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松

更新时间:2021-09-03 18:51

赵廷松(公元1495~1557),字子后,号俟斋,又号鹤山,又号徂徕山人,明代温州府乐清县人。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进士,初官刑曹郎。大礼之议开始,嘉靖帝听信张璁、桂萼二人主张,廷松与朝中同列之臣伏阙力争,退朝后又倡议诋毁张璁等,因此遭大杖,谪官福宁州同知,又谪蕲州。所到都有特殊政绩,恩威并著。时州内流寇突然至,闻知州官为赵青天,皆罗拜而去,不敢相犯。后迁为吉安督粮通判,谢却例金,秋毫不染。又核退安福地方狡猾之豪强所侵占的民田,用计平盗,为民除害。得转真定同知,迁转山西佥事。时宗室横暴,廷松以法制止。孟县采矿使者纵徒掠民,廷松下令逐之。权贵交相对其陷害,事终得以剖白。正当推荐升任山西左布政使时,却以母老多疾,慨然言日:“古人有言,岂以三公易养哉?”遂称老笃归家,历五年母卒,翌年其因疾作亦卒。廷松古文诗歌秀出一时,尤工行草尺牍,题匾传布海内,见者以为绝伦。

人物生平

赵廷松(公元1495~1557),字子后,号俟斋,又号鹤山,又号徂徕山人,明代温州府乐清县人(在今乐清市乐成镇北门藕池头),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进士,官至山西左布政使。生于明孝宗弘治乙卯八年(1495)农历正月十九日,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农历十月二十二日,享年六十三岁。

乐清池头赵氏家族,渊源自赵宋皇族的太祖派。宋元之际有赵与芮任处州安抚使,定居定居括苍海溪。其子赵孟桂“爱乐成山水之胜”,徙居于乐成云门官井。至廷松高祖赵季礼迁乐成翔云宣化巷。曾祖赵守俭,字秉约,号节庵,积德悙仁,在房舍傍开挖巨池,于是称池头赵氏。祖父赵赉,字时周,号省身,崇业亢宗,生伯叔四人。生父赵慥行三,字彦笃,号卧云,后以赵廷松故,追授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母曾氏,封太宜人。赵廷松兄弟三人,兄赵偃松,三十四岁先卒,其弟赵嘉松,五十二岁亦先卒。姊妹二,长姊嫁白石钱顺,先卒,妹嫁八都尚命。池头赵氏,虽然在赵廷松以前没有仕宦显达之人,但乐善好施,经常接济族中贫苦,以孝友仁义著称于乡里。

赵廷松出身于这么一个地方富裕大族中,自小酷爱读书,经常废寝忘食,年十五,入乐清县学,成为邑痒弟子。其父赵慥非常重视子女教育,见县学举业教育卑近,见闻狭隘,遣从邻近台州太平(今温岭)名师邵浚学,学问逐渐精进。正德十年(1515)其二十岁时,家庭遭遇变故,其父去世,在家守制三年,服除,受浙江提学使刘瑞等赏识,乐清县令潘潢尤敬礼,引为往年友。嘉靖元年(1522),乡试中举,次年(1523)连捷举进士第,授官刑部主事,从此踏入仕宦之途,时年二十八岁。

主要功绩

青年时代的赵廷松倔强自负,具有强烈的报效君国的思想,而正当赵廷松准备一展政治抱负的时候,影响整个嘉靖朝政治格局的“大礼议”之争起,改变其一生的命运。先是明武宗驾崩之后,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由藩邸进京立为皇帝,不希望以后过继给孝宗皇帝当养子的身份来入继大统,他要求尊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为皇考,生母为皇太后,遭到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绝大多数廷臣的激烈反对,大臣们讨论认为朱厚熜应该以孝宗皇帝为父,而他的父亲只能认为叔叔,即改称为“兴献王皇叔父”,这样的安排自然遭到嘉靖皇帝的抵制,朝中出现以杨廷和为首的护礼派与温州人张孚敬(即张璁)为首的议礼派的对立,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大臣们群起抗争,终于爆发了“左顺门”事件。嘉靖三年七月早朝,杨廷和的儿子杨慎站在左顺门前振臂高呼:“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二百二十九名大臣跟随着杨慎,反对朱厚熜尊生父为“恭睿献皇帝”,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给事中二十一人,御使三十人等共二百馀人的庞大队伍,集体跪在左顺门外,哭声、喊声震天。嘉靖皇帝下令驱逐,一时间锦衣卫从四面八方围来,左顺门前血迹斑斑。当日闹事的官员,四品以上官员罚俸,四品以下者被罚廷杖,十六人被当场打死,一百三十四人被羁押。带头闹事的杨慎被发配云南参军,永世不许返京,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左顺门”事件。此时的赵廷松为刑部主事,也站在主流“护礼派”立场上,张璁曾经派人以乡情劝赵廷松改变立场,遭到拒绝。于是因参与“左顺门”事件被廷杖,濒死。(事见《明史》卷一九七《何孟春传》)赵廷松虽身受廷杖,但还是收留进京为父侯廷诫鸣冤的侯一元,侯一元说:“藐余小子自甲申之岁,先君以礼事逮京师,余髫而从,幸以葭莩出入门下,公义激于里,抚之如子,比先人难解,辞归,则公亦以舍藏居亭。”两家由姻戚到患难,结下深厚的交谊。

嘉靖六年,赵廷松被贬出京,谪任福宁州同知,政绩显著。“视事如神,爱民如子,革奸弊,兴学校,均徭役,以便民。”福宁州为东南奥区,州东南有地,名为万里林,为盗贼渊薮,赵廷松伐木建起康夷楼,拨民兵守之,自此商家行旅无虞。七年拓洋流贼劫掠地方,赵廷松领军追捕,贼炽,官军败北,赵廷松挺身而出,曰:“宁杀我,毋伤我军士。”贼畏其势,皆窜去。八年,征宁德,贼遁,民赖以安。政绩虽然卓越,但仍为权贵所阻。嘉靖九年(1530)迁湖北蕲州同知,“旁有孝感县,岨僻民犷,久不治,当道以属公,盖视事三月,而民太和。”嘉靖十年(1531),升任吉安府通判,政绩主要有二,其一是由于前任通判贪腐,吉安府赋税多积欠不能完纳,赵廷松到任后,秋毫无犯,下令复核实有田地以定赋税,保证国课得以完纳。其二,吉安府周边多湖盗贼,赵廷松募集壮士,伪装成商贾深入盗贼巢穴,一举溃之(见明朝邹守益《邹守益集》卷五《赠俟斋赵侯考绩序》)。嘉靖十四年(1535)转官北直隶真定府同知。

嘉靖十六年正月,转任山西按察司佥事。山西此地明朝宗室素来骄横,竟然收押官府派去的城门收税官,赵廷松到任,立马派人往治之,受到宗室弹劾,几得祸。境内盂县多矿产,嘉靖皇帝派内廷宦官到此采矿,采矿不得,就纵徒四掠,祸害百姓,赵廷松下令加以驱逐,使者上奏,赵廷松几危。嘉靖十九(1540)春,巡按山西御史王汝楫劾奏山西按察使曹嘉纵恶自肆,招集群小,鬻狱黩货等不法情事,而曹嘉反劾王汝楫偏私不公,并诬以通贿,案件牵连按察司佥事赵廷松,虽都察院御史陈讲上疏为其鸣冤,然嘉靖二十年吏部大考天下官吏之时对此事处理结果是,曹嘉革职闲住,赵廷松以才力不及论调。(项乔《瓯东私录》卷四《与程立峰大参》:“吾乡赵子后者,三考才力不如人矣。而今都宪之推,尽出天下之公论。”)赵廷松亦思老母,弃官归乐清故里,与陈亶等人优游乐清诸山,寄愤于家乡山水,偶尔参与地方政务。直至嘉靖二十二年十二月,山西巡抚都御史李珏勘上奏曹嘉和王汝楫相互弹劾之事,认为赵廷松“无他愆,特以语言欠检,横犯强御”,令重新供职入故。

嘉靖二十五年转任四川按察司佥事,管屯盐事务。二十六年(1547)迁河南布政使司参议,当时宫廷派出的显贵侍从宦官在河南地区遭到劫掠,皇帝震怒,谴问河南地方官,株连河南滑县百姓,河南则派拥有丰富缉盗经验的赵廷松往查,不久就抓获盗贼。嘉靖二十七年(1548)升任山东按察司副使,并摄山东学政事务,所在政绩著闻。同官有忌恨赵廷松者,使巡盐御史刘时进论弹劾赵廷松“奸险贪污”,巡按御史傅镇又上疏称其贤,吏部、都察院考察,认定赵廷松“性稍偏执,才猷操守俱可观”。朝廷下令策励供职。嘉靖二十九年(1550)任陕西布政使司参政、时年六月,鞑靼部俺答汗率军攻至北京城下,边疆告急,朝廷诏求文武异材,公推赵廷松至京师,至京,则俺答汗已退兵,调任河南按察司按察使,嘉靖三十一年(1552)任山西右布政使,寻转左布政使,为当时一省主管赋税粮人事等官,嘉靖三十二年(1553)自闰三月,五十九岁时,积劳成疾,请求致仕,托义男赵讷上《乞骸疏》,朝廷有人劝赵廷松艰忍,很快就转任都察院都御史,可以推恩三代而荫子入官了,此为当时为官大利,而赵廷松毅然辞职,回乡归里。归去之时,山西父老乡亲扶老携幼,遮道挽留,至官车不得行。

人物评价

赵廷松自小学举子业,精通五经诸史及诸子之文,侯一元评价赵廷松文学成就时说:“学不拘方,敏而好古,古文诗歌,脍炙海内。”

为人刚正不阿、鞠躬尽瘁、秉公无私、淡泊名利、为官清廉,被称为“赵青天”。

廷松墓在乐成盖竹屿山之麓。《墓表》为侯一元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所作,最后铭曰:

猗惟赵氏,允自帝族;明德之后,必主四岳。

岩岩赵公,实钟其泽;七世莫京,九命作伯。

直道事人,三已弗愠;忠信蹈险,兵无容刃。

勇退激流,殷情陟屺;东门挂冠,上堂甘旨。

舞衣斑斑,白天不留;属纩矢音,生兮若浮。

岁嗟龙蛇,黄马青牛;白鸡司晨,乐哉斯邱。

个人作品

《赵廷松集》、《敝帚集》等

家族成员

·世系表

宋太祖赵匡胤

赵德昭(燕王)

赵惟吉(翼王)

赵守度(卢江侯)

赵世括(嘉国公)

赵令稼(房国公)

赵子奭(修武郎)

赵伯旿

赵师意

赵希瓐(追封荣王)

赵与芮(福王)──赵与莒(宋理宗)

赵孟桂(平原郡公)──赵孟言──赵孟启(宋度宗)

赵由珙

赵宜鑘(乡贡生)

赵顺昭[季礼](修职郎)

赵时副(封义官)

赵远征(赉)

赵秀慥(字彦笃,号卧云)

赵偃松──赵廷松──赵福松

·父母

父亲:赵秀慥(字彦笃,号卧云)

母亲:母曾氏,封太宜人

·兄弟姐妹

大姐:名失考,长姊赵氏嫁白石钱顺

二哥:赵偃松

四弟:赵嘉松

五妹:名失考,妹赵氏嫁八都尚命

·儿子

长子:赵宗贤

次子:赵宗亲

三子:赵宗圣

四子:赵宗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