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7 11:35
赵观民(1915年-1942年09月19日)化名张健翼、田野。河北保定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任天津河北工学院中共支部书记。七七事变后,任天津工人救国会主任兼党团书记,中共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委员,冀中十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等。1940年,任中共冀东西部地分委书记兼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县委书记,与包森等密切配合,开创了冀东西部根据地。1942年9月,被敌包围,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7岁。
人生生平
赵观民,字观达,曾化名田野、张建冀、赵耕田、陈华等。1915年生于直隶省清苑县(今河北省保定市)的一个贫穷家庭。
1931年,赵观民考入保定第二职业学校化学科学习,1934年毕业,留校任化学试验室管理员。1934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一面工作,一面留在保定市内开办油漆店,作为地下党秘密联络点。
1935年夏,赵观民奉命到天津河北工学院任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并以该校实验室助理员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
七七事变后,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由北京移到天津。赵观民是天津工人救国会的负责人,也是天津各界救国联合会的负责人。他虽然也做一些上层工作,但大都是联络工作,主要是团结当时一批愿意参加抗日救国的教授,为开展冀东游击战争服务。他平时沉静好深思,工作时深入细致,深为群众所爱戴。
1938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在冀东地区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游击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决定在冀东发动抗日大暴动,并以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名义进行组织发动。赵观民、李楚离、杨十三、洪麟阁等都参与了大暴动的准备工作。冀东大暴动前夕,李楚离、洪麟阁、杨十三等先后离开天津,领导冀东暴动。赵观民留在天津,担任后方供应工作。
为加强对城市秘密工作的领导,9月,遵照上级指示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葛琛任书记,赵观民任委员,顾磊任干事,下辖3个城市工作委员会和铁路线党组织。赵观民分管天津,以及点线工作委员会内部的财务工作。
1938年7月,冀东抗日大暴动。这是一次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抗日行动,组织起10万武装队伍,掀开了冀东抗日斗争的新篇章。但由于挺进冀东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和抗联队伍向平西转移,没有坚持和发展大暴动已取得的胜利成果。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回师华北,抗日战争进入异常艰难时期。为了坚持冀东的游击战争,党组织和抗联队伍面临严峻的整顿和重新组建的任务。1939年春,赵观民奉命到冀东从事恢复和重建地方党组织工作,主要活动于蓟县盘山和遵化、丰润县暴动中心地带。7月,中共冀东地委改为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冀东分委,李楚离任书记,赵观民为委员之一。9月,按照上级党委的决定,李楚离率领一批冀东武装队伍和地方干部,开赴平西根据地整训。赵观民又奉命调往冀中地区工作,任第十分区政治部敌工科长。1940年初,任文(安)、霸(县)、新(镇)、武(清)联合县县委书记。
同年春,赵观民到北岳晋察冀分局参加会议,5月,随同冀东去后方受训的干部一起返回冀东工作,化名张健翼、田野。这期间,他同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以及党政负责人李子光、王少奇等密切配合,以盘山为中心,开辟了蓟县北部、平谷南部、密云东部广大地区为游击区。到10月,建立冀东西部地分委,赵观民任书记。蓟平密联合县一分为二,北部为平密兴联合县,李子光兼任书记,南部为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赵观民兼任书记。他胸怀全局,始终围绕武装斗争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每逢主要战斗他都参加研究部署。他同包森副司令员接触较多,配合密切,是包森指挥作战的重要助手。在冀东区党分委的领导下,他与李子光、王少奇等领导同志亲密无间、精诚合作,带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使冀东西部地区的形势迅速发展,党的组织不断壮大,政权建设得到巩固和完善。到1940年底,蓟宝三联合县发展到12个区,辖1200个自然村,有518万人口。到1941年5月,盘山一带村庄都有了党组织,全县广泛建立了妇救会、儿童团、青年报国会等各类群众组织,群众抗日情绪异常活跃,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赵观民在冀东西部工作期间,对同志、对群众诚恳热情,平易近人,特别是他豪迈爽朗的性格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给干部和群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940年,赵观民任西部地分委书记时,斗争环境十分残酷,地委机关几乎一天换一个地方。他身边只带几个工作人员四处活动。由于他自幼生长在城市,以后又一直在城市工作,对农村生活,特别是对山地游击环境开始很不习惯。但为了做好党的工作,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尽力使自己适应新的环境。他说:“共产党员就是要知难而上,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也不能犹豫,更不能后退,后退就不配做共产党员。”他身行言教,到冀东后不久,就在干部和群众中树起了威望和影响。
赵观民深入群众,热爱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群众都愿意接近他,亲切地称他为“地委张”。他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执行群众纪律,从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同甘共苦。一次,他带病到山区检查工作,房东大娘给他做了点细粮,他诚恳地对大娘说:“咱们是一家人,为什么要吃两样饭?你们吃啥,我也吃啥。”边说边把细粮和大娘吃的粗粮混到一起。
赵观民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和革命理论。他常说:“做革命工作,必须学习革命理论,不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就很难适应复杂的工作需要。”一次,他向蓟宝三联合县民政科长王克兴提问说:“克兴同志,你知道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三个组成部分吗?懂得什么是政治经济学吗?”王克兴腼腆地回答:“不知道。”他说:“应该知道。我们现在打仗,打完仗还要搞建设,没有革命理论哪里行?共产党员应该懂点马克思主义。”1941年春季,蓟宝三联合县妇救会筹委会主任陈大光在六区工作时遇到了赵观民,在汇报工作后,他还对陈大光说:“我们今天是处在抗日的最前线,在敌人的后方。一定要努力工作,好好学习,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日的最后胜利。”陈大光很受教育和鼓舞。她提出到后方学习的要求,赵观民耐心地说:“要学习,哪里都能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学习革命理论,能更好地联系革命实际。我每天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学习《反杜林论》……”陈大光没等他说完,就急着说:“我怎能和你比呢?你是领导,理论水平高。我是一个乡下姑娘,需要从头学起呀!”他哈哈大笑地说:“啊,一个乡下姑娘,要去晋察冀学习革命理论,不去晋察冀就不能学习吗?好吧,我给你布置学习任务,要在工作的空隙中抓紧学习。”赵观民给了她一本毛头纸油印的《中国近代史简编》,过了一段时间,又给了她一本《社会科学概论》和一本《政治经济学》。陈大光在他的帮助下,学习革命理论,进步很快。
为了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在赵观民的倡导下,从1940年到1941年,在蓟宝三联合县的盘山、孟家楼、韩庄等地先后举办了几期小学教员和区干部参加的训练班。赵观民亲自讲授《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等课程,深入浅出,联系实际,深受学员们的欢迎。经过培训,普遍提高了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为了根据地培训了一大批土生土长的工作骨干。
赵观民对党的政策理解的深,不仅表现在理论上说得透彻,而且在实践中坚定地贯彻执行。1940年10月,他兼任蓟宝三联合县县委书记后,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形势正处在顺利发展阶段,他发现一些干部产生了盲目乐观的情绪,对地区各项政策的实行显得不那么主动积极了,特别是在对地方上层人物、国民党分子、伪军、伪组织等的处理上显得有些轻率。为了提高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他指示油印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和《论政策》等小册子,为干部提供了学习教材,对提高干部的认识,纠正错误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他带头执行党的政策,在重要问题上,敢于拍板定案。蓟宝三联合县成立不久,县长王少奇推荐了一名国民党员担任县政府的秘书。县委委员中有的人认为根据地初创,启用一个国民党员担任这样一个重要职务不妥当。赵观民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说:“这个人虽是国民党员,但对抗日有认识,有工作能力,是蓟县有影响的人物。他当过蓟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他的学生有不少人参加了抗日工作。我们安排他的工作职务,更重要的是贯彻党的统战政策,团结影响大多数。”他运用党的政策,统一了大家的认识,为当时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起了积极的作用。
1940年秋,组织决定民政科长王克兴随同王少奇去平原工作。临行前,赵观民语重心长对王克兴说:“这次下去要依靠基本群众,注意搞好统一战线工作。要对上层人物、伪军、伪组织甚至特务分子进行攻心战,瓦解敌人,壮大自己。对反动的上层人物,要发动群众揭露他们的罪行,在掌握罪证的基础上,公布于众,按党的政策严惩。这样做,不仅使上层的大多数心服口服,而且使更多的人理解我们的政策。”王克兴认真贯彻团结多数、打击少数的政策,使这个地区的抗日工作很快开展起来了。此后,王克兴又到蓟县东部,任二区区长。刚上任不久,汉奸李午阶烧毁王克兴家的房子。王克兴一怒之下,准备拿李午阶的老师仇锡廷开刀,给汉奸点厉害看。正巧,赵观民来二区检查工作,听了王克兴的汇报后,耐心地说:“不要动感情,我们要尽力把他们争取过来,仇锡廷是当地有影响的人物,不杀他,是为了团结大多数。”王克兴按照赵观民的指示,经过一番努力,果然40多名上层上物都争取过来了。1942年5月在马家崖召开上层人物座谈会上,多数人都赞成共产党的政策,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表示支持政府的工作。
赵观民在平时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注意积累材料,总结经验教训。1940年底,冀东区党分委在蓟县盘山召开第二次分委扩大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全面总结两年来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工作,制订今后的任务。会上,赵观民就冀东西部经济、阶级状况和统战工作,进行长篇发言。他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形势,并提出如何开展工作的具体建议。大家都感到非常有针对性,极有说服力。
1942年初,冀东军民经过53天的奋战,取得了打击伪“治安军”作战的巨大胜利,使华北日军头目冈村宁次惊呼:“对冀东应有再认识!”4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开始对冀东实行春季大“扫荡”。日军独立第十五混成旅团在冀东西部地区对以盘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围攻”,平原地区几乎全被“蚕食”,日伪活动十分猖獗,山地由于敌人实行集家并村,大都成为“无人区”。为了保存抗日力量,避免更大伤亡,赵观民按照冀东地委反“扫荡”方针部署,带领干部和游击队,由平原转移到兴隆县深山区坚持斗争。这时他正患严重的痔疮病,面黄饥瘦,不能走路,便骑着毛驴坚持工作。组织上对他的病情十分关心,决定各派一名医生护士和4名警卫人员陪同他到石门台村的大沙峪沟养病。临行时,他对大家说:“县委决定叫我养病,派来周华庭医生和一个护士。这次我要彻底治好病,再和同志们一起恢复蓟宝三的平原工作。希望你们坚持好山区,坚持就是胜利!”
赵观民在养病期间,抗日斗争形势又极度恶化,冀东人民的抗日斗争处于紧张艰难的残酷时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他经常给坚持在“无人区”斗争的战友们写信。他在给陈大光、王克兴等人的信中,对抗日战争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表达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在信中提到病情时说:“病痛得难以忍受时,一想起抗日胜利的曙光,想到未来的新中国,想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忘了疼痛。”他鼓励战斗在“无人区”的战友们说,艰苦困难是暂时的,要经得起战争的考验,苏联打败德国的胜利形势在望,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必将遭到最后的失败。他的信使同志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坚定了必胜的信心。王克兴回忆说:“赵观民同志能在险恶的环境中看到胜利的曙光,并且能够看到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的曙光,这说明他目光的远大,气度的非凡。”
赵观民在养病期间,还经常召集当地区、村干部开会,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和国际国内的形势。他强忍病痛为党工作的精神,使大家深受感动。当大家劝他注意休息时,他说:“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现在大敌当前,干革命就不能只顾个人安危,得拼死拼活,争分夺秒。”
1942年9月19日,赵观民等人由兴隆县大沙峪沟转移到小沙峪沟,住在老贫农乔忠彩的草屋里,不料被特务跟踪。驻兴隆县大茅山的敌人,连夜包围了小沙峪沟。
19日拂晓,医生周华庭正在为赵观民换药,忽听山下响起枪声。赵观民立即命令警卫员周殿子去侦察,不一会儿,周殿子跑进屋内报告说:“敌人围上来了!”他意识情况的严重性,马上叫警卫员掩护房东隐蔽,并命令大家迅速烧毁文件,准备战斗。敌人用重机枪朝草屋猛烈扫射,房屋被打着了火,敌人逼近草屋。医生、护士要背着他往外冲,他说:“不要管我,你们快走!”医生、护士硬背起他向房后山坡突围,不幸身上连中数弹,赵观民壮烈牺牲。
赵观民牺牲时年仅28岁。他在冀东浴血奋战两年有余,对于冀东西部地区建党、建军和建设游击根据地,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给广大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在冀热察区党委和冀东区党分委担任领导工作的姚依林、李运昌、李楚离以及和赵观民一起战斗过的老同志都回忆说,他是一个深受干部、群众爱戴的党的好干部、好党员,冀东人民永远缅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