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9 18:34
赫尔曼·莫里斯·德·萨克斯(法语:Maurice comte de Saxe,德语:Moritz Graf von Sachsen;1696年10月28日-1750年11月20日),萨克森伯爵,被称为萨克森伯爵莫里斯。萨克森人。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和情妇奥罗拉·柯尼希斯马克的私生子。
1696年10月28日,赫尔曼·莫里斯·德·萨克斯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选侯国的戈斯拉尔。其父为萨克森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1709年后为波兰国王,称奥古斯特二世)和情妇奥罗拉·柯尼希斯马克(Aurora Königsmarck)的私生子,也是奥古斯特三百多个庶出子嗣中的一个。
萨克斯12岁时,经奥古斯特的安排,被选为萨克森步兵团军官候补生。
1709年,萨克斯效力于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名将欧根亲王和英国名将马尔博罗公爵约翰·丘吉尔麾下,参加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血腥的马尔普拉凯战役。
1711年,萨克斯被父亲封为萨克森伯爵,翌年(1712年)服役于波美拉尼亚的德意志军队中,参加大北方战争,反对瑞典的卡尔十二世。
1713年,17岁的萨克斯升为步兵上校。
1719年,萨克斯说服奥古斯特为他购买了一个法军日耳曼团上校的职位。萨克斯由此转入法军服役,担任法军德意志雇佣军的上校团长。在此期间,他除了纵情声色外,还努力研究战争法则,在革新训练方法尤其是步枪射击训练方面卓有成效。后来,他被擢升为准将。同时,萨克斯曾前往巴黎学习数学。
1732年,萨克斯提出:“战争是一种充满阴影的科学,在这种阴影之下,一个人在行动时是很难有把握的”,“所有科学都有原理,惟战争独无。”较早提出了模糊的“军事科学”概念。
1733年,奥古斯特逝世,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爆发,法国出兵对奥地利和萨克森作战。萨克斯率军参战,被迫同他昔日的上司欧根亲王和他的兄弟萨克森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即后来的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为敌。在1734年菲利普斯堡围城战中,萨克斯第一次显示出他的军事才干。他成功地指挥了掩护部队,挫败了企图解围的欧根亲王。等到1738年战争结束后,萨克斯已经晋升为中将。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及其情人蓬帕杜夫人都对这位军界新星极为赞赏。蓬帕杜夫人成为萨克斯职业生涯的重要支持者。
1740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萨克斯率领支持巴伐利亚选侯卡尔·阿尔布雷希特(即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七世)的法国“志愿者”出击,于1741年趁夜袭取布拉格,并向维也纳推进。后因普奥议和停战,法军于1742年退出波希米亚。1744年法国正式参战后,萨克斯出任摩泽尔法军司令,在阿尔萨斯地区以劣势兵力击败了来犯的奥军。同年晋升为法国元帅。
1745年,萨克斯被调任驻尼德兰的法军总司令,抗击英、奥、荷联军的大举进攻。4月,他策划了图尔奈的攻击。5月9日,联军自布鲁塞尔援救图尔奈。身患严重水肿病的萨克斯此时只能坐在一柳条编制的椅子上。当听闻联军抵达的消息后,他指挥部下在丰特努瓦易防守的高地构筑了防御工事,并以大炮进行弹幕射击,配合步枪的密集射击,击退了联军最初的进攻。当联军再次发动进攻,将要突破法军防线时,萨克斯撑着病体,骑上战马,士兵受到鼓舞,士气大振。路易十五与王太子路易·斐迪南则在邻近的一座山上观看。最终,拥有5万余人法军重创人数相当的英奥荷联军,以7200人的损失歼灭了联军13000人。继而挥军追击,攻克图尔奈。此役号称“旧制度的最后一场军事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法国的民心、士气。
1746年,萨克斯接连攻克根特、布鲁塞尔、安特卫普、蒙斯和那慕尔等地。在一年内,他就控制了整个佛兰德斯地区。
1747年7月2日,萨克斯在劳菲尔德再次击败坎伯兰公爵的军队,进入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同年,路易十五把大元帅军衔赐予了萨克斯。这样,他便成为继蒂雷纳子爵亨利·德·拉图尔·奥弗涅、维拉尔公爵肖德-路易-埃克托尔·维拉尔之后,法国历史上第三位大元帅,也是法国历史上仅有的六位大元帅之一。1748年5月7日包围并攻占马斯特里赫特,成功地完成了对尼德兰的征服。10月,《亚琛和约》(即《艾克斯拉沙佩勒条约》)签订,结束了历时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虽然在法国在波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但萨克斯却是各方公认的杰出将领。
战争结束后不久,萨克斯便因病退休,住到了路易十五赐予他的香波城堡中。在香波堡时,萨克斯一方面继续训练驻扎在城堡附近的日耳曼团,进行战术革新;另一方面纵情声色,时常举办放荡的舞会。
从1725年到1749年退役,萨克森一直梦想并追求拥有自己的王国,但直到去世,这一梦想也未实现。
1750年11月30日,萨克斯在香波堡因流行性斑疹伤寒去世,享年54岁。临终前,萨克斯告诉他的医生:“德赛纳克先生,我做了一辈子美梦。”死后葬于斯特拉斯堡的圣托马斯教堂。
关于萨克斯的死因,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有传闻说他死于一场决斗,也有一个据说更加“可靠”的消息认为他死于纵欲过度。
萨克斯在训练和保持军事骨干方面为法军留下了宝贵的业绩,提出了改革的思想。他认为征兵制优于募兵制,强调精神因素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重视火炮、工事和刺刀在战斗中的作用。在战略战术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使自己成为18世纪最出色的欧洲名将之一。
萨克斯的一些想法,如在长矛已经不实用的情况下,使用能直接插在枪管上的刺刀等,都突出了他对战争创新和改良的推动。萨克斯主张融合步兵、骑兵和炮兵于一体的思想在当时是超前的。欧洲后来一个世纪的领导都阅读和关注萨克斯所提倡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非常钦佩他,很多萨克斯在书中倡导的都在19世纪初主导战场的拿破仑军团中得到实践。
萨克斯对“三十年战争”以来的欧洲军事,只是形式主义地抄袭古斯塔夫的军事模式不以为然,他认为人们注重了形式,而忘记了原理。他指责王朝军队依靠欺骗和暴力来建军。
萨克斯高度评价战争中的士气因素,指出:懂得如何使军队保持高昂的士气才是大将的真正特色。同时特别强调为将的素质和用兵之术。他认为:“为将者的首要条件是‘勇气’。没有勇气,则其他条件都没有价值。因为,在胆怯、畏惧之时,其他所有条件都无法发挥作用。第二是‘智慧’,为将者应聪明过人和随机应变。第三是‘健康’。”此外还应具备处理意外事态、当机立断的才能;能够洞悉他人意图,而自己不被察觉的能力。他说:为将者的职责是无限的,他必须知道如何维持其军队的生存、控制和管理它们;如何使军队自发地而非被迫地进行战斗;如何运用其军队,把握时机。他认为指挥官无须事必亲躬,否则只能算得上是个驾车到处跑的马车夫;他在交战当天,应无所事事,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思考,然后发出恰当的命令;在关键时刻才亲率军队奋勇杀敌,以决战局。
萨克斯极推崇将领的“天才”。他说:“任何人除非生来就有指导战争的才华,否则将永远是一位平庸的将领。战争艺术的天才,犹如所有的天才,艺术的、音乐的、诗歌的,必须有出类拔萃的天赋。”鉴于此,他又指出:“战争是一门笼罩着阴影的科学,一切科学都有原则和规律,唯独战争是一无所有。”在其他方面,萨克斯也能敏锐地认识到军事科学的发展趋势。他追求后膛火炮和后装滑膛枪;军队要按兵种穿军服;改善连队伙食,以增进士兵的健康和提高士气与纪律;培训熟练的步枪手和散兵,以打破敌人的冲锋;废止排枪射击,改为瞄准射击等。他还建议恢复长矛兵,以保护步兵,增加滑膛枪手的信心,使之能仔细地瞄准目标,而不是慌忙地发射。
在防御战术上,萨克斯认为多面棱堡或战术据点比战壕更为有利。他重视坚决地追击溃退之敌。
与萨克斯同时代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对他颇为推崇,认为他“能教训欧洲任何一位将领”。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新爱洛伊丝》:我们的头顶上有个大的统帅(指萨克斯):不仅如此,他得到他部队的信任;法国的士兵认为他们的将军是无敌的;反之,当他被他所蔑视的朝臣们指挥时,人们对他却很不重视,而这种事却常常遇见,所以只要等待宫廷阴谋和机会,就可以战胜欧洲大陆最勇敢的民族。
法国作家大仲马《双雄记》:波拿巴从三个伟大的世纪和三个伟大的民族之中去挑选这些塑像:……在近代世界,他挑选了居斯塔夫一阿道尔夫(古斯塔夫·阿道夫),蒂雷纳,大孔代,杜盖-特罗安,莫尔巴勒(马尔博罗公爵),欧仁尼亲王(欧根亲王)和萨克斯元帅。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对萨克斯的军事才略给予很高评价:……在战场上,莫里斯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战略天才,他在想法上非常大胆,对每个危险与机会非常警觉。
美国军事题材作家迈克尔·李·兰宁《军事家100人》:萨克斯以其出色的战略家和统帅闻名,他可以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激励士兵以赢得战争胜利,萨克斯是18世纪中叶军事统帅中的佼佼者。
萨克斯著有军事理论著作《我的梦想》(1732年),此书在他死后才出版。书中记录了他关于组织、准备和指挥战斗的思想。还著有《书信与回忆录》(一译《沉思录》)。
萨克斯与他的父亲一样风流,被指责为“在道德上卑鄙可耻――一个女人接着一个女人的利用而不报偿她们的忠心”。萨克斯18岁时,娶了洛埃本女伯爵约翰娜·维多利亚为妻。婚后,萨克斯不改风流本性,尽力挥霍女伯爵的财富,还指责她通奸,最后在1721年抛弃了她。
在1720年后,萨克斯又寻觅到了一位忠实的崇拜者阿德里安娜·勒库芙勒为情妇。她是当时法国喜剧院中最著名的演员。当萨克斯前往库尔兰,企图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时,勒库芙勒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总值约4万利维尔)资助他。等到萨克斯狼狈回到法国时,勒库芙勒仍不改对萨克斯的崇拜。但萨克斯只将她视为“情妇中首位崇拜者”。
当萨克斯前往尼德兰前,他因过度劳累不堪且罹患水肿,在巴黎几濒于死。学者伏尔泰曾问他,在如此情况下,怎能想到带兵打仗,萨克斯答道:“重要的不是在活不活的问题上,而是在动身出发上。”最终,他坐在一柳条编制的椅子上指挥了丰特努瓦,大破英奥荷联军。这场战役成为了当时法国的“爱国神话”。
父亲:奥古斯特二世(1670-1733),波兰国王(1697-1706,1709-1733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选帝侯(1694-1733在位,称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
母亲:奥罗拉·柯尼希斯马克(Aurora Königsmarck),奥古斯特二世的情妇,女伯爵。在奥古斯都的情妇中以美丽与智慧见称,被伏尔泰称为“两个世纪来最有名的女人”。
妻子:约翰娜·维多利亚,洛埃本女伯爵,后被萨克斯抛弃。
情妇:阿德里安娜·勒库芙勒,女演员;布永公爵夫人
私生女:姓名不详,乔治·桑的祖母。
曾孙女:乔治·桑(1804-1876),法国作家。
萨克斯葬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圣托马斯教堂。其墓碑由雕塑家让·巴蒂斯特·皮加勒雕刻,有象征英、荷、奥等国的动物。
染料颜色中的“萨克森绿”,据说源于萨克斯的骑兵队身穿的绿色制服上装。
乍得共和国1971年至1973年发行了一组法国王室画像邮票和邮票小型张。其中小型张邮票面值75中非法郎的画面,描绘的便是萨克斯指挥,路易十五与王太子均参与的丰特努瓦战役。
在19世纪末A.杜鲁和H.C.齐沃特撰写的三幕喜歌剧《法瓦尔夫人》中,法瓦尔夫人(女高音)是一位18世纪的戏剧演员。为了养活她的丈夫夏尔·西蒙·法瓦尔(男中音),不得不到处逢场作戏,虚与委蛇。作为军队统帅的萨克斯一度垂青于法瓦尔夫人,她的丈夫不得不躲躲藏藏。最后,法瓦尔夫人凭借她丈夫为庆祝丰特内胜利的剧作《精神探求者》而大获成功,摆脱了以往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