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凤街

更新时间:2023-09-07 22:50

起凤街,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五一广场北部街心游园西畔,这里曾是明清两代、前后五百多年间山西贡院的所在地,也是山西士子一朝叩阙、凤鸣九天的期望所在。明初洪武年间扩建太原城后,由城郊圈入城内,开始形成的古老街巷之一。

历史沿革

明代的起凤街,地处府城的东南隅,街面缘南城墙根自东向西。高大的城墙,斜坡形的马道,靠太原南门之一的承恩门以及巍峨的门楼,一字就列于街南,肃穆而幽静。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便是选址和方位,因东南方被认为是“紫气东来”之所,所以自隋代科举取士以来,大多数的贡院便建于城市的东南方位。山西贡院同样因此而坐落于此,起凤街也因之得名。

“凤”之一字,千年以来一直代表着读书人的美好愿望,在唐代礼仪中,宫城正门的“五凤楼”,除皇帝大婚可以行走外,只有殿试高中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可以通过,其他人只能走侧门。可见“起凤街”一名,在山西士子中的地位。

山西贡院是举行乡试的场所,全省的文人学子 ,在取得秀才的资格之后 ,就指望着经过贡院三年一试的秋闱,争得榜上有名,才能获得功名,步入仕途,完成由鸡变凤的脱胎换骨。即所谓的“十年寒窗人未知,一朝闻名天下扬”。

基础设施

山西贡院

据地方志载,明清两代的山西贡院,建筑辉煌,“周围五百六十二步”。它雄踞起凤街头,面对城墙马道和坐落在城头的奎星楼,背负文瀛水,“规则洪敞”。其大门三楹,前立三门四柱石牌坊,坊额“贡院”,门额“天开文运”。

整个贡院分东、西名点厅,东、西大栅坊,前版楼、明远楼、四座瞭望楼、大公堂、吏承所、弥封所、对读所、誊录所、受卷所、衡鉴堂、藻鉴堂、东监院、抡材堂、五径房、文昌祠、提调监试馆以及东西号舍八千余座。

关于贡院的号舍,因明初科举无定年,贡院未问世,所以考场也没有定所,据记载考举的秀才也不太多。每次乡试多借府署或巡署为考场。宣德年间,这种借署为考场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太原和山西考生日多的科举需要,便占用都指挥使陈彬的宅地(今起凤街铁路宿舍)建起了考场。至正统十年(1445年),又在这个地方正式建起宅院,以木板为质建成考舍四千舍座,当时的贡院占地50多亩。又过了一百多年,也就是到隆庆四年(1570年),才改木板考舍为砖石结构达六千多号。

省立一中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3年),废除科举之后,五百多年来,“腾蛟起凤”“禹门鱼变辞凡水,乔木莺迁出故林”的贡院,顿失往日的光彩。先是阳曲县及太原府地方人士,在此兴办了“太原府中学堂”。后因太原府辖十县,首县阳曲,末县兴县,遂取首本二县县名的第一字为学堂名,更为“联合阳兴中学”。六年之后,山西省办的“公立中学堂”,亦在贡院创办。因此址原为省贡院,联合阳兴中学为太原府办,遂迁往桥头街。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公立中学堂 ,改称“晋阳学堂” 。民国元年三月,改称“山西省立范模中学堂”,第二年八月又改“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简称“省立一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