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9 15:58

辞(拼音:cí)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由表示整理的“乱”和表示刑罚的“辛”组成,本义是诉讼,打官司。引申为诉讼时的言辞。再引申为一般的言辞、文辞,又引申为一种文学体裁。讼辞中常常为求无罪而找借口,故又可引申为借口。“辞”又有推辞、辞却等引申义,而且这一系列义项以及言辞、文辞等引申义逐渐成为“辞”的常用义。

字源解说

会意字。“辞”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中(图1),字的左边是“𤔔”字, “𤔔”是“”的本字,字形表示两只手在整理乱丝,有整理、治理等意义。“”是古代的刑具,此处代表刑法,会合起来就是“以法律理纷乱”,也就是诉讼,将纷繁复杂的案件抓住线索,理出头绪,搞清真相,进而定罪。这是“辞”的本义。

金文中出现多种异体:除了都在左侧添加另一只手之外,还有添加“口”(图2)或“言”(图3)旁以使“辩讼”义更鲜明的;还有一种将“辛”替换成“司”的(图4),“司”有“治理”的意思,而且古音中“司”与“辞”同属“之”部,所以这个字就成为会意兼形声字。但所有这些异体都没有被小篆采纳,小篆(图7)基本上沿袭了甲骨文的构形,只在左半边采纳了金文中双手理丝的构形。隶定后左侧像线轴之形的部分拉长,将下方的部分罩住,而原先像丝线之形的部分被分割成了上下两半(图8)。简体的“辞”本是繁体“辭”的俗字,今为繁体“辭”的简化字。字形从“舌”从“辛”,因为推辞、告辞时通常都要费一番口舌。

“辞”的异体“”是由繁体“辭”字分化变形而来的, “辞”字左边所从的“𤔔”与“受”写法近似,所以在小篆中变形为从受从辛,专表“推辞” “拒绝”这 一种义项,以与本义为“诉讼”的“辞”区别。“”、 “辞”、 “” 古音同属“之”部,故又分化出从辛、台声的“”字,从辛、台声的写法虽然在秦代之后很少使用了,但并没有消失,一直到东汉时期还作为“辤”的异体在使用,并保持原有构形,楷书写作“辝”。“辝”与“辤”在简化汉字时都被淘汰,其义项由“辞”字承担。

从“讼辞”这一意义引申,“辞”可表示解说、辩解,再引申为表示一般的言辞、文词,这是“辞”字的最普通的用法。“辞令”是应对的言辞;“辞典”是各种言辞的总汇;以众多言辞铺叙陈列为特色的古代文学体裁也叫“辞”,如“楚辞”。而“辞”的告别、辞退、推托之类意义,实际上也都是需要通过讲究的言辞来实现的行为,依然与“辞”的造字思维有着逻辑关系。

详细字义

近字辨析

辞、词

在“言词、文辞”的意义上,“词”与“辞”是同义词。先秦时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这两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有三个不同点:一是它们分别指称两种不同的文体,如诗词、宋词的词不写作辞,楚辞的辞不写作词。二是词用于词语、词汇义,而辞用于言辞义,在合成词中一般有固定写法,如歌词、动词、词义、词组等的词不写作辞。有些传统上用辞的地方也多用词,如:致词、答词、悼词等。三是辞的告别、不接受、解聘等义,不写作词。

辞、辤、谢

三字都有“推辞、不接受”的意义。区别在于:“辤”一般只用于这个意义,而且文献中用例很少;“辞”“谢”除此义外,还有其他意义,那些意义都不相同;在这个意义上,“谢”比“辞”的语气略显委婉。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四】【辛部】似兹切(cí)

(辭)讼也。从𤔔①,𤔔犹②理辜也。𤔔,理也。

𤔲,籀文辭从司③。

【注释】①从𤔔:当依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作“从𤔔辛”。②𤔔犹:当依《段注》作“𤔔辛犹”。③从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从阌从司会意,司亦声。”按:司是主管的意思,这里指治理。

说文解字注

(辭)“说也”注:今本说譌(讹)讼。《广韵》七之所引不误。今本此说譌为讼,訩字下讼譌为说。其误正同。言部曰:说者,释也。

“从𤔔、辛”注:会意。似兹切。一部。

“𤔔辛犹理辜也”注:释会意之恉。依小徐本订正。

“𤔲,籀文辭,从司”注:易𣪠辞本亦作𤔲。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辛部】辭

古文:𤔧

《唐韻》似兹切。《集韻》詳兹切,并音詞。辭説也。《易·乾卦》:修辭立其誠。《書·畢命》:辭尚體要。

又《説文》:訟辭也。《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其獄訟,一曰辭聽。《書·吕𠛬》:明淸于單辭,罔不中聽獄之兩辭。疏:單辭謂一人獨言也,兩辭謂兩人競理也。

又與辤同。《正韻》:卻不受也。《書·大禹謨》:稽首固辭。《中庸》:爵祿可辭也。

又謝也。《前漢·韓王信傳》:温顔遜辭。

又别去也。《楚辭·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辭。

【未集下】【舌部】 辞

《正韻》詳兹切,音詞。俗辭字。《佩觿集》曰: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然循用既久,今亦不廢。

《正字通》:俗辭字。《佩觿集》: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乱。

广韵

似兹切,平之邪 ‖辞声之部(cí)

辞讼。《说文》曰:“辞,讼也。”

校释:讼,原讹作“说”,据《说文》改。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上中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