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田

更新时间:2024-09-26 20:57

赵兰田(1918年—2004年4月17日),名德九,字长卿,四川省平昌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勋章。

人物生平

赵兰田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红4军11师32团排长、宣传干事,第31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28团宣传干事,红4军侦察连政治指导员、军教导团司令部参谋、第28团干部教员。参加了“宣(汉)达(县)战役”、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385旅第14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385旅769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太行军区第4支队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先后参加了夜袭阳明堡、响堂铺伏击战、长乐村战斗、反“九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1938年,随陈锡联参与创建了晋东南抗日革命根据地。并于1939年从北方局党校毕业。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7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7旅旅长,1949年1月,7旅改称第2野战军11军31师,任师长。先后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平汉、陇海、定陶、羊山、宿县、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师师长,第60军副政治委员,第15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代理军长。抗美援朝期间,他率部参加了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和秋季反击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赵兰田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任空降兵15军首任军长。后任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空军顾问(副大军区职)。他为空降兵部队的创建和发展,为人民空军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赵兰田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勋章。

2004年4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人物事迹

抗美援朝

1950年11月,赵兰田将军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31师胜利完成了黔东北剿匪和修筑成渝铁路任务后,在重庆附近的土桥、李家沱地区集结。同年12月,第11军31师即编入志愿军第3兵团第12军序列,1951 年元月开赴河北晋县也区集结待命。刚参加学习不到两个月的赵兰田奉调回任31师师长、党委书记。

1951年3月21日夜晚,31师跨过了鸭绿江,经连续行军后于4月10日到达了战役集结地谷山郡。当时敌人正拟从我东西海岸侧后登陆,配合正面战场的进攻。为粉碎敌人前后夹击的阴谋,军于4月22日黄昏发起了第五次战役。在战役第一阶段,31师担任军的第二梯队,敌人在全线猛烈攻击下败退。31师虽未曾加入战斗,但赵兰田和几位师领导都认为获得了很大的收效:既锻炼了战士,又认识了敌人装备好、行动快的优势,和朝鲜山地多,机械化部队行进受阻,指挥联络不便等劣势。针对这些特点,赵兰田特别组织部队开展了夜间进攻,爆破敌人坦克等训练工作。

5月20日,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志愿军经过一个月的连续作战,部队疲劳,弹尽粮缺。为使部队得到休整,寻机歼敌,上级决定暂停进攻,31师电台已收到上级“停止前进”的讯号。敌则利用我军补给困难的弱点,共集中了四个军十三个师的兵力凶猛反扑,他们以摩托化步兵、坦克、炮兵组成的“特遣队”为先导,并以大量的航空兵和远程炮兵支援,进行所谓“磁铁战”,企图全歼中国人民志愿军。

31师的处境非常危险:该师困守在“三八”线以南,友邻部队后撤,孤立无援,一旦敌人发起攻击,退路极易切断;91团孤军深人敌后,退路亦被切断;93团在束沙里遭到美军攻击,粮弹得不到补给,伤员无法转移;上下级失去联系,情况得不到交流;师指挥所已处于敌炮威胁之下。然而,久经战火锻炼与考验的赵兰田将军,临危不惧,忙而不乱,及时召开会议,竭力扭转危局,他仔细看了地图,认真分析敌情,及时作出了三项重大决策:一、令92团牢牢控制住束沙里以西的阵地,阻止美军向下珍富里前进,为91团脱离险境争取空间和时间;二、91团后搬可取两个方案:1、沿原路后退;2、由下珍富里以南向东再向北迁回,利用敌人间隙,沿东海岸山地寻路北返。派作战科副科长枫亭带信立即出发追寻91团;三、迅速转移师指挥所,恢复师部队与91团的无线电通讯联络。5月21日下午11时,师指挥所与91团的电台叫通了,得知该团已按迁回方案行动,赵兰田指示了行动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力地鼓舞了91团的士气,接着与军部的电台也接通了,情况有了好转。

5月21日夜,赵兰田按计划率93团冲过敌人层层拦截,从束沙里地区撒离。部队抬着伤员,忍机挨饿,翻越山岭,夜行晓宿,于5月27日拂晓抵达麟蹄以北,与92团会合。师首长和机关还来不及隐蔽,又遭到敌炮与航空兵的突然袭击。

1951年11月7日,第31师接替了第67军在金城地区的防御任务。31师进人金城地区后,与其他友邻部队一样,沿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军的“掘开式”防御工事。这种工事,进去不便,对敌火力点目标大,经常被敌人直瞄火炮摧毁,战士们在筑城中经过研究改进,以数月的时间挖成了防炮洞。这一创造引起了赵兰田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后经上级提倡推广。赵兰田指示林有声参谋长对构筑坑道工事进行全面研究和总结,加强对施工的具体指导。由于31师曾修建过成渝铁路,有着开山打洞的经验,所以施工规模及质量皆是首屈一指,全师经过5个月的苦战,使用了近百万工日共筑坑道1010条,交通沟1.58万米,各种掩蔽部3796个,各种火器发射点3792个,共伐木5万余根,将全师14公里正面的防御地带筑成了一道以坑道为骨干结合野战工事的坚固阵地。在以后9个月的防御作战中,坑道工事经受住了敌人的无数炮弹、炸弹袭击的考验,它对于保存我有生力量,粉碎美军进攻发挥了巨大作用。

部队占领阵地后,31师认真贯彻毛主席确定的“积极防御,持久作战”方针和志愿军首长提出的“零敲牛皮糖”的作战指导原则,赵兰田在师的作战会议上指出:积极防御,不是被动地等待敌人来打,而是要从被动中争取主动,防中有攻,要想多种办法,主动打击敌人。在他的指挥下,31师在金城前线防御9个月,先后与美军和南朝鲜军作战172次,开敌5122名,俘敌38名,击毁、击伤敌坦克7辆、缴获坦克3辆,击落击伤敌机77架,巩固并扩大了阵地,创造性地完成了任务。特别是在6月12日至21日连续10天的阻击战与反击战中,31师依托坑道工事,运用小兵群战术,守得顽强,反击勇猛,粉碎了美军发起的数百次大小冲击,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较大的胜利,给敌以沉重的打击,先后毙敌2960多名,积累了依托坑道工事作战的丰富经验,对继续粉碎敌之进攻,提高全师防御作战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战斗中创造了连续坚守坑道10昼夜的范例,受到了兵团和军部的表扬。

1952年秋,赵兰田奉调到60军任副政委。同年10月,60军接替68军东起文登里西至北汉江正面阵地防御任务。在任副政委期间,赵兰田根据上级指示和军党委部署,领导政治机关组织部队开展对敌军的分化工作,散发各种宣传资料,进行战地广播,口头喊话等方法瓦解敌军。1953年 1月5日晚,部队在一次喊话中争取了6名南朝鲜士兵投诚。1953年夏季,志愿军为配合板门店停战谈判,改善阵地,锻炼部队,取得经验,决定发起夏季攻势,第60军接受了夏季战役重要任务。

1953年6月9日晚60军180师3000余人按计划潜伏到敌人眼皮底下,第二天,张保才等12名战士被敌人的冷炮击中,他们像邱少云一样,为了不暴露目标,一声不吭,一点不动,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10日20时20分,支援60军的数百门大炮同时发射,潜伏在敌阵地的部队一举攻占了八八三·七高地和九二〇·八高地约10平方公里的敌军阵地,歼灭了南朝鲜军队第5师27团大部,打退敌人100多次反扑,歼敌7872名,首创志愿军防御作战反击以来一次歼敌大半个团的范例,受到中朝联合司令部通报嘉奖。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凯旋回国。胜利地、光荣地完成了新中国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赵兰田将军给中国历代兵法著述增添了新的用兵谋略。

活捉国军中将

1945年10月赵兰田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第7旅旅长,率部参加邯郸战役,促使国民党新八军高树勋军长率部起义。1946年夏,他率7旅在定陶阻击敌47师,尔后围歼整编第3师,活捉国军中将师长赵锡田。率部渡过黄河,首攻羊山集,歼灭敌66师,活捉师长宋瑞珂。其后,刘、邓首长决定提前跃进大别山,以第3纵队为南进左路军,7旅为先驱遣旅。赵兰田受命后,立即率部通过遍地污泥积水的黄泛区,越过沙河、泉河、淮河进入大别山,在皖西与敌开展了激战。1948年夏,他率部参加解放郑州和淮海战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