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6 10:26
达卡巴嗪,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10N6O,主要用作抗肿瘤药,临床上用于恶性黑色素瘤。
理化性质
密度:1.48g/cm3
熔点:199-1205℃
沸点:456.3℃
闪点:229.7℃
折射率:1.678
外观:黄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性:易溶于酸,微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水
摩尔折射率:46.21
摩尔体积(cm3/mol):122.6
等张比容(90.2K):342.1
表面张力(dyne/cm):60.6
极化率(10-24cm3):18.32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3
氢键供体数量:2
氢键受体数量:6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互变异构体数量:9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95.4
重原子数量:13
表面电荷:0
复杂度:302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1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1、静脉注射时如漏至血管外,应立即停止注射,并以1%普鲁卡因注射液局封。
2、用药期间应避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1、静脉注射
一次200~400mg,连用3~5日,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静脉推注,也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
2、联合化疗
(1)ABVD(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碱和达卡巴嗪),主要用于霍奇金型淋巴瘤。
(2)CY-VA-DIC(环磷酰胺、长春碱、多柔比星及达卡巴嗪)主要用于软组织肉瘤。
本品与其他对骨髓有抑制的药物或放射联合应用时,应减少本品的剂量。
一次静脉注射后30分钟,血浆中浓度达最高峰。血浆中消失呈二室模型,t1/2a为19分,t1/2b为5小时。在0~6小时内由尿中排出45%(50%为原形药,50%为代谢药)。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1、药理
本品为嘌呤生物合成的前体,能干扰嘌呤的生物合成,进入体内后由肝微粒体去甲基形成单甲基化合物,具有直接细胞毒作用。
主要作用于G2期。抑制嘌呤、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影响DNA的合成,所以也有人认为是一种烷化剂。
2、毒理
实验结果表明,本品对小鼠腹腔注射之急性致死量(LD50)为815mg/kg±50.9mg/kg。
1、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发生于给药后16~20日,白细胞最低见于给药后21~25日,血小板减少发生于给药后16日。
2、胃肠道反应较常见,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一般发生于给药后1~12小时,偶有黏膜炎。
3、偶有流感样综合征,发生于给药后7日,持续1~3周。也可有面部麻木、脱发。
1、孕妇禁用。
2、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及有严重过敏史者禁用。
1、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2、对诊断的干扰:使用本品时可引起血清尿素氮、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暂时性升高。
3、用药期间禁止活病毒疫苗接种。
4、肝肾功能损害、感染患者慎用本品。
5、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血清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
6、因本品对光和热极不稳定、遇光或热易变红,在水中不稳定,放置后溶液变浅红色。需临时配制,溶解后立即注射。并尽量避光。
7、静脉滴注速度不宜太快。
8、防止药物外漏,避免对局部组织刺激。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S53:Avoid exposure - obtain special instructions before use.
避免接触,使用前须获得特别指示说明。
R20/21/22:Harmful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R45:May cause cancer.
可能致癌。
R46:May cause heritable genetic damage.
可能引起遗传性基因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