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2 20:08
秦腔、汉调二簧旦角表演特技。跷子是木制脚垫,尖而小,约三寸长,外面套绣花小鞋。演员只能用两个脚趾穿假鞋,而且要将鞋绑在脚趾上,因此,称之为扎跷。扎跷之后,演员只能凭两个脚的脚趾行走,脚跟高高提起,行走、舞蹈,像跳“芭蕾”一样,不同的是“芭蕾”演员有时还可以脚跟着地,而扎跷演员则始终都得用二指着地。戏演完后方可解跷休息。更难的是,不仅要求模仿三寸金莲的步子和形态,还有特为扎跷设计的高难动作,如:踩跷走凳、踩跷过桌、踩跷踢石子等,沿低上高,蹦跳不止,方能显出演员的踩跷技巧来。清乾隆时,秦腔旦角魏长生在北京演出后,“名动京师”,踩跷之技从此推广到全国各兄弟剧种。魏长生之后,踩跷著名者有朱怡堂。京剧筱派创始人筱翠花,跷功了得,如行云流水,足不沾尘,令人叹为观止。
从出现踩跷开始应用于医疗行业,大致经历了萌芽、成熟、应用、发展四个阶段
按摩踩跷经过两千多年的广泛流传,到了明清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把踩跷医上患下的常规姿势反其道而行之,患上医下用足进行反顶,增加了技巧难度,发展了腰背踩跷法,在现今流行的保健踩跷行业得到广泛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按摩踩跷作为一项专门的治疗手段,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推拿治疗的病种范围扩大,并注重推拿的生理作用与治病原理探讨。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展了推拿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古籍文献的整理。在《中国传统医学外治疗法全书》中详细介绍了踩跷的操作方法。
正因为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以及踩跷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才使这种治疗疾病、身体保健手段得以流传和发展。
踩跷疗法的特点
踩跷疗法是用双足节律性踩踏施术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传统的推拿治疗手段之一。与其他的按摩手法相比,踩跷法具有作用力大、接触面积广、受力均匀、渗透性强等特点。
踩跷疗法的作用原理
形态学变化
改变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促使髓核产生形态变化、调整解剖结构位置异常、改善神经根营养障碍状况、解除滑膜嵌顿,滑利关节、减轻肌紧张,消除肌痉挛
组织学变化
滑利关节、松解粘连、促进排泄、消除水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改善营养、提高免疫、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踩跷疗法适用于深层软组织、神经、脊柱关节等疾病。特别适宜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禁忌症同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