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更新时间:2023-12-19 15:34

软件生命周期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一般称为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指人们为开发更好的软件而归纳总结的软件生命周期的典型实践参考。软件生命周期(SDLC,软件生存周期)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为了使规模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的容易控制和管理,人们把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整理出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简介

瀑布型生命周期

在1970年人类整理了第一个软件生命周期,即是瀑布型生命周期。在没有总结到其它生命周期模型时,人们直接将其命名为软件生命周期,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生命周期模型被识别,原先的软件生命周期就不再是瀑布型生命周期的专有名称。而在1970年~2000年瀑布型生命周期占统治地位的时候,软件生命周期是瀑布型生命周期的另一个称呼,也就是说软件生命周期指的就是瀑布型生命周期。

瀑布型生命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与开发项计划、需求分析、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而其它软件生命周期未必有与瀑布型生命周期相同的阶段。敏捷类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是按照迭代来进行,而迭代内部不再有阶段划分,在如测试驱动开发等的实践下,就算是更细节的活动也难以明确划分是需求还是设计还是编码还是测试。

瀑布型生命周期的典型六个阶段

1、问题的定义及规划

此阶段是软件开发方与需求方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2、需求分析

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的情况下,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需求分析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做得好,将为整个软件开发项目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断变化和深入的,因此我们必须制定需求变更计划来应付这种变化,以保护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3、软件设计

此阶段主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软件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好的软件设计将为软件程序编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4、程序编码

此阶段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换成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在程序编码中必须要制定统一,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5、软件测试

软件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以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整个测试过程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以及系统测试三个阶段进行。测试的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黑盒测试两种。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建立详细的测试计划并严格按照测试计划进行测试,以减少测试的随意性。

6、运行维护

软件维护软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在软件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软件不能继续适应用户的要求。要延续软件的使用寿命,就必须对软件进行维护。软件的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两个方面。

模型分类

典型的生命周期模型包括迭代模型快速原型模型、V模型、W模型

迭代式模型

迭代式模型是是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统一软件过程)推荐的周期模型。在RUP中,迭代被定义为:迭代包括产生产品发布(稳定、可执行的产品版本)的全部开发活动和要使用该发布必需的所有其他外围元素。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开发迭代是一次完整地经过所有工作流程的过程:(至少包括)需求工作流程、分析设计工作流程、实施工作流程和测试工作流程。实质上,它类似小型的瀑布式项目。RUP认为,所有的阶段(需求及其它)都可以细分为迭代。每一次的迭代都会产生一个可以发布的产品,这个产品是最终产品的一个子集。迭代的思想如图1所示。

迭代和瀑布的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风险的暴露时间上。“任何项目都会涉及到一定的风险。如果能在生命周期中尽早确保避免了风险,那么您的计划自然会更趋精确。有许多风险直到已准备集成系统时才被发现。不管开发团队经验如何,都绝不可能预知所有的风险。”  由于瀑布模型可执行文件

快速原型模型

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e)模型在功能上等价于产品的一个子集。注意,这里说的是功能上。瀑布模型的缺点就在于不够直观,快速原型法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根据客户的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用户最迫切需要,完成一个可以演示的产品。这个产品只是实现部分的功能(最重要的)。它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用户的真正需求。在我的经验中,这种方法非常的有效,原先对计算机没有丝毫概念的用户在你的原型面前往往口若悬河,有些观点让你都觉得非常的吃惊。在得到用户的需求之后,原型将被抛弃。因为原型开发的速度很快,设计方面是几乎没有考虑的,如果保留原型的话,在随后的开发中会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至于保留原型方面,也是有一种叫做增量模型是这么做的,但这种模型并不为大家所接受,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内。 上述的模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其实软件组织中很少说标准的采用那一种模型的。模型和实用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发展实际上是体现了软件工程理论的发展。在最早的时候,软件的生命周期处于无序、混乱的情况。一些人为了能够控制软件的开发过程,就把软件开发严格的区分为多个不同的阶段,并在阶段间加上严格的审查。这就是瀑布模型产生的起因。瀑布模型体现了人们对软件过程的一个希望:严格控制、确保质量。可惜的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瀑布模型根本达不到这个过高的要求,因为软件的过程往往难于预测。反而导致了其它的负面影响,例如大量的文档、繁琐的审批。因此人们就开始尝试着用其它的方法来改进或替代瀑布方法。例如把过程细分来增加过程的可预测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