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同论

更新时间:2023-09-24 21:17

趋同论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未来学中“变形论”的一种。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都在变形,二者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向,即“合并”为既不是资本主义又不是社会主义的社会。“趋同”是自然科学术语。原意指各种不同的生物个体,进入到相同的生活条件,就会逐渐适应这些条件,并获得相似的特征。一些西方学者借用它来表明他们对于当今人类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发展趋向的看法,认为随着统一的科学技术环境的形成,将会自动地导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溶合。“趋同论”的基本原理早在100多年以前,就已出现在资产阶级思想家和修正主义者的著作和言论之中。

理论发展

“趋同”原是生物学术语,20世纪40年代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将这一术语引入社会科学领域。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在1949年所写的《俄国与美国》一书中首先使用这一慨念。到60年代,随着经济的国际化,趋同论的观点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进一步系统化。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经济学家丁伯根、美国的社会学家贝等。

他们从论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趋势出发,认为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关系毫不相干,科技革命产生工业社会;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正在走同一条发展道路,它们既有相同之点,也各有短长;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同的、相近的结构成分日益增多和强化,各自的弱点将不断克服,并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别逐渐缩小,以至于完全消失,最终发展为本质上同一类型的工业社会。在这种社会里阶级对抗消失,科技空前发展,经济有计划的发展,没有经济危机,没有社会不平等。

学术流派

趋同论是个极为广泛的概念,涉及面很广,有“改革趋同论”、“所有制趋同论”、“市场化趋同论”、“生产力发展趋同论”、“价值体系趋同论”、“管理趋同论”、还有科学技术决定论、所有制趋同说、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机结合说等,还有多种流派,主要有以下几种:

完全趋同论

完全趋同论是由荷兰的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认为历史的发展进程将发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异减少,差异减少的原因在于两种制度都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发展、在于两种制度都走向“混合所有制”、在于两种制度下的收入分配体制和差异趋向同一;差异减少到一定程度,两种制度完全融合为一种最优的社会制度。

有学者认为,完全趋同论混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其实质是认为整个世界最终趋同为完全的资本主义。

局部趋同论

局部趋同论由西方学者多尔提出,他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两种社会制度会在一些方面趋同在另外一些方面保持差异,趋同是局部的。

有学者认为,局部趋同论实际上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永恒的,资本主义通过局部改良可以消除其内在的基本矛盾而成为完美的制度。

双向趋同论

双向趋同论者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差异的减少、趋同的发生是这两种制度相互靠近、中途汇合的结果,是两种制度向对方运动的结果。

中国有学者认为,双向趋同论从表面上看,既要求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也要求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趋同。但实际上,它要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的是私有制,即要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

单向趋同论

单向趋同论者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不是由于它们各自向对方发展的结果,而是由于一种制度向另一种制度发展的结果,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程度所决定,社会主义制度不得不单方面趋近于西方制度模式,这就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单向趋同。

中国有学者认为,单向趋同论不仅颠倒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而且直接将社会主义“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作为逻辑结论。

均衡趋同论

均衡趋同论是现代西方社会社会理论趋同论中的一种流派,认为趋同过程是连续、均衡发生的,两种制度在趋同的内容上是对应的,它们之间趋同的程度也大致相同。它们一旦趋同就不会再偏离,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趋同假设。

中国有学者认为,均衡趋同论强调的是两种制度趋同变化的协调性,防止发生革命性的变革,这是一种改良主义的理论。均衡趋同论者在论证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趋同,对社会主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攻击,提出了各种企图代替共产主义社会未来社会。

非均衡趋同论

非均衡趋同论认为两种制度在所有制形式方面差异略有减少、在政治权力集中程度方面差异扩大、在计划方面差异没扩大也没缩小、在行政与市场关系方面差异减少具有趋同趋势、在分配方面差异减少、在政治结构方面都趋同为官僚主义。

根据趋同的结局可分为“现代化社会趋同论”、“工业社会趋同论”和“技术官僚社会趋同论”。

(1)“现代化社会趋同论”认为现代化将导致所有社会制度共同趋同为现代化社会,美国政治学家布莱克认为现代化作为一种匀质的发展进程,包含着双重的运动,一方面是各种有组织的政治社会朝向相互依赖的运动,另一方面是所有的社会都朝向一个终极融合的制度运动,最后形成一种整合的世界社会。

(2)“工业社会趋同论”认为这一理论最初是由法国阿隆提出来的。后来有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托福勒的超工业社会、奈斯比特的信息社会等趋同论理论。

(3)“技术官僚社会趋同论”美国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提出,他认为技术官僚社会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共同的归宿。它混淆了两种政治制度的区别。

评说

有学者认为,“趋同论”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否认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质,否认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实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论调。趋同论到底是不是反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剖析。

也有学者认为,趋同论是个极为广泛的概念,涉及面很广,不能一概否定,其中有合理的内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