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4 13:23
《转型社会多元纠纷解决》采用多元研究方法,注重国际视野与实证分析,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围绕转型社会多元纠纷解决问题展开专门研究,试图通过相互对应的关于公正与不公正、平等与不平等、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等方面的讨论,在利益权衡中探究纠纷解决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底线正义与基本原则。
胡铭和赵骏等编著的《转型社会多元纠纷解决》内容介绍:然而,随之而来的多元社会,各种意见、矛盾和纠纷通过不同的管道表达或表现出来,使得社会治理层面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司法领域,这不仅表现为犯罪率的攀高、腐败问题的滋长,也表现在民众的不满、司法公信力的下降、社会矛盾在局部地区的激化等种种问题。相应的,我国转型期法治表现出不平衡发展、混合式、过渡式和推动力特点。
1导言
1.1 “痛并快乐着”的转型社会
1.2 纠纷解决:正当性与有效性
1.3 方法论:国际视野与实证分析
1.4 本书的框架结构
2 多元纠纷解决与转型期刑事司法
2.1 导言
2.2 刑事司法引入ADR机制及其理念基础
2.3 ADR在刑事司法中的特点与体系
2.4 刑事司法本身的抗体及其应对
2.5 三大核心模式及其走向
2.6 结语
3 民事诉讼中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3.1 概述
3.2 调解程序比较研究
4 司法观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4.1 普通民众的司法观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4.2 法官、检察官的司法观之实证研究
5 民众对中国刑事审判的认识之实证分析
5.1 导言
5.2 民众在域外刑事司法改革中的作用
5.3 研究方法与切人点
5.4 调查结果与分析
5.5 初步结论与研究中的不足
5.6 启示
6 转型社会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6.1 导言
6.2 实证解读:以10起典型案件为例
6.3 背后的价值博弈
6.4 形式与限制:比较法层面之考察
6.5 启示:理性对待转型社会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7 刑事和解的理念基础
7.1 导言
7.2 刑事和解在中西方的两种代表性模式及其核心理念
7.3 刑事和解背后的价值抉择
7.4 差异与共通
7.5 启示
8 纠纷解决与电子督促程序的构建
8.1 比较法观察
8.2 完善我国的督促程序
8.3 改革后电子督促程序的定位
8.4 结语
9 转型社会若干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9.1 导言
9.2 药家鑫案
9.3 杨佳袭警案
9.4 彭宇案
9.5 莫兆军案
10 法治视野下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
10.1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中应当遵循的核心原则:法治及WTO法治
10.2 WTO法治对传统主权理论的挑战
10.3 审视WTO法治对中国法治的影响
10.4 中国法治与WTO法治的良性互动的应然路径
11 在双边投资条约争端解决问题上的战略
11.1 背景
11.2 中国的新角色:正在崛起的资本输出大国
11.3 我国对ICSID仲裁管辖权的态度变化
11.4 双边投资条约中的“特洛伊木马”:最惠国待遇条款可否适用于争端解决条款
11.5 国际投资条约中的“重雷区”——“公平公正待遇条款”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