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鸣九

更新时间:2023-12-14 15:33

赵鸣九(1901-1979),又名赵德华,化名钮海琴,河北井陉东元村人。1927年协助中共井陉县委组建了国民党井陉县党部,任宣传委员,发动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1月任井陉县抗日政府秘书。1938年2月任井陉抗日政府县长。1945年11月调晋察冀边区四行署工作,后任大同市委统战部长、大同市政协副主席。

人物生平

赵鸣九,字迪卿,河北井陉人。曾用名赵德华、赵啁鸣,参加革命后化名钮海琴、李鸣中。大同解放后曾任政协大同市第三至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赵鸣九的学生时代,正值伟大的变革时期,革命浪潮风起云涌。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在保定河北省立第二师范读书的赵鸣九,在进步思潮的影响下,果敢地与友校同学一起,举着标语牌,散传单、绘漫画、示威游行,以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援了北平学生运动。运动中磨砺了意志,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爱国主义战士。

1922年秋到1926年夏,赵鸣九在深泽、无极、井陉等县任教期间,因连续组织和领导学生闹学潮被当局开除。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与当地爱国人士及进步学生组织沪案后援会,声讨日、英帝国主义者的卑鄙行径。1926年秋,他的同乡、井陉县中共党组织负责人赵玉祥遵中共顺直省委指示回到本县发展党的组织,给乡亲们讲述国际、国内形势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治主张。赵鸣九在与其接触中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增长了许多才干和阅历,革命志向更加坚定。这一时期,他作为党培养的重点对象,经常参加和列席党的会议,并按照党组织的意图抓住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即刻筹建国民党井陉县党部,以此作为中共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县党部成立后,他被指派担任宣传委员,旋利用合法身份掩护党员秘密开会,广泛发动民众向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土豪劣绅开战。期间他亲自主笔改编剧本《三·一八经过》、《贫民革命》、《五·卅惨案》等,组织群众排练演出,抨击时弊,鞭笞黑暗腐败势力,唤醒劳苦大众起来同恶势力抗争。当年他起草的《井陉农民生活调查》,在颇具影响的《东方杂志》上一经刊出,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以致该地区农工运动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1928年8月,赵鸣九经赵玉祥、柏玉生、杨继雄等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紧紧系在一起。抗战初期,他被任命为井陉县抗日区长,1938年2月担任晋察冀边区井陉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秘书。不久,中共晋察冀四地委书记栗再温、军分区政训主任于印川,指示他和李悦民(井陉抗日工作团主任)、赵玉祥(中共井陉工委书记)速带工作团由洪子店出发,深入井陉境内的威州、矿区一带开辟工作,发展、恢复党的组织,组建抗日游击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锄奸反霸斗争。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井陉路北的庄子头、常坪、段庄等13个属于该辖区的基层党组织全部恢复,并陆续发展了一批新的基层党组织。1940年赵鸣九进入边区抗战学院学习,期间被推选为学生总会主任。翌年12月调任晋察冀边区第四专署总务秘书,负责筹集财粮等军需物资。在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里,他一方面和战友们为老百姓抢收粮食、蔬菜,防止敌人的蚕食;一方面配合主力部队与根据地群众一起以游击战,伏击战,地道战,地雷战等有效形式给敌寇以重创。

日本投降后,他担任了晋察冀边区第四专署秘书主任,党内任支部书记。以后边区党委又指派他专办教育事业,为扩大解放区,接收大城市培养后备干部。期间,他先后担任晋察冀边区冀晋中学副校长,北岳中学校长等职。在革命斗争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与学员们冒着枪林弹雨,地作椅,膝为桌,树枝当笔,沙土作纸,胜利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学员们不负重望,政治上坚定,思想上进步,作风上正派,生活上俭朴,一批接一批地投入到人民解放大业当中,成为德才兼备的解放区各级领导干部。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遵照察哈尔省人民政府教育厅的指令,赵鸣九随同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入城接收大同女子师范学校。到校后即展开工作,革除旧体制,树立新校风。向教职员工宣讲党和人民政府对待知识分子的有关政策,使之消除顾虑,全力为解放后的新大同服务。赵鸣九以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启发和引导学生们提高思想觉悟,端正求学态度,促进办学质量,使女师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观。为此,察哈尔日报曾于头版刊登了题为《艰苦朴素一身清廉的好校长赵鸣九》,号召全省教育工作者向他学习。

全国解放后,赵鸣九先后担任大同市教育局副局长、市人民政府第四办公室主任、大同三中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共大同市委文教部副部长、大同师范党委书记等职。1959年11月12日,在政协大同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市政协副主席。

1956年大同组建民主党派时,鉴于赵鸣九同志丰富的统战工作经验,党派他进入民革组织以加强与党外人士间的联系。同年11月4日,当选为民革山西省直大同支部委员。1957年2月民革大同市筹委会组建,任筹备委员。1958年12月27日民革大同市第一届委员会组成,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此后连任第二届、第三届大同民革副主委。在任期间,他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主人士亲密相处,为大同民革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正确对待党交给的每一项工作,无论教育还是统战工作,他都欣然从命,尽心尽职完成好。他是大同市二至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政协大同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常委,第三、四届副主席,第五届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

文化大革命”中,赵鸣九同志受到冲击和迫害。“四人帮”垮台后,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亲属成员

赵鸣九同志对后代要求也甚严,教育他们从小立志报国。长子赵顺17岁参加八路军南征北战,解放战争时期调任热河省隆化县城关区区长,1946年冬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5岁;次子赵连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河北省井陉县科协主席;女儿赵洪芳生前任河北省科技档案馆副馆长。

后世纪念

1979年7月30日,也是赵鸣九同志病逝后的第四天,大同市隆重举行了“赵鸣九同志追悼会”。中共山西省委、省革委会、省政协,中共大同市委、市革委会,以及雁北地区党、政、军主要领导送了花圈。大同市及雁北地区党、政、军负责同志以及赵鸣九同志生前友好、学生和各界人士共一千余人参加了追悼会。追悼会由中共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主任和愚主持,中共大同市委副书记曲正存致悼词。悼词对赵鸣九同志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赵鸣九同志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几十年来如一日,一贯勤勤恳恳为党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出生入死、坚持革命,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热情开展革命活动,进行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共产党的政权建设,教育事业和统战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对党忠心耿耿,从不计较个人名誉地位,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服从党的调动和安排。他一贯坚持党性原则,处处以身作则,事事模范带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