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4 16:53
辛养村是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下辖村。辛养村,位于沙井街道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0.5千米。该村始建于宋末元初,开村祖为陈梦龙之子陈宋恩,其后裔分居辛养、衙边、壁岗、后享、马安山、灶下、南山等村。为归德(今沙井)陈氏一支,以陈俊卿为太始祖。陈姓为该村第一大姓。第二大姓为袁姓,清朝末年从松岗楼岗迁至此地。相邻自然村有衙边村、东塘村、沙三村。曾用名陈辛养、驸马祖、龙津堡、雍睦乡、五福堂、地官里。
宋元至明万历元年(1573年),属东莞县;明万历元年至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松岗、沙井、新桥、雍睦、凤凰联乡;1951年,属宝安县第四区沙井乡;1958年10月,属超美公社;1959年,属沙井公社辛养大队;1963年,属沙井公社东风大队;1979年1月,属深圳市沙并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沙井公社;1983年7月,属宝安县沙井区东风乡;1986年10月,属沙井镇辛养行政村;1993年1月,属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2004年,属沙井街道辛养社区。
传统经济以农业种植与养殖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花生、玉米、香蕉、龙眼和荔枝,养殖猪、鸭、鸡等。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房屋出租、集体经济分红。
2015年末,户籍人口550人,其中男性250人,女性300人;80岁以上12人,最年长者99岁(女);实际在村人口536人;海外留学2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1万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合同胞约6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1人,居住在美国。
该村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入门为厨房,接着是天井,过了天井是正房,正房后部是卧室,卧室有楼廊。三合土墙,房顶以杉木为梁、桶。以天井、明瓦和墙上开一小窗采光,卧室光线很暗。20世纪80年代后,传统民居多被拆,新建楼房。
存有陈氏大宗祠雍睦堂和宗佑陈公祠。陈氏大宗祠始建于清朝,重建于2007年,坐西向东为三开间三进两天井布局,面阔12.7米,进深42.45米,占地面积54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清水砖墙,石墙基、墙角。前堂明间为红砂岩墙体。开凹斗式门,门额石匾书“陈氏大宗祠”。有对联“朝凤岭跨凤岗秀毓凤毛远绍千秋凤卜;宅龙津环龙穴祥征龙耳宠叨五色龙章”。大门两侧有塾台、石檐柱、石月梁、狮形枪墩,檐下有彩绘,木雕封檐板。前后天井两侧有廊房。石金柱,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前堂挂“户部主事”匾,落款“咸丰元年,臣陈桂籍恭承”。中堂挂“贡生”匾,落款“乾隆五十四年己酉拔贡,臣陈嵩龄恭承”。该宗祠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特别是其木雕、石刻、灰塑、彩绘等技艺精湛,梁架、斗拱、檐板及石雕构件用料考究,有确以纪年,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现仍作宗祠使用,为宝安区第四批不可移动文物。
宗佑陈公祠,始建于清朝,重修于2000年,占地面积158.56平方米,三开间两进一天井,砖木石结构。为宝安区不可移动文物,现仍作宗祠使用。
村内特色农产品有石碘龙眼、芭蕉和荔枝。传统节庆食品有炒米饼、煎堆和油角。特色工艺品竹篾蔑编织的爹筐。
环镇路经过该村。1963年通电,1983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并通自来水,1985年通电话,1998年通互联网。村内有辛养幼儿园,2015年在园幼儿约300人,教职工30人。村中设有图书室,藏书约1.3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