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行为

更新时间:2023-12-09 06:54

迷信行为是非关联性的产物。盲目地相信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不科学解释的行为是迷信行为。

定义

迷信行为是非关联性的产物。

性质

当某个反应专门与某个强化物的获得有关时,我们就称这个强化物与该反应相关联。

斯金纳箱中的老鼠为了获得食物丸必须按压杠杆。这就称为关联性,即有机体如果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就不能获得强化物。

应用

让我们来做一假设:

如果我们把斯金纳箱中的给食装置设计为自动弹射装置,即不管老鼠在做什么,它都提供给它食物丸的话,那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例如,我们假设,把给食装置设计成平均十五秒钟自动提供一个食物丸。

这样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当给食装置弹射时,不管这个动物在做何种反应都会得到强化,因而动物就倾向于重复这个反应。当反应重复进行时,给食装置再次弹射食物丸,从而又进一步强化这个反应。

最终结果必然是不管这个动物在作出何种反应,唯有给食装置第一次弹射食物丸时,它“正好”被强化的那个反映就必然成为一个非常牢固的行为习惯,迷信行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例如,第一个动物可能学会绕圈子,第二个动物可能学会鞠躬,第三个动物可能学会嗅斯金纳箱顶端的气孔。

这些行为我们称之为迷信行为,因为使人觉得这个动物仿佛相信他的仪式性反应是必能产生强化物的行为,而事实上却不然。

这种全然不顾动物作出何种反应而给予强化就称为非关联性。

在人类行为中就有许多迷信行为的实例。

例如,若一个棒球队员在打本垒前把帽子调成某种样式,那么在他再度打本垒时,他很可能又把帽子调成那种样式;许多演员如果在进行精彩演出前穿着某种质料的服装,那么当他们再度演出时也往往会穿着种质料的服装。以击鼓的方式对付日食的土著人,总是以为“好像”是他的击鼓声才使太阳重新出现的,因此他很有可能在下次日食时再度击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