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街道

更新时间:2024-04-17 14:51

趵突泉街道,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下辖街道,地处济南市中心,历下区西部,东与千佛山街道大明湖街道相连,南与市中区舜耕街道接壤,西与市中区泺源街道为邻,西北与市中区泺源街道交界。辖区总面积2.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9月,趵突泉街道辖区居民5.3万人。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属济南第四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设趵突泉、正觉寺2街政府。同年8月,街政府撤销,由公安派出所管理街道工作

1951年,改称第三区。

1952年7月,成立趵突泉、正觉寺2街道居民委员会。

1954年12月,分别改称趵突泉、正觉寺街道。

1955年9月,属泺源区。

1956年7月,划归历下区。

1990年7月,正觉寺街道并入趵突泉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趵突泉街道辖趵突泉社区、泺文路社区朝山街社区、青年东路社区、文化西路社区5个居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趵突泉街道辖6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泺源大街152号。

地理环境

趵突泉街道地处济南市中心,历下区西部,东与千佛山街道大明湖街道相连,南与市中区舜耕街道接壤,西与市中区泺源街道为邻,西北与市中区泺源街道交界,距区政府5.3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1千米,总面积2.7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趵突泉街道辖区总人口53045人。另有流动人口19520人。总人口中,男性26947人,占50.8%;女性26098人,占49.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2090人,占98.2%;有回、满、蒙古、壮、苗、藏、白、布依、维吾尔等12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92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1.6%。2011年,人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1.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646人。

截至2019年9月,趵突泉街道辖区居民17249户,5.3万人,流动人口448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趵突泉街道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8亿元,比上年增加10505万元,同比增长22.08%。

金融

2011年,趵突泉街道有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中信广场、渤海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交通运输

2011年,趵突泉街道处处通水泥路。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趵突泉街道有社区文化中心1个,图书室1个,藏书2000余册。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趵突泉街道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713人,专任教师79人:小学2所,在校生1723人,专任教师9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省属高校1所,在校生12311人,专任教师1024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趵突泉街道有省级医院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

社会保障

2011年,趵突泉街道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9户、人数663人,支出383.3万元;医疗救助共支出22.8万元。

2011年,趵突泉街道有社区服务设施7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5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49100元。

2011年,趵突泉街道有新增就业人员2196人,有112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1人,年末登记失业人数185人,登记失业率为4%,全年共帮助3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2011年,趵突泉街道有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566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151人。

历史文化

趵突泉街道因辖区内趵突泉而得名。

名胜古迹

万竹园在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趵突泉园区内,始建于元代,因园中多竹而得名。明隆庆四年(1570年),礼部尚书殷士儋归隐于此修建“川上精舍”,并易名“通乐园”。清康熙年间,济南诗人王苹在园内筑书室,易名为“二十四泉草堂”。清末民初山东督军张怀芝修此园为私宅,故又名张家花园。1980年以后,经全面整修,恢复改建了西花园,启用原名“万竹园”,成为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万竹园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是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院、济南四合院建筑特点糅合而成的古建筑群。该园有3套院落,13个庭院,186间房屋,还有5桥4亭1花园及望水泉、东高泉、白云泉等名泉。园内建筑玲珑雅致,古朴清幽,颇具“清、幽、静、雅”的隐士之风。曲廊环绕,院院相通,楼台亭阁,参差错落,溪流、池泉与院落建筑动静相映,形成庭院深深,流水潆洄之景观。石栏、门墩、门楣、墙面等处,分别有石雕、木雕、砖雕,雕刻细腻逼真,为万竹园之“三绝”。园内植有木瓜、石榴、玉兰、修竹、翠柏、芭蕉等多种花木。198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集》。

2019年10月,万竹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舍故居位于南新街58号。老舍在济南居住四年半,在济南有四处故居,这是仅存的一处,也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老舍应聘到齐鲁大学任文学院教授和国语研究所文学主任,兼《齐大月刊》编辑。民国二十年(1931年)暑假回北平与胡洁青结婚,开学后两人回到济南,在南新街58号住了3年,生下大女儿舒济。院内原有一砖头土坯垒建的茅草房,1950年代被拆建,今地基和院内老井尚存。当年老舍在这里创作了《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小说和散文《济南的冬天》《济南的春天》等。大女儿舒济的名字,与济南有关。

1999年3月,济南市政府将南新街58号老舍故居列入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智院位于齐鲁医院东临,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英国传教士怀恩光创办,是济南首座博物馆。1952年,由山东省自然科学研究所接收,后成为山东省博物馆的东馆和自然陈列室。当时广智院是一所综合性博物馆,陈列品包括生物、天文、地理、艺术、历史等13个门类,2000余组,展品万余件。广智院建筑群从外形上看,既像中国的庙宇,又像西方的古城堡,设计者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精华。门楼坐南朝北,造型别具一格,是中西结合的拱形门。门楼顶是独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山字形卷棚小瓦顶,大门则是半圆形拱门,拱券上雕有折枝花卉,拱券下面的半圆形门额上,有一扇形匾,上写着“广广智院智院”三个大字,大门两边,各有一个3米多高的六棱体石柱。广智院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二层小楼,一层正面突出,顶部为中国古代庙宇建筑中常用的卷棚式结构,这种独特造型避免了天沟漏雨现象。建筑规模是当时济南所有建筑中最大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