州、合江、纳溪)一带的传统名小吃,因它蒸熟出笼后形似洁白滚圆的小猪而得名。赤水猪儿粑选用优质糯米和当地高山冷水米经过淘、泡、磨、吊、压等工序制成面皮,配以当地的熟饲料猪肉和竹笋所调配的馅料制作。

赤水玉兰片以优质楠竹笋加工而成,其色泽蜡黄、半透明,形状似玉兰花的花瓣,因此得名“玉兰片”。根据竹笋生长和加工季节的不同,可分为宝尖、冬片、桃片、春花四个种类。

荣誉称号

2023年3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

2023年7月,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59。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