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灰霉病

更新时间:2021-03-10 17:29

辣椒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发生在辣椒的病害。主要为害幼苗,病初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到着生子叶的幼茎;茎部产生褐色或暗褐色不规则病斑。幼苗常自病部折断而死亡。在潮湿环境下,病部长出灰色的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特征

辣椒灰霉病的病原是灰葡萄孢(学名: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属真菌子囊菌门、锤舌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孢盘菌属。分生孢子梗细长,大小为(9-16)微米×(6-10)微米,有分隔和分枝,灰色至灰褐色,根丛生,顶端有1-2层分枝,梗顶呈棒头状稍膨大,其上密生小柄并着生许多分生孢子,孢梗长短与着生部位有关。分生孢子单孢近无色或淡橄榄色,圆形至椭圆形或水滴形,大小为(6.25-13.75)微米×(6.25-10.0)微米。寄主上通常少见菌核,但当寄主老化或田间条件不宜时,则可产生黑色片状菌核。

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31℃;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28℃,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始花期至座果期。发病潜育期3-10天。

为害症状

辣椒灰霉病危害辣椒的整个生育期,主要危害叶片、茎秆、花、果实。苗期发病,初子叶顶端褪绿变黄,湿度大时呈水浸状软腐;后扩展至幼茎,幼茎变细缢缩呈棕褐色,使幼苗病茎折断或萎蔫枯死。成株期发病,初始叶外沿褪绿形成水浸状浅褐色病斑,扩展后呈圆形或椭圆形、褐色并带有浅褐色轮纹的大型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密布灰色霉层,发病末期可使整叶腐烂而死;茎秆和叶柄染病,初生水浸状不规则病斑,病部产生灰白色霉状物,病枝向下蔓延至分杈处;花器染病,花瓣呈褐色,水浸状,上密生灰色霉层;果实染病,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后呈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状灰色霉层。

侵染循环

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核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或越夏。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继而形成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水或农事操作传播。

流行规律

在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辣椒灰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冬季12月中下旬至翌年6月间。年度间早春温度偏低、多阴雨、光照时数少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排水不良、与感病寄主间作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生长过旺、通风透光差、氮肥施用过多、与生菜、芹菜、草莓等易发灰霉病的作物接茬的田块易染病,特别是保护地春季阴雨连绵、气温低、关棚时间长棚内湿度高、通风换气不良,极易引发病害。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