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迎

更新时间:2024-10-17 21:02

路迎(1483年9月10日—1562年8月7日) ,字宾阳,号北村,山东省兖州府汶上县(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郭仓乡路海村)人,明朝中期大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成化十九年八月九日(1483年9月10日),路迎出生于山东省兖州府汶上县(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路氏先祖多以治家理财著称,至路迎始以儒学显名。先前,路迎的曾祖父路敬曾向朝廷建言治理李平口河患,使居民免遭水患,深受其利。人们纷纷议论说:“路翁积下的阴德惠及了很多人,他的后代中一定会有人兴旺发达。”果然,这个预言在路迎身上得到了应验。路迎自幼聪明颖悟,文采斐然,在诸生中独与王杲齐名,共同享有声誉。

弘治十七年(1504年),路迎参加山东乡试,考中举人第十五名。当时王守仁以郎署身份来主考,所录取的多是知名人士,尤其看重路迎。

登科入仕

正德三年(1508年),路迎考中进士。当时湛若水为主考官,路迎为其所选拔。王守仁、湛若水正倡导心学,路迎与他们往来,所闻所见日新月异。

正德四年(1509年),路迎被授任南京兵部主事,恰逢王守仁在南京任职。路迎与同门好友穆孔晖王道专心向学,相互切磋,时常聆听王守仁的教诲,于是学问日益精进,深知过去所学不过是一些旁枝末节,难以触及学问的核心。后来,路迎历任南京兵部员外郎、南京兵部郎中。

历职知府

正德十二年(1517年),路迎升任襄阳府知府。路迎一向性情和乐平易,不忍心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而是务求以恩惠教养百姓。至于管理下属官吏,则处理得十分严格周密,即使狡猾之徒,也无隙可乘,不能为非作歹,故百姓能安心从事生产,没有其他的干扰。因此,路迎治理的襄阳安定繁荣,被誉为第一。正德十五年(1521年),路迎遭遇父丧,解职回乡。襄阳的百姓思念他,为他立碑,把他比作古代的羊祜(西晋著名将领,以清廉爱民著称)。

嘉靖三年(1524年),路迎守丧期满,被补任为松江府知府。恰逢松江连年歉收,盗贼四起,远近地区都受到扰动。路迎精心筹划,救济贫困,平息暴乱,将各种危机都化解于无形之中,使得松江境内安定太平。上级官员都御史伍文定吴廷举都交相推荐赞扬他,想要提升他的职位,让他留在松江,以便让松江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然而不久之后,路迎因祖父去世而离职回乡守丧。他刚到松江任职时,有一位学官在公堂参拜时,只是长揖而不下跪。路迎询问原因,对方以其他理由搪塞。路迎慢慢地说:“这些礼仪上的细节,不过是些琐碎之事,哪里值得计较呢?”最终他并没有露出生气的神色。

嘉靖六年(1527年),路迎服丧期满,调任为淮安府知府。淮安地处南北交通的要冲,常常因为供应和费用短缺而感到困苦,百姓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路迎对此深感忧虑,他着手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和浮华的排场,省去了许多没有名目的费用,使得百姓不再为此感到困苦,同时财政也得以充裕。淮安的人民非常感激他,为他建立了祠堂并塑造了他的肖像来祝祷。

嘉靖八年(1529年),路迎升任陕西副使,因继祖母去世归乡。服丧期满,补任湖广副使,后升任河南参政。

嘉靖十二年(1533年)八月,路迎升为浙江按察使。路迎秉持宪纲,不以严苛细密为能,也耻于以不正当手段废公。在杭州,有豪强官吏强夺贫家妇女的案件,路迎查清了事实,依法严惩,毫不姑息。整个府内的人都被他的公正所震慑,称赞他廉洁公平。

巡抚各地

嘉靖十三年(1534年),路迎入朝觐见明世宗,嘉兴知府送他一些水手折合的银两,他私下里打开查看,但立即严厉拒绝,并在赠送的银纸上写下:“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怎么能玷污我的操守?”最终,嘉兴知府因“不谨慎”的罪名被免职。同年八月,路迎又被升任为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当时宣府的军士骄横跋扈,经常冒充军籍、侵吞钱粮,难以计数。路迎整顿有方,仅仅两年时间,就掌握了其中的要害,上下都敬畏服从,无人再敢做非法侵占之事。

嘉靖十四年(1535年)七月,兵科都给事中曾忭上奏说:“自从都御史路迎到宣府任职以来,短短两个月内,就发生了十三次重大失职事件。总兵刘渊、副总兵张镇没有听说他们提出过任何有效的策略来应对这些问题。我恳请朝廷追究刘渊、张镇两人的责任,并责令巡抚路迎、太监杨成等人严加反省。”明世宗于是严厉斥责路迎等人,并要求他们更加专注于战备防守。如果再次发生失职事件,将一并论罪,绝不宽贷。

嘉靖十五年(1536年)闰十二月,路迎改任郧阳巡抚。接着又升任副都御史,巡抚山西。

嘉靖十八年(1539年),路迎因母亲去世而回家守丧。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路迎服丧期满,补任陕西巡抚。他安抚百姓、训练士卒,经验丰富,凡是他所经手的改革和设施,都一一得到了实施和验证。

渐掌兵部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二月,路迎升任兵部右侍郎,巡抚云南。不久又转为左侍郎。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路迎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路迎既有文才又有武略,身居要职,希望能够施展才华以报答国家的恩德。然而,他与朝廷中的重臣意见不合,很多事情都受到牵制,不能自由行事,心中颇为沮丧。又加上言官们上书陈述边疆事务,要求他率领九路大军像长蛇阵一样应援,他深感无奈。明世宗下旨后,他叹息道:“这只是书生们的空谈罢了。九边辽远,即使告急,首尾如何能相互照应呢?”于是,他搁置了这个提议,不再讨论,因此得罪了言官们。

致仕归乡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路迎因志向不得伸展而感叹说:“既然无法支撑大局,又何必像辕下驹一样委屈自己呢?”于是上疏请求退休。当时明世宗正打算重用他,却因为他请求退休而违背了明世宗的旨意。他得以闲居家中,接到命令后从容上路。送行的人络绎不绝,无不感叹羡慕他的明智。只有户部尚书王杲神情严肃地说:“离开的人固然值得高兴,但我还不知道自己的结局会如何呢。”路迎深受感动。

当路迎回到家中,便换上朴素的衣裳,悠然自得地生活在独乐园中,常常对老朋友说:“我不再会忧虑世事,何必再去操心那些琐碎的小事呢?”于是,他开始在园中种植花草,下棋品茗,生活得十分淡泊宁静。他为人宽厚,外表虽不张扬,内心却爽朗豁达,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人人乐于亲近他。

路迎常忧虑世风日下,因此自己的居所和日常用品都力求简朴,不追求华丽装饰,饮食也简单清淡,毫无奢华之风。他的子孙们都能自立门户,无需他过多督促,便能谨守家道。因此,路迎生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即使生病也未见其有丝毫慌乱失态。

卒于故里

嘉靖四十一年七月八日(1562年8月7日),路迎去世,享年八十岁。

主要影响

政治

路迎潜心阳明心学,为官施政谨遵师训,以“致良知”为指导思想,以“知行合一”为处事原则,待人宅心仁厚、平易近人,不摆架子;治国理政坚持仁爱为本、严慈并施、周密防范、教化风气,脚踏实地地践行儒家以人为本、忠君爱民的“善政”理念,颇有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意识。深得王守仁的嘉许,其主要功绩如下:

军事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三月,路迎向朝廷呈报了秋季防务的八项建议:

明世宗采纳了路迎的全部建议,这些建议在加强边防、提升军队战斗力、增强民众参与防御的积极性以及改善军队管理和待遇等方面都带来了积极的效果。

历史评价

王守仁:以宾阳才质之美,行之以忠信,坚其必为圣人之志,勿为时议所摇,近名所动,吾见其德日进而业日广矣。(《答路宾阳》)

顾璘:路公廊庙器,特达莹珪璋。学道出邹鲁,雕文陋班扬。举政必王道,岂随俗士行。手挈万黔首,盎然履虞唐。初提北门钥,燕冀尘不扬。再拥南邓麾,按堵清四疆。天子爱雄才,三命迁晋阳。譬如大旱雨,所至民悦康。谋国有深意,中外非君量。(《赠北村路中丞赴晋阳》)

陆深:我公明练严毅,事集于庭者如猬,徐出一言,无不立决,而天理民彝因之感格者多矣。愿公至上寿,以长教吾松也。(《寿路北村郡伯序》)

魏校:每叹交游中别之十年,或二十年,比再见之,声誉日隆,才识日进,而完然赤子之心,非复曩之时矣。如吾兄所称古人脚踏实地做者,何可得哉!何可得哉!(《答路宾阳》)

吴岳:公为人长者,外削崖岸,中夹爽郎,不蓄鳞甲,人人乐相亲附。(《兵部尚书路迎墓志铭》)

轶事典故

扶危济困

路迎有位老朋友,境遇不佳,每当他来访,路迎总是像从前一样热情款待,谈笑风生;但若是对方稍有不如意或不当之处,他也会直言不讳地指出,而对方则总是谦逊地接受,从不争辩。对于这位朋友的经济困难,路迎总是慷慨解囊,即使多年累积的债务,也从不追讨。

汶上尚书

吴岳、路迎、王杲、郭朝宾均在嘉靖年间任职尚书,朝廷中的六个部只有六个尚书,而被汶上人任职四人,实在不同凡响。据传,当时内阁首辅严嵩夸官:“满朝文武半江西,”而路迎紧接话茬:“小县不大四尚书。”在场官员一阵喝彩。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路迎在襄阳任职期间,曾有诗《谒武侯祠》一首。其《宋玉墓祠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陈锷纂修的《襄阳府志》卷33《艺文》中有载。

史料索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