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8 13:55
车鼎晋(1670年—1735年),字丽上,一字平岳,湖南邵阳人,车万育次子。康熙二十九年(1690)乡试夺魁,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甲三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康熙四十一年(1702)典试广西,大开当地读书之风,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月康熙南巡,召选江浙在籍词臣校修《全唐诗》,车鼎晋应召入馆担任编修,书成后居家丁忧守制,不求赐赏。康熙五十二年(1713),典顺天武乡试,所取人才为一时之盛,深得康熙恩宠。康熙五十三年(1714)视学福建,他深受闽人爱戴,当地人为立车公祠,以纪念车鼎晋为发展福建一地文化所作的贡献。晚年因逢其弟双亭昆季罹难书案,忧愤而卒。著有《天竹山房诗集》十卷、《天竹山房杂著》十三卷。
康熙乙酉(1705)四月,康熙南巡,驻节扬州,招选江浙在籍词臣校修全唐诗。车鼎晋居金陵守制,皇上特召至行在随传。赋《和御制回舟至常州府是夜甘霖大沛元韵》诗成拨置第一获奖御书,仿黄庭坚字绫一卷。过几天皇上回驾,亲命鼎晋随辇而行,对万育公病情及卒日丧葬询之甚详,并问及祖籍情况之后指示安葬金陵。鼎晋在朝中居吏职时,“究心当世之务,考古准今,灿有条理,庭臣有疑难大政时就咨,剖决多出意表,而抚心自下,旷然若虚,群以大用期之”。《全唐诗》编成之后,所有编录人员都有升赏,唯独车鼎晋以丁父忧而辞,皇上深为嘉许。
康熙五十三年(1714)视学福建,当时闽地学风不正。其地有名叫林三者,于莆田自立一教,以布衣聚众讲学,自称“夏午尼”,创祠塑像,著书立说语多怪诞。鼎晋以正教自诩,责令郡县毁其像,拆其祠,斧其书版。颁条约八条与诸生共勉,亲自校阅诸生课业至深夜不寐。荐举范文,公开刊行读书心得,凡事均公开公正而行。又上疏朝廷,请求录取福建学业精深之一流人才,增加录取名额。捐资主持维修朱子祠,并请增祀朱子门人黄干、陈淳于两庑。凡此种种作为,不但肃清了福建一地学风,且使读书人深感前程有望。获得了闽人的爱戴,倡议为车鼎晋立生祠。
督学闽中后,车鼎晋奉旨疏浚黄河。因他素来为官清贫,不名一钱,无法承担这巨大的施工开支。闽中人士闻之,为报答鼎晋抚学福建之恩,便纷纷主动募资捐助,累积竟达到千金。福建巡抚将此事上奏朝廷,康熙批示嘉奖,赐银还充工值及返还闽人所捐之银。此事传为官民同心同德的一段佳话。竣工后,乞假归奉老母。
著有《天竹山房诗集》十卷、《天竹山房杂著》十三卷、《四书辨体审音考异》《红苗归化恭纪诗》等。
父亲:车万育(1632—1705),字与三,号鹤田,又号敏州、云崖,清湖南宝庆府邵阳县皇安寺大冲(今湖南省邵阳县岩口铺镇吊井楼村)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户科给事中,后补兵科掌印给事中。清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车万育学问赅博,精擅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有《萤照堂明代法帖》十卷、《泼墨斋历代法帖》十卷等。车万育一生著述颇丰,有《历代君臣交警录》一百卷、《怀园集唐诗》二卷、《怀园集杜诗》八卷、《怀园集李诗》八卷、奏疏十卷、《怀园杂著诗文》三十四卷、《春秋易简》六卷、《全史一脔》、《祈岳游草》、《读馀集》等若干卷。车万育编著的《声律启蒙》是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经久不衰。
孙子:车敏来(1688—1749),字逊躬,号望亭。车鼎晋之子。康熙五十二年(1713)中举,是年赴京考中进士,留京充任教习。选入诗经馆编修,御试第一。历任新会令、安邑令、保德太守、隰州太守。车敏来历任两省二县二州的地方长官,执掌一方政经大权,居官秋毫无犯,不名一钱。他在任职之处的衙门大厅前大书:“勿作子孙计,是为父母官。”并以“清”、“勤”、“慎”作为自己的“当官三事”。著有《偶然草》。
车万育(1632—1705),字与三,号鹤田,又号敏州、云崖。清湖南宝庆府邵阳县皇安寺大冲(今湖南省邵阳县岩口铺镇吊井楼村)人。康熙三年(1664)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户科给事中。其子车鼎晋(1670—1735),字丽上,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也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其孙车敏来(1688—1749),字逊躬,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再次考中进士,留京充任教习,选入诗经馆编修。中国古代科举史上祖孙三代连中进士的家族屈指可数,而邵阳车氏家族“一门三代皆翰林”属于直系亲属的三代金榜题名,更为罕见。车万育祖孙三人在清康熙年间连续三代科举联捷,入选翰林,这不仅是邵阳车氏家族和湖湘地区的文章盛事,更在湖湘科举史乃至中国科举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