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4 16:18
过之纲,字羡五,安徽蒙城人。毕业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早年入西北军冯玉祥部,参加过“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和北伐战争,历任营长、团长、旅长、二集团军官教导团团长。1928年7月任第十五军军长。参加中原大战,后任山东省政府顾问。1937年避居天津法租界。1939年迁居北京。1957年3月病故。
过之纲,字羡五,蒙城县楚村镇大过庄人。出自书香门第。祖父过梦龄,咸丰年间秀才,曾出任县丞。父亲过俊逸是光绪年间秀才。过之纲幼年丧母,17岁只身投曹州镇标当兵。次年,赴保定投警察局当巡士。1910年,到北京投考北洋陆军学堂。1912年,投左路备补军(陆建章部)充正兵,受营长冯玉祥赏识,很快升为什长、勤务长、哨(连)长。同年9月,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冯玉祥任京卫军第七师十四旅旅长,命过之纲任十四旅一营副哨官。同年底,冯玉祥从全旅中选拔130余人成立模范连过任排长。模范连为西北军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如过之翰,吉鸿昌、冯治安等。
1914年,冯旅改编为陆军第十六混成旅,过之纲先后任一营四连排长和八连连长。1915年12月,叙府战役后,过之纲授步兵上尉衔。1917年,张勋复辟,冯玉祥自河北廊坊出师讨伐。战后,授过之纲少校衔。同年12月,任补充队队长。1918年4月,冯旅奉命进驻湖南常德,过升任三团一营营长。冯玉祥在常德练兵时,军中流传“十三太保”之说,是指十三位著名的中级军官,过之纲名列“十三太保”第一名。1919年4月,过之纲升为中校。1922年2月,升任陕西省督军署卫队团团长。6月,随冯玉祥任河南新编第三团团长。同年11月,冯玉祥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检阅使,扩充为一个师三个混成旅,任命过为二十一旅四十四团上校团长。1923年,永定河在丰台西南决口,北平永定门和阜成门一带洪水泛滥。过之纲团参加抢险救灾,因功获北洋政府颁发的三等文虎章。《晨报》主编邵飘萍撰写的《冯军修护永定河纪实》一文中,对过之纲团赞誉备至。
1924年11月,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部队编为6个师。过之纲任张之江师第三旅旅长,驻防宣化。1926年元旦,冯玉祥通电下野,3月赴苏联考查,西北军四分五裂。过之纲率部到天水,组织民兵,维持地方治安。9月17日,冯玉祥自苏联回国,重整旧部。在五原誓师,成立国民联军。过之纲积极响应,率部向陕西集中。12月,解西安之围,冯部得以恢复休整。
1927年5月,西北军参加北伐。冯玉祥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出师潼关,与奉军激战于河南。6月,会师郑州。在北伐战争中,过之纲屡立战功。同年7月,冯部扩编为16个军,过之纲任十五军军长。1928年6月,奉军败退出关。过之纲入北洋陆军大学特别训练班深造。1929年春,过之纲于陆大毕业后,任马鸿逵部监军。因力反马鸿逵叛冯投蒋,险遭杀害。脱险后,任河南新编第一军军长。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大部解体。不愿降蒋的宋哲元、刘汝明、张自忠等残部退入山西。过之纲率河南新编第一军18000多人亦开入山西,是当时西北军中人数最多的一支劲旅。各部最后改编为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但没有给过之纲安排职务。后来刘汝明在他回忆录中曾写道:“过之纲的人最多,却没有安排职务,他一气回北京作寓公了。”另据知情者说,冯玉祥虽下野,当时仍在山西,二十九军改编时,人事安排仍受冯的支配。
过之纲与韩复榘私交深厚。韩复榘离开冯玉祥时,带走的部队中有过的旧部如孙桐萱等。中原大战结束后,韩复榘出任山东省主席,聘请过之纲、葛金章为省府顾问,待若上宾。
1936年7月,过之纲获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十周年纪念勋章。“七七事变后,他避居天津法租界。1939年迁回北京旧居。西北军将领刘郁芬、孙良诚变节投敌,在汪伪政府中任职,曾劝过之纲出来共事。过之纲大义漂然,坚不屈从。1945年日本投降后,孙连仲任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到北平受降,宴请在北平保持民族气节的知名人士。过之纲在宴请之列
建国后过之纲参加北京西四区政协组织学习,拥护人民政府。1957年3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67岁。葬于北京西郊八宝山人民公墓。
西北军将领过之纲、过之翰、过之庄三人是堂兄弟。他们是西北军主帅冯玉祥将军的干将。过之纲和过之庄两将军骁勇善战,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过之翰将军统筹军需,是西北军的后勤财务支柱。过氏三兄弟对西北军的创造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九・一八”事变后,过之庄参加察北抗日同盟军,积极推动抗日运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过之翰同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军一起率部在华北坚持抗战,他们的功绩鲜为人知。从大革命时代开始,过之翰将军就和刘伯坚等共产党人真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