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9 18:28
边杖子镇,隶属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地处龙城区西北部,东与七道泉子镇、召都巴镇接壤,西与联合镇毗邻,南与西大营子镇相连,北与朝阳县大庙镇为界,距朝阳市区12千米,区域总面积130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边杖子镇户籍人口为16915人。
清代,隶属于盛京冥州所辖。清光绪三十三年(1903年),为奉天府朝阳县管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边杖子解放。
1983年10月,边杖子人民公社改为边杖子乡。
1984年9月,划入龙城区管辖。
2012年,由边杖子乡改为边杖子镇。
1984年9月,边杖子镇辖13个行政村。
2004年,将卧龙村、椴木村合并到朱杖子村,马营子村、兴隆沟村合并到新房村。
截至2011年末,边杖子镇辖大房身、火神庙、黄金店、辛杖子、姑营子、朱杖子、极木、卧龙、新房、马营子、林杖子、兴隆沟12个行政村。
截至2021年10月31日,边杖子镇辖9个行政村:边杖子村、大房申村、火神庙村、黄金店村、辛杖子村、姑营子村、朱杖子村、新房村、林杖子村。
边杖子镇地处龙城区西北部,东与七道泉子镇、召都巴镇接壤,西与联合镇毗邻,南与西大营子镇相连,北与朝阳县大庙镇为界,距朝阳市区12千米,区域总面积130平方千米。
边杖子镇地属于辽西丘陵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境内多低山、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边杖子镇属温带半早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冬春季少雨雪,易出现干旱季节;夏季以西南为主风向,冬季以西北为主风向。干旱指数为1.26,多年平均风速2.6米/秒;多年平均气温8.4℃,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35.5℃;无霜期年平均14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80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900毫米,相对湿度为51%。
边杖子镇境内河道属于大凌河支流,主要有兴中河、十家子河、大房申河3条,境内流域面积110平方千米,河道总长30千米,均为季节性河流。
边杖子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水灾、大风、冰、病虫害、雪灾等。
截至2011年末,边杖子镇总人口有1762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60.2人。
截至2019年末,边杖子镇户籍人口为16915人。
2011年,边杖子镇财政总收入997万元,比2010年增长12%,其中国税收入273万元,比2010年增长12.36%;地税收入723万元,比2010年增长22.3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73万元,比2010年增长11.24%。边杖子镇形成以碎石、墙体材料、大型水泥管道为主的建筑材料生产基地、以铁精粉加工为主的治金基地和以肉、蛋、奶、菜、果等为主的“菜篮子”供应基地。2011年,边杖子镇有工业企业43家。
截至2019年末,边杖子镇有工业企业1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8个。
截至2011年末,边杖子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260人;小学8所,在校生851人,专任教师1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50名,专任教师6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截至2011年末,边杖子镇有自然科学和相关科学技术团体2个,会员23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2人,经营管理人才3人,技能人才10人,农村实用人才108人;组织实施科技成果推广13项,其中省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10项。
截至2011年末,边杖子镇有各类表演团体9个,文化广场2个,年演出20场次,观众达1.5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1个,年放映110场次,观众达3万人次;农家书屋9个,建筑面积330平方米,藏书2万册;有文化中心站1个,建筑面积440平方米。截至2011年末,边杖子镇3个行政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广播电视1958年,乡广播站筹建有线广播,建成后覆盖人口1.2万人。截至2011年末,边杖子镇电视综合覆盖率98%,广播综合覆盖率80%。
截至2011年末,边杖子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26个。2011年,边杖子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5075人,参合率93%。
2011年,边杖子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34户,人数415人,支出13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89户,人数1715人,支出176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6人,支出7.8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98人,支出17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347人次,支出13.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2万元。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边杖子镇乡村通邮率达100%,投递路线单程韵总长度达40千米;全年投递国内外函件、国内特快专递、信件、报刊、包裹达12万件。
边杖子镇境内有朱新线,边马线,边黄线等公路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