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08 14:21
赵卓云,又名赵进田。1913年12月生于马桥村一农民家庭。曾任中共中央中南局任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统战组长、机关党委书记,河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赵卓云又名赵进田。1913年12月生于马桥村一农民家庭。1930年在无极县乡村师范就读时,因常看进步书籍,被反动校长开除学籍。后只好在家埋头苦读。1931年被崔家庄聘为小学教师。由于常到西南汪高小向一些进步教师求教,在翟晋阶、刘洪涛等人的影响下,于1932年加入共青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接着被西南汪高小聘为教师。
1934年,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向国民党反动势力展开激烈斗争,赵卓云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之中,组织小学教员联合会,向县政府控告教育局长迫害进步教员的丑恶行径,和广大教员一起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这时部分农民也起来向地主作斗争,国民党当局对此进行了血腥镇压,先后逮捕刘毅之、翟晋阶,不久又传讯了赵卓云,由于没有足够证据,经过审讯取保释放。
不久。西南汪高小被国民党接管改组,赵卓云等人被当局严加追捕,经刘毅之介绍,去往滹沱河南找当时的东北军110师医官李维桢(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卫生部局长、沈阳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受到李的热情接待,并决定留下工作。谁知不久又接到国民党追捕赵的通缉令,经群众掩护幸免于难。1936年夏,为防追捕赴北平扶轮小学找刘洪涛。经刘洪涛介绍,赴驻邢台的三十二军,在王兴纲(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通讯队工作,在此结识了不少进步青年和共产党人。1937年春夏之交,考入山西省民族革命大学。
“七七”事变后,河北沦陷,太原危急。阎锡山为了保存实力,不肯出兵抗日。敌机不时在太原上空盘旋轰炸,学校师生人心思动,无心学习。赵卓云便串联了杨究吾教授等三十余人,组成了抗日宣传工作队,爬山涉水渡过黄河,于1938年春到达延安。当时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其间多次听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的报告。毕业后转到政治工作训练班学习。此后,赵卓云先后被分配到抗大总校、二分校、七分校、抗大附中,历任股长、总支书记、政治训练班主任、政治处副主任等职。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聂荣臻司令员命令抗大二分校着手设立附属中学,赵卓云奉命于1941年春,到冀中深泽、无极、安平、博野、定县一带招收新生。仅几个月即有600余名有高小和初中文化的男女青年报名。另外原冀中的八中、十中160余名学生也转到附中来。
1941年冬,日寇实行“大扫荡”时,附中师生在冀中十七团的掩护下,被迫向冀西转移。途中上有敌机轰炸,下有敌兵追击,炮火声中,跟着队伍前进。虽时有伤亡,但个个情绪高涨。赵卓云率领学生经过五次往返,终于越过平汉铁路封锁线,到达灵寿县陈庄一带。受到晋察冀军区与边区军政领导的热烈欢迎。
在陈庄稍事休整,于1942年1月1日正式开学。当时瘟疫流行,缺医少药,生活极度困难,敌人又不断向边区进攻,于是奉命向延安转移。
1943年2月16日,千余名师生兵分三路,轻装向延安进发。途中跋山涉水,由于山上常年积雪,气候严寒,曾有两位小同志冻死在黄草梁和摩天岭上。历时五个多月,于1943年8月到达延安。党中央当即召开了盛大的欢迎会。由朱德总司令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向全体师生讲了话。会后确定在华池县豹子川建设新校园。豹子川是个荒凉的山区,禽兽出没无常。赵卓云率领全体师生,打窑洞,开荒生产,建成了教室礼堂。
1945年日军投降后,奉命同抗大总校的一些干部,在少量部队的护送下进军东北。渡黄河、过长城、涉沙漠,绕过国民党军据点,迂回到达哈尔滨,被留在四野,担任总政科长,后历任合江军区组织部副部长及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地委委员等职。后又调回四野,任政治教导团团长。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赵卓云率四野政治教导团驻北平。不久,接到谭政的通知,将政教团改为南下工作总团第一分团,赵卓云为团长,钟平为政委。
赵卓云率领部分南下工作团的学生,随张云逸、陈漫远等同志,经汉口南下,于1950年1月到达广西,由军队转到地方工作。在省会南宁担任民政厅副厅长、政府委员、统战部长、民委主任等职。
1955年冬,赵卓云被调到中央财贸部任政策研究室主任。继任中央统战部民族工作处长及国家民委委员等职。1960年11月又被调到中共中央中南局任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统战组长、机关党委书记等职。1964年下半年又被调到广东省任省委常委、副省长、统战部长、政协副主席等职,并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8年11月“文革”中,赵卓云受到冲击,并被关押起来。直到1971年才从监狱转到乳源干校,年余后回到广州。1975年,广东省委作出赵卓云政治历史上无问题的结论。1982年9月,又作出予以彻底平反的结论。
1983年4月,赵卓云被选为河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从此回到河北省工作,现已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