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空气污染

更新时间:2023-03-24 23:55

车内空气污染指汽车内部由于不通风、车体装修等原因造成的空气质量差的情况。车内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车体本身、装饰用材等,其中甲醛、二甲苯、苯等有毒物质污染后果最为严重。2012年9月,一份“健康汽车检测报告”表明11款主流车型可能存在致癌风险,长安、奇瑞上海通用华晨等企业榜上有名,而致癌源自车内空气质量含致癌物

污染来源

新车本身

我国家庭汽车的市场需求使很多汽车下了生产线就直接进入市场,各种配件和材料的有害气体和气味没有释放期,安装在车内的塑料件、地毯、车顶毡、沙发等如果不按照严格环保要求,会直接造成车内的空气污染。所以,控制车内污染应该从生产厂家入手,对进入车内的每一种材料都进行严格的气味控制。

皮革制品

甲醛可应用皮革制造的各个阶段,但皮革中大多数甲醛产生于鞣制和复鞣中。

胶黏剂

汽车内饰会使用多种溶剂型胶黏剂,如:壁纸胶黏剂、地毯胶黏剂、密封胶黏剂、塑料胶黏剂等。胶黏剂使用过程中会释放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及其它挥发性有机物

车内装饰

大多数消费者买车以后都要进行车内装饰,有的车开了一段时间也要重新进行装饰,还有的经销商也以买车送装饰为优惠条件,一些含有有害物质的地胶、座套垫、胶粘剂进入到车内,这些装饰材料中含有的有毒气体,主要包括 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然会造成车内的空气污染,让人不知不觉中毒,渐渐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候会出现皮炎、哮喘、免疫力低下,甚至是白细胞减少

空调蒸发器

若车用空调蒸发器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护理,就会在其内部附着大量污垢,所产生的胺、烟碱、细菌等有害物质弥漫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导致车内空气质量差甚至缺氧。同时,由于汽车空间窄小,新车密封性比较好,空气流通不畅,车内空气量本来就不多,再加上车内乘客间的交叉污染严重,汽车内有害气体超标比房屋室内有害气体超标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更大。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5%时,人就会出现头  痛、头晕等不适感。

车内吸烟

如果司机或乘客吸烟,不仅会大大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一氧化碳和尘埃之类的空气污染物水平,它所散发出的气味也可能会长期停留在车厢内。

有害物质

甲醛

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眼刺痛、头痛以及支气管哮喘等症状。合成树脂表面活性剂、塑料、橡胶、皮革等材料以及消毒、熏蒸和防腐过程中均要用到甲醛。

苯易挥发,是工业上应用很广的原料。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

甲苯

甲苯与苯相似,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恶心、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二甲苯

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或二甲苯,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的症状。二甲苯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等物质中和油漆、涂料添加剂以及胶粘剂防水材料中。

TVOC

TVOC是空气中三种有机污染物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功能,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

针对这些有害物质最常用的方法是物理方式处理,其主要是使用活性碳等材料对污染气体进行吸附,既物理吸附,是最好的物理去除方法。其原理是活性炭的多孔结构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从而使其非常容易达到吸收收集杂质的目的。就象磁力一样,所有的分子之间都具有相互引力。正因为如此,活性炭上的大量的分子可以产生强大的引力,从而达到将介质中的杂质吸引到孔径中的目的,其中耶维炭就是吸附性较强的一种。

中国政策

国内对于车内空气污染的技术标准,只有2012年3月正式实施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根据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来源和对车辆主要内饰材料本身挥发特性的分析,确定了8种主要被控制物质,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

不过,《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只是一个行业技术标准,并非强制性法规。并且相对于欧美标准来说过低,采用了室内空气标准的上限水平。根据德国制订的车内环境标准,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08毫克/立方米,我国标准是不能超过0.1毫克/立方米。

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副司长许新建曾表示:要使评价结果与消费者切身感受相一致,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车内空气质量和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应该是判定汽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无论从社会责任上讲,还是从企业长远利益上讲,汽车制造厂商都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努力提高生产标准、改良生产工艺、采用环保材质,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国内不少业界人士呼吁出台强制性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多次建议,应尽快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转变到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立健全以预防为主的国家环境与健康政策法规。

据了解,2016年《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在环保部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即将成为强标。

致癌威胁

现状调查

2012年9月中300名车主集体投诉奔驰汽车甲醛超标4倍事件,9月14日一份“健康汽车检测报告”表明11款主流车型可能存在致癌风险,这再次将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此次检测选取了市场上在售的32个品牌、44款车型作为检测对象,主要检测汽车内与人体接触的汽车座椅、头枕、方向盘等内饰中的多环芳烃含量。报告显示,11款主流车型内饰中的致癌物——多环芳烃含量超标。

这是国内首次针对车内强致癌物质——多环芳烃进行的全面检测试验。多环芳烃英文简称PAHs,是强致癌物质,可通过接触导致人体致癌。在已知的500多种致癌物中,有200多种和多环芳烃有关,已成为癌症的代名词。

2012年9月18日至9月20日盖世汽车网联合《21世纪经济报道》,围绕车内空气质量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在线调查,982位被调查者中,52%的被调查者认为90%以上的车型都存在空气污染,可能损害人体健康。

企业质疑

对上述报告和调查,企业表示质疑。首先拿国外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产品,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其次,这个报告并没有说明具体的测试环境和测试条件,而且测试的机构也并不权威,可信性值得怀疑;第三,其测试的手段是从市场上购买零部件,并没有证据能表明所购买的零部件是原厂件,没有说服力。

解决方法

呼吁国标

2012年3月我国开始正式实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前实施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有关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车内空气污染,大多是指上述这8种物质。但这一标准只具有推荐性而不具备法律约束,这使得业界质疑这只会成为一纸空文,而不会促进任何实质性的改善。

由于国家并没有标准,此前企业设计车型确实也不怎么关注这块。

企业付出

提高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同时,实际上企业也要为此付出成本,如果标准是统一的,那大家都要为此投入,如果没有标准,那就导致一些企业进行了投入,而另外一些企业没有投入,这部分的投入看不见摸不着,在汽车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形下,这部分的投入反而会降低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多达90%的人士认为政府应该立即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安全的强制性标准,因为这事关民众健康,刻不容缓。

消费者注意

选购汽车时应选择检测合格的品牌购买;有条件的话,开车时戴上手套,或者选用环保、质量好的座套。此外,开车时尽量多开窗通风,开车、下车后要记得洗手。上车以后建议先开窗通风,用空气净化喷洒雾水进行车内空气的治理,再开启空调,确保不会把汽车内的有害气体吸入体内,影响人体健康。

标准检测报告

《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报告》指出,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有上百种之多,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而《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只规定了其中8项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限值。因此,此次比较试验虽然达标率较高,但并不意味着达标车辆中没有其他挥发性有机物,也就是说,达标不代表没有异味。对此,天津市消费者协会等22家消费维权单位建议:国家标准中应适当增加有机物挥发物质的检测项目;另外,《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要求受检车辆放置在恒温、恒湿、静风、洁净空气环境中,并完全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建议标准采用的检测方法应增加模拟车辆实际使用时的状态,如模拟阳光照射,或是车辆在行驶中包括使用空调等状态下的车内空气质量状况。

环保活动

2012年5月17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十届华中国际车展上,5名车模头戴防毒面具进行车内空气污染知识环保宣传。

稍后,富有创意的环保行为艺术引来了社会的广大关注,多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并迅速传播。某网友将其称之为“防毒车模”。

冬季保鲜

“冬天行车过程中,大多数人喜欢关闭车窗,因此冬季车内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在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车内空气‘保鲜’。”秦丽提醒大家,为保持车内空气新鲜,首先开车过程中应经常开窗,将两边的车窗降下几厘米即可,有天窗的车型更可将天窗打开一个缝隙,时间不必过长,1分钟后即可关闭,形成对流后短时间内就能得到很好的空气循环。当然开窗的频率一定要根据你的适应情况而定,否则吹感冒了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春节前,很多市民成了“新车族”。有关专家提醒,车主需注意的是,新车尽量不要豪华装饰,这跟房屋装修越豪华越容易造成污染一样。不要为了得到经销商提出的送装饰品的优惠,把劣质内饰等污染源引进车内。

第四,冬天到了,开暖空调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开启空调和暖风时,使用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内循环模式。这时,应尽快关闭车窗,把空调、暖风开关调到车内自循环模式,以免污染空气大量进入车内。

第三,汽车在不开动的时候基本处于一个密封状态,里面的空气也不流通,所以异味也就一直积累在车厢里。很多车友在等候时,喜欢开了暖空调在车内休息,需注意的是,最好不要在封闭的车内睡眠或长时间休息。如需短时间休息或打盹,一定要打开车窗或开启外循环通风设施,让新鲜空气进入,更不宜在封闭车窗状况下长时间行车,以免车内空气污浊,影响自己的应急反应能力。

质量达标

空气质量是重要的,车内空气质量尤为的重要。对于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出台了有关的报告。

从8月中旬开始,多家消协联合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历时3个多月,开展了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活动。 比较试验用车采取公开征集的形式,共检测了消费者提供的购买2个月以内的25个汽车品牌的43个在用车型,囊括了车市中从低端到高端的主流车型。检测人员对43款车型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常见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指标进行了测试。北京、天津、上海等21个城市消协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22家消费维权单位日前联合权威机构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首次依据2012年3月1日颁布实施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开展了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活动,并发布了《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报告》。报告显示,市场在售的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较好,达标率为93.02%,其中表现最好的是沃尔沃S60一汽丰田RAV4北京现代ix35、东风悦达起亚SLc等8款车型获得五星级评级,占比18.60%。

玛雅 蓝其内部孔隙的孔径在0.27-0.98纳米之间,呈晶体排列。同时具有弱电性,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的分子直径都在0.4-0.62纳米之间,且都是极性分子,具有优先吸附甲醛、苯、TVOC等有害气体的特点,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效果。优点:纯天然纳米材料,无二次污染,效果好。缺点:价格比活性炭贵。

此次报告显示,该次比较试验中自主品牌在此次评测中,颠覆了人们的一贯看法。受检的6款自主品牌车型品牌表现较佳。 只有三款车型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在初检时超标,超标的挥发性有机物为甲醛或乙醛。国标要求甲醛的浓度为≤0.10mg/m3,乙醛的浓度要求为≤0.05mg/m3。而被检车型长城H6的甲醛检测值为0.344mg/m3,东风本田思域和东风标致508的乙醛检测值分别为0.054mg/m3和0.068mg/m3。 除了这三款车超标外,其他车型虽然都检测出了甲醛和乙醛,但都在国家标准要求的浓度范围之内,且其他六项挥发性有机物几乎都检测不出来,达标率为93.02%。随后,主办方根据3家未达标企业的复检申请,对同一型号的新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复检车辆符合标准。

国家标准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GB/T 27630—2011)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内部分苯系物和醛类物质的浓度要求。

本标准由汽车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各相关方参照使用。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11年10月14日批准。

本标准2012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乘用车内空气质量。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销售的新生产汽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乘用车

按GB 7258的规定,乘用车指在其设计和技术特征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它也可以牵引一辆挂车。

4技术要求

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执行表1规定的要求。

表1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要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