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沙洲

更新时间:2023-08-30 17:57

《过沙洲》(外文名:Crossing the Bar),是英国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1889年创作的诗歌。

内容简介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晚年的著名作品。诗歌的叙述者首先宣布太阳的沉落和晚星的升起,他听到了召唤的声音。他希望自己出海的时候,海浪不会击打着沙洲发出悲哀的声响。他宁愿潮水汹涌澎湃,淹没泡沫的喧嚣,将所有从大海深处带来的东西送回到无尽的海底。自昼结束,晚钟响起,黑暗即将降临。诗人希望离别的时候,没有人哭泣。即使他可能被带到超越时空界限的地方,他仍然保留着希望:那就是当他穿过沙洲的时候,将抬头仰望上帝的脸。丁尼生用沙洲来隐喻生命和死亡之间的界限。沙洲是潮水在海岸上堆积起来的沙垄,海水击打在沙洲上,发出巨大的“呻吟声”。沙洲也是丁尼生诗歌中表现界限的主要意象之一。本诗中另一个重要的意象是“穿越”(crossing)。“穿越”即代表了走向死亡世界,而英文单词本身又指代了天主教经典的画十字的动作。丁尼生对画十字的宗教含义非常了解,经常在诗歌中使用这个意象。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CROSS)上,丁尼生觉得自己正在死去,因此使用了同样的意象,并且用精神的愿望——希望能面对面看到上帝——完好地补充了这个隐喻。全诗包括了四小节,每小节四行诗,韵律为abab,正好同诗歌的主题模式相呼应:第一和第三小节、第二和第四小节互相联系。第一和第-lJ,节都以夜晚降临的两个象征开始:落日和晚星、暮色和晚钟。第二行诗则都以感叹号结束,表达了诗人的警告。最后,以第一节中出现的过沙洲的隐喻而结束:诗人希望在他死后,亲人和朋友们不要为他哭泣。这两个诗节都没有以句号结尾,表明了每一节都同下一节紧密相连。第二和第四小节都以一个限定词开始,此外,这两个小节的第二行诗句都包含着过度、过量的意思。《过沙洲》写于诗人逝世三年前,全诗语言精练,意象突出,结构工整,是丁尼生晚年的佳作。作品表现了诗人对死亡平静认可的态度,虽然此后丁尼生又创作了其他作品,但他要求将该诗放在所有作品集的最后。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维多利亚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他是林肯郡一个牧师的儿子,八岁开始写诗,十四岁时创作诗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