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8 00:00
赵传家(1897-1993),浙江嵊县人。上海市西中学名誉校长、民进市委顾问、静安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顾问。
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嘉兴秀州中学求学。翌年,爆发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到嘉兴演说,宣传革命。赵剪了辫子,改穿短衣,去聆听孙中山先生的讲演。1917年从秀州中学毕业后留校执教。1920年,转往湖州浸会中学任教,翌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就读。1923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绍兴越材中学和杭州蕙兰中学任教。1926年,任杭州新民小学校长。1929年后,应邀在上海华东基督教教育协会任干事。
1936年,自费赴美国科罗拉多州师范大学攻读教育学与行政管理学,2年后获硕士学位。1938年回沪,仍在上海华东基督教教育协会任干事。
抗日战争初期,江浙大部分地区先后沦陷,所有基督教会中学纷纷关闭,失学青年前来上海租界避难。其时,赵得知母校秀州中学校长顾惠人拟在沪办联合中学,为流亡失学青年提供求学机会,便鼎力相助。1941年秋,在上海组建由杭州蕙兰中学、南京金陵大学附中、苏州辅仁中学等10多所学校参加的基督教联合中学,赵应聘担任校董会主席。其后,学校改名华东联合中学。当年的同事、著名文学家陈伯吹评说:“在抗战时期,不仅使在沦陷区的14所教会中学得以存在,学校得以开学上课,教师得以工作生活,莘莘学子,弦诵得以不辍。赵传家先生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维护教育,爱护青年,特别在抗战困难时期,不辞辛劳,不畏敌人,立下一大功劳!”
由于日军入侵,上海不少难童流浪街头,赵与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举办1所难童收容所,给难童生活上的安抚,努力为难童提供学文化、学文艺的机会,教导他们懂得爱国的道理,培养他们自立的本领。赵全家节衣缩食,经常将衣服、食品送给收容所。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奉命接办汉壁礼西童中学及附属小学,校址设在愚园路404号,并易名西童公学。民国35年,市政当局决定在西童公学原址创办市立市西中学,赵受命出任校长。他在办学治校中,倡导“好学力行”,并把它定为市西中学校训。他认为好学力行,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知能结合、身体力行和脑手并用。1948年,他请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手书“好学力行”,并制成匾额,悬于教学大楼入口处。该匾额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上海解放前夕,他团结师生,为护校作出贡献。
上海解放后,赵仍被任命为市西中学校长。1985年,赵请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再题“好学力行”,重新制成匾额,悬于原处。在赵的言传身教下,40多年来,“好学力行”已在市西中学形成传统精神。1986年,市西中学建校40周年之际,上海市市长江泽民题词:“发扬‘好学力行’优良传统。”以勉励广大师生。
赵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课程的合理设置,并大力推行课外活动,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为日后能在社会生活中有所建树打下扎实基础。赵强调校长和教师必须具备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师如己的基本品质,并身体力行,毕生实践。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虽已步入是蛮之年,仍经常到校亲问校政,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师生的成长。
上海市第一届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