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13 10:31
赵宪庚,男,汉族,1953年11月7日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市,凝聚态和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第八届主席团成员。
1978年—1982年,就读于山西大学理论物理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
1982年—1986年,山西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教研室助教;
1986年—1991年,就读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读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1993年7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1993年,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访问学者;
1995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理论物理所访问学者;
1995年—1996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物理系高级访问学者;
1991年—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任职;
1997年—2000年,历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
1999年,瑞典Umea大学物理系访问教授;
2000年—2003年,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
2003年—2007年,历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助理、副院长;
2007年8月—2015年9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副部长级);
2015年10月,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
2016年3月—2018年6月,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2022年7月,任中国工程院第八届主席团成员。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赵宪庚参与组织、领导并主持完成中国多项大型实验和国防重大任务,负责理论方案制定、可靠性论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决策。他在武器物理、大型核武器科学实验与工程、凝聚态物理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创新性成果,直接领导的所有重大国防科研试验均获成功,领导构建的二代核武器基本型数值模拟平台已投入应用,为在禁核试条件下走中国特色核武器发展道路、长期保持和提高中国自卫核威慑能力的有效性发挥了作用;在凝聚态物理场致局域化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理论预言Rabi振荡、分数Stark阶梯、能带塌缩效应等均为实验所验证。
根据2022年1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赵宪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专用项目),省部级一等奖3项。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宪庚对推动在禁核试条件下发展核科学技术做出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赵宪庚治学严谨,求真务实,是中国核武器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新一代领军者。(山西大学评)
赵宪庚率先在中国国内探索凝聚体系与外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是这一重要前沿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工作重点转到了核武器物理研究后,又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内做出了可喜成绩。(《成都晚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