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9 17:19
过节(拼音是guò jié)是一个汉语词汇,词义是指在节日里进行庆祝活动,或指与人有矛盾。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小柱子 年约十四五,光葫芦头,穿一身农村的孩子过年过节才穿的新衣裳。”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杀楼》:“兵荒马乱,人们不能像平常那么心里干干净净的过节。”
5. 指过了节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脩书,则过节束带以申慰。”
6. 嫌隙,与人产生的矛盾、纠纷等。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一回:两下里又说了多少谦让的言语,无非论交情讲过节,彼此方执手各自归庄去了。
邓友梅《烟壶》四:“大奶奶和 刘奶妈 有什么过节,且不说他。”
7. 事情的过程。
梁斌 《红旗谱》五:“ 朱老忠 讲着, 严志和 在一边听,这些来派过节他都知道,低着头儿不说什么,心里却翻绞得难受。”原注:“来派、过节--事情的源委、过程。”
8.纪念祖宗的活动
在江苏农村进行的祭祀的活动。主要是做好金元宝,买冥币,摆上酒席,放上杯子(有多少祖宗放多少杯子,杯子放黄酒)然后点上蜡烛,烧掉冥币等,期间要将门开一个缝让祖宗能进屋。待蜡烛点完,香烧完,就把菜端回灶上,之后再拿出来一起吃。期间每个人要磕三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