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2 20:20
越(拼音:yuè、huó),现代汉语常用字(一级字),此字最早见于战国,指木星起步的地方(即今钱塘江下游两岸地区),本义是经过,引申义为超过、超出。
形声字。从走,戉声。《说文》:“越,度也。”本义是度过、越过、逾越。《楚辞·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睡虎地秦简《秦律杂抄》25:“虎未越泛藓(篱笆)。”均用本义。引申为经过、超过、越位、坠落、轻捷、清越等义。《说文·辵部》:“越,逾也。”《说文·足部》:“䟠,轻也。”越、𨒋、䟠是异部重文,是义符更旁字。“越”在文献中多借为国名,即越国,姒姓,子爵,夏少康庶子之后,武王封之会稽,以奉禹祀,战国中期为楚所灭。出土古文字材料不从走,作“戉”或“𫑛”,“越”为后起之字,汉人以之代替国名,“越”行而“𫑛”废。其音读yuè。“越”亦可借指瑟底的小孔,读为huó。
【卷二】【走部】越
度也。从走戉声。王伐切
注:𧻂、𦈭,古文越。
度也。
与辵部𨒋字音义同。周颂:对越在夭。笺云。越,於也。此假借越为粤也。尙书有越无粤。大诰、文矦之命越字,魏三体石经作粤。说文引粤三日丁亥,今召诰作越三日丁巳。
从走戉声。
王伐切。十五部。
【酉集中】【走字部】越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5
〔古文〕𦈭𧻂
yuè
《广韵》《集韵》《韵会》𠀤王伐切。音粤。《说文》:度也。《玉篇》:逾也。《易·系辞传》:杂而不越。注:各得其序,不相逾越。《礼·曲礼》:戒勿越疏:戒愼,毋得逾越。
又《书·太甲》:无越厥命。传:越,坠也。《左传·僖八年》:恐陨越於下。注:陨越,顚坠也。
又於也。《书·高宗》:越有雊雉。传:越,於也。《诗·𨻰风》:越以鬷迈。传:越,於也。
又远也。《书·泰誓》:予曷敢有越厥志。注:越,远也。
又瑟下孔为越。《仪礼·鄕飮酒礼》:二人,皆左何瑟,後首,挎越。注:越,瑟下孔也。《礼·乐记》:淸庙之瑟朱弦而疏越。○按《仪礼》、《礼记》越皆如字读,《字汇》音活,非是。
又躐也。《礼·王制》越绋而行事。注:越,犹躐也。
又《礼·缁衣》注:越之言蹷也。
又散也。《左传·昭四年》:风不越而杀。注:越,散也。
又《尔雅·释言》:越,扬也。注:谓发扬。《周语》:汨越九原。注:越,扬也。《晋语》:使越于诸侯。注:发声闻也。
又迂也。《鲁语》:越哉,𤖔孙氏之为政也。注:越,迃也。
又失也。《淮南子·精神训》:嗜欲者使人之气越。注:越,失也。
又国名。《左传·宣八年》:盟吴、越而还。注:越国,今会稽山隂县也。《吴越春秋》:少康封其庶子於越。
又姓。《史记·管晏传》:越石父。《潜夫论》:越象。
又布名。《後汉·马皇后纪》:白越三千端。注:白越,越布。
又与粤通。○按《史记》南越、东越,《汉书》作粤。
huó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戸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又《韵补》叶兪芮切。曹植《王粲诔》人命靡常,吉凶异制。此欢之人,孰先陨越。
又叶鱼橘切。𨻰琳《玛瑙勒赋》:瑰姿玮质,纷葩豔逸。英华内照,景流外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