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火堆

更新时间:2024-06-20 11:42

跳火堆,是每年春节期间广东、闽南一带、青海河湟地区以及甘肃部分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毎逢农历正月,村民们在祭拜袓先,敬奉神明

发展由来

据传太古时期,那时混沌初开,人类不多。而在茫茫原始森林之中,生活着一种凶猛巨大的怪兽,或说这种怪兽叫做“年”,也有说这种怪兽叫做“岁”。怪兽的头上生着巨大的触角,生性异常凶猛,这种怪兽每到寒冬将尽,新春即将来临之时,每到夜晚,常常跑出森林,到各处觅食噬人。当年人们为了防御怪兽的伤害,每到这个时节,便一群群聚集在一起,点燃一囤囤熊熊的篝火,再在火中投入带节的硬刺和毛竹,使这些硬刺、毛竹在燃烧时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让熊熊的火光和爆竹的声响把凶猛野兽“年”或“岁”吓跑,以保人们不受伤害而能平安过年,此俗历代传衍,一直流传到今日,虽说现在已无凶兽“年”或“岁”,但风俗在流传中有了衍变和发展,这就是今日在大年夜守“年”守“岁”和跳火囤跳火群等节俗的渊源。

除夕夜进门

在中国民间,北方人的年夜饭多是饺子,而闽南十 年前流行的年夜饭还是米饭炒菜,慢慢才改成全家围炉吃火锅。吃完饭,开始过“年兜(闽南语:春节)”了。家中老人从邻居家抱来一大捆稻草,在家门口点燃,在火势最旺的时候,家中所有的男性成员逐一从火堆上跳跃进门,男婴由成人抱着跳过,外出未归的男人则由在家的兄弟替跳。女人可跳可不跳,不过跳的方向和男人相反,从门口往门外的方向跳。跳火群寓意来年生活红火、驱邪避灾之意,跳完火群,家中主妇要拿一片瓦,盛些许灰烬跑向主卧,口中念着“发财兴旺”等吉祥语,将瓦片放在床底,待来年才换新灰。

家里跳完火群,一家人便赶往家族祠堂聚会。家族聚会,男性不可缺席,女性则可随意。用四根香祭拜完祖先,这一 年来,谁家有添丁、结婚、升学等喜庆,要拿出糖果等甜食与家族诸人庆贺。随后,家族男性又在祠堂门口跳一次火群,随后燃放从各家带来的烟花爆竹。零点,大家纷纷赶往最近的庙里“抢头香”。“抢头香”,意即在新的一年里,谁能第一个在庙里插上第一炷香,谁家就能一年兴旺不衰。

丰顺汤南镇

客家民俗

每年正月十二,丰顺县汤南镇东方村都要举行一项热烈壮观、振奋人心的民俗活动,那就是“跳火堆”。这项沿袭了几百年的大型寓教于乐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人们欢庆元宵、共贺丰收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跳火堆”在东方村一个叫“真丰”的自然村里举行。每年春节刚过,村子里便紧锣密鼓地为“跳火堆”做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挑选年轻力壮的,特别是头一年家里添了新丁的村民;排练鼓乐队、安排烟花队、后勤组人员;选好统一的标志性服饰、备好活动必备的稻草、竹竿等。

每到活动那天,村口鱼塘边宽敞的水泥坪上每隔一段距离都堆放着一大堆干燥的稻草。大约到了晚上八点,鼓乐队奏起了动人心弦的民间乐曲,这也预示着“跳火堆”拉开序幕。“跳火堆”活动包括“游老爷”,即由四个装束威武的小伙子抬着一顶端坐着一尊称“三山国王”神像的木轿,在火把队、鼓乐队的簇拥下穿行于村里的大街小巷,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均要在神像前虔诚上香、燃放鞭炮,以表对“三山国王”的敬仰之情并祈求王爷庇护来年五谷丰登、家顺人和。

高潮环节

“跳火堆”活动的高潮在“游老爷”完成后,忽然间,村道尽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只听到一声吆喝,抬着“三山国王”神像的小伙子同心协力,勇敢地冲向火堆,腾空而起跳越熊熊大火,动作迅猛,干脆利落,引来人群的大声喝彩与鼓掌。紧接着的是接力的擎灯笼的青年队伍,只见青年们在快速小跑后用手中的竹竿往高高的火堆上轻轻一点,整个人敏捷地飞跃而过,动作优美、一气呵成,让人赞叹不已。大家边跳边念着民谣,如:“跳入来,新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也无虑;跳过东,粮食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厝内”等等。还有第二堆、第三堆……所到之处火光旺旺、笑声不断。火堆的光、火把的光加上天上烟花绽放,相互辉映,映红了夜空也映红了人们兴奋的笑脸;鼓声如雷、鞭炮轰鸣,势如破竹,与喝彩声汇成一片,场面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整个真丰村成了光的海洋、声的海洋、欢乐的海洋……活动结束后,村民们纷纷用竹箩等器具把燃烧后的火堆灰装回家,外村人则用袋子、纸包带一点回家放在自家灶膛里,据老辈人讲,这些火堆灰能保佑一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