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区

更新时间:2024-10-14 15:24

迎泽区,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汾河之东,市区中部,东与晋中市榆次区寿阳县相邻;西隔汾河万柏林区相望;南连小店区;北接杏花岭区,总面积117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余人,辖6个街道、1个镇。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迎泽区因太原古城大南门——“迎泽门”而得名(太原古城有宜春、迎晖、阜城、振武、承恩、迎泽、拱极、镇远八大城门,分别各自隐含着东、西、南、北的寓意)。

历史沿革

明洪武九年(1376年)太原城扩建时所建。

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设市之前,南城地区分属阳曲县、太原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太原以城池为界,划为内八区、外八区,区境为内一、二、三、八区及外一区、外二区管辖地。

1949年5月27日,将原16个区(内、外八区)合并为8个区,南城区境属第一、二、五、六区。

1954年6月4日,太原市各城区以地区方位命名,遂将第一区命名为太原市南城区,辖13个行政街,区政府驻活牛市12号(今解放路中段东侧23号楼址处)。

1956年,区政府改称区人民委员会。

1958年,将郊区的狄村街道辖地划归南城区管辖。同年11月12日区机关迁至柳巷南路19号。

1960年6月20日,撤销南城区人民委员会,改置柳巷、双塔两个城市人民公社。

1961年5月18日,撤销城市人民公社,恢复南城区人民委员会建置。

1969年9月7日,成立南城区革命委员会,同时南城区人民委员会停止行使职权。

1980年9月1日,经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南城区人民政府,终止南城区革命委员会职权。

1994年12月,区政府迁至棉花巷15号。

1996年,辖柳巷、文庙、庙前、迎泽、桥东、双塔、坞城、北营、老军营9个街道,334个社区。

1997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迎泽区辖原南城区的迎泽、桥东、文庙、柳巷、老军营、庙前6个街道,原南郊区的孟家井、郝庄(不含狄村)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棉花巷。

2007年,撤销柳北、双塔寺街四、桃园路南路第三、滨河东路第二、双塔西街四、水西关南街、新城南街7个社区,设立劲松社区。

2008年,撤销郝庄、东太堡、马庄、店坡、王家峰5个行政村,成立郝庄、东太堡、马庄、店坡、王家峰5个社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8年底,迎泽区辖6个街道、2个乡,下设240个社区、29个行政村

2001年,孟家井乡并入郝庄乡。

2002年4月,郝庄乡撤乡设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2月,迎泽区辖6个街道、1个镇,共计10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

迎泽区地处太原市汾河之东、城区中部,南连小店区,北接杏花岭区,东与榆次区寿阳县相邻,西隔汾河与万柏林区相望。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2°41′,北纬37°51′。总面积117平方千米。

地貌

迎泽区地处在太原市中南部汾河以东的河谷平原,地面平坦,微向西南倾斜,地势北高南低,属晋中盆地(即太原盆地)的北端,由冲积平原组成,地面海拔高度为800米左右。

气候

迎泽区深处大陆内部,属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中的季风暖温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9.5℃~10.3℃,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6月上旬至7月底,为36.10℃~39.4℃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之间。气压最高为(十二月份)929.7百帕~935百帕;最低为(七月份)864.6百帕~907.5百帕。风向冬季为西北,夏季恒为东南。境内阳光照射较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2556.3~2872.6小时,日照百分率在60%以上,全年中1月的日照百分率最高,一般可达63%~78%。境内平均湿度在7.3~9.3百帕之间,有明显的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平均相对湿度为53%~60%,其分布自西向东南逐渐递增,一年中相对湿度变化以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夏季最小,且最小相对湿度曾出现过0%的极值记录。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迎泽区位于太原东山(罕山)分水岭西侧,处于地下水补给区,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渗入,属于太原盆地北端。根据2005年《太原市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迎泽区(1956~2000年)地表水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511万方,地下水资源量为930万方,降水入渗补给量为722万方。

矿产资源

迎泽区现已发现矿种8种。主要有:煤、石灰岩、石膏、砖瓦粘土等。煤主要分布于东山一带,区域上属于沁水煤田东山勘探区北部。石灰岩(熔剂、电石、水泥、建筑用灰岩)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西祁家山一带,其次在东南部的郝庄、小山岩、麻地沟等地亦有小规模出露,矿层主要赋存于古生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膏主要分布于区内东部中奥陶统峰峰组一段中部,多为透镜状、似层状、窝子状产出。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区内中东部石炭系本溪组铁铝岩段及太原组二段上部第四层灰岩之下。砖瓦粘土矿主要分布于松庄、水峪、店坡一带的第四系离石组底部黄色粘土和第三系中部静乐组红色粘土层。山西式铁矿主要分布于东西祁家山等地。赋存于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第六段侵蚀面之上,本溪组铁铝岩底部。

政治

区委副书记:杜志强

人口民族

据201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15059人,比上年末增加4701人。其中:城镇人口597665人,增加4556人;乡村人口17394人,增加145人。城镇化率97.17%。男性人口298917人,女性人口316142人,性别比为94.55∶100。全年出生人口6706人,人口出生率10.94‰;死亡人口2005人,死亡率3.27‰;自然增加人口4701人,自然增长率7.67‰。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迎泽区常住人口为594238人。

迎泽区有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苗族等19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8700余人,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8900余人,辖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古寺、清真饭店鸿宾楼、老字号清和园饭店以及全市唯一的民族学校--回民小学等资源,庙前街道南海一社区、南海二社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社区,民族团结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经济概况

综述

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083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19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84398万元,增长5.7%;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20512万元,增长8.5%,其中金融业增加值2331229万元,增长4.3%;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531094万元,增长23.8%;批发零售增加值858231万元,增长3.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07914万元,增长2.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36031万元,增长4.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0915万元,增长5.3%;房地产业增加值185098万元,增长5.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3364元,增长7.1%。

产业结构:三个产业的产业比重分别为0、12.8、87.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0.2%和89.8%,分别拉动GDP增长0、0.83和7.27个百分点。

财政: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77613万元,增长2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52730万元,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执行215437万元,增长11.1%。

2020年,迎泽区地区生产总值为895.12亿元,同比增长1.7%,比上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0.34亿元,同比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10.23亿元,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784.55亿元,同比增长1.6%。

2021年,迎泽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1052.5亿元,增长7.5%,总量稳居全省县(区)第一方阵;服务业增加值完成915.4亿元,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4.1亿元,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2亿元,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9.7亿元,增长1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1亿元,增长7%;约束性指标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

第一产业

2017年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44.8公顷,比上年减少32.6公顷。粮食种植面积144.5公顷,比上年减少27.4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7公顷,比上年减少2.8公顷。

林业:全年零星植树130万株,育苗面积27公顷。

畜禽及水产品产量:猪出栏2294头。肉类产量373.6吨,禽蛋产量226.8吨,水产品产量26.3吨。

化肥施用: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55吨。

第二产业

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6667万元,增长5.2%。其中:中央企业增加值332012万元,下降1.4%;省属企业增加值5282万元,增长36.3%;市属企业增加值38725万元,增长10.9%;村及村以下企业增加值648万元,下降77.8%。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67392万元,增长6.1%。利税总额259887万元,下降6.8%。利润总额30171万元,下降28.7%。亏损企业亏损额11281万元,增长19.7%。

建筑业: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3599095万元,增长8.7%;利税总额147689万元,下降4.0%;利润总额114781万元,增长6.3%;上缴税金32908万元,下降28.3%。

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6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5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17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976606万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中央投资99451万元,增长210%;地方投资877155万元,下降6.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00万元,下降73.4%;第二产业投资147597万元,下降17.6%,其中:工业投资138797万元,下降21.0%;第三产业投资828609万元,增长6.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9602万元。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0.04%、15.11%和84.85%。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163112万元,下降20.4%;非国有投资813494万元,下降6.1%。其中,民间投资24121万元,下降24.9%。

全年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7个,完成投资745876万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6.4%;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完成投资611956万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7%。

房地产开发: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42539万元。住宅投资400485万元,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113945万元,占住宅投资的比重为28.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4832万元。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502992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02762万元。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17年,迎泽区启动双塔景区改造项目一期工程,改造范围为南内环东街以北、以双塔寺为核心的周边区域。电建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3.1万平方米建筑物的征收任务,龙投公司已全面进场施工。燃煤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14.7万平方米燃煤房屋的拆除任务;东岗棚户区改造项目1、2、7、8号回迁楼全部完工,共交付1300套安置房;全年共审核廉租住房申请200余户,最终确定133户、314人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标准。

城区绿化:完成白云寺、马庄和九九养老院附近渣土清理、植绿工程,同时完成太榆路18号绿地、上马街建设路口绿地的建设工作,共建设绿地面积86086.57平方米,总投资607.44万元,圆满完成了五个绿地的建设任务。结合片区整治、城中村改造等工作的开展,建设完成了山西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游园、东辰小区游园、双塔北路林带游园、南内环建设路口游园和朝阳三社区游园五个游园的建设任务,共新建绿地面积28765.34平方米,总投资1020.5万元。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完成A002、A004、A007等53棵的保护工作。对计划内的古树进行了围箍支撑、修剪复壮、固化防腐等保护,共投资288480元。

教科文卫

综述

迎泽区内有山西省晋剧院山西省京剧院山西省话剧院等省城主要文艺团体,山西图书大厦、太原工人文化宫、太原市少年宫、太原影都等文化娱乐场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省日化所等国家和省级科研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五医院等医疗单位均汇集该区。

截至2009年,迎泽区财政对科技、教育、卫生的投入分别达892万元、2.2亿元和5933万元,同比增长了15.3%、20.6%和7%。

教育

2017年末,共有普通高中11所,普通初中19所,小学36所,幼儿园74所。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9.05%,小学净入园率100%。

医疗

2017年末共有卫生机构479个(不含村卫生室),医疗床位923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847人,其中:执业(包括执业助理)医师4996人,注册护士6923人。每千人拥有医生8人。

2020年6月2日,迎泽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文化

2017年确定了8个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和10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了文化馆、图书馆网站,并配备了二维码数字书刊报纸借阅机和身份证扫描器等设备,对郝庄镇28个农家书屋开展了图书配发工作,除了文化教育、科普、医疗卫生、少儿读物等还包括《党的十九大报告》(单行本)、《中国共产党党章》《文件汇编》《辅导读本》4种读物,共配发图书3360册。国庆、中秋节期间,在双塔广场、中正天街广场举办了“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共开展戏曲、歌舞类演出10场。

社会保障

2017年,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77元,增长6.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3元,增长6.7%。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8∶1。

社会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817人,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人数完成51432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完成7385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完成27124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完成196371人,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完成26841人和2498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926人。全区现有城乡低保对象1420户、1966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471.75万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136户、1522人,发放低保金1203.77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84户、444人,发放低保金267.98万元。

交通运输

2011年,迎泽区新改建城市道路13.6千米,投资1100余万元,完成了10千米县乡公路建设。

在太原市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中,太原地铁1号线太原地铁2号线、太原地铁5号线穿过迎泽区辖区。

历史文化

传统节日

添仓节

添仓节又称“天仓节”,其时在农历正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是农历正月中的最后一个节日。

寒食节

寒食节的时间在冬至后百五日(亦有百六日之说),即清明前两天,太原南郊区群众仍有称寒食为“一百五”者。民间传说,这一天为“龙忌”之日,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传说晋文公重耳在这一天焚烧绵山,烧死功臣介子推,追悔莫迭才下令禁火的。“焚火绵山”的故事在太原地区流传很广。其实,寒食的起源并非始于介子推,而是始于周代的禁火制度。

寒衣节

寒衣节为农历十月初一,亦称“送寒衣”,意谓为死去的亲属亡灵送冬天衣物的日子。至时家人用五色纸(常用黄、蓝、绿、白、青)剪成象征性的衣服,中间夹絮棉花,意指供亡者冬季穿用。

民间艺术

武社火

武社火的表演者,身着紧身的民族武装,或黑,或青,或蓝。头上有的戴传统英雄帽,有的以青、红、白、黑等色布缎罩头,伴随着鼓点,手持刀、枪、剑、棍等十八般兵器,或个人献艺,或二人对打,或三者打一,或若干人围打一人。

铁棍背棍

背棍亦称“背阁”,铁棍亦称“抬阁”,是太原流行的社火娱乐形式。

高跷

高跷俗称“拐子”,由结实木棍上安装踏板,表演时脚踩踏板,用布带绑在小腿上,故也称“踩高跷”。高跷高度不一,小高跷4尺~5尺,大高跷7尺~8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原市迎泽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级4项,区级9项。

文保单位

迎泽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97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其余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

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王昌龄(约690年~约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