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4 22:14
《追月》是由青年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爱奇艺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出品,北京国影纵横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发行,春风正好(青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爱奇艺影业(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发行,乔梁编剧并执导,何赛飞、袁文康领衔主演,娄宇健、涂凌特别出演,闾汉彪、钱漪友情出演,高子沣、许歌、郭小璐等主演的的剧情家庭戏曲电影。于2022年8月14日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于北京万达影城首次亮相。
这位人称“戚老师”的母亲是越剧明星,年轻时以一曲《奔月》红遍全国,舞台上光彩夺目,生活中却与子女疏远。然而,晚年的她因身患重病,联络上久未联系的儿女,旧日生命中的一幕幕重现,关于过往的隐秘真相也逐渐露出水面。
参考资料
创作背景
《追月》这部电影的诞生来源于胡智锋读到的由艾伟创作的小说《过往》,他觉得“这是一个充满了戏剧张力,展现了人性深度的好作品”,于是萌生了将这个故事拍成一部电影的想法。
创作剧本
在小说改编成剧本的过程中,《追月》经历了几次“大手术”,最终由乔梁将其改编成电影剧本。改编最大的困难在于小说是碎片化的。很多的故事(情节)通过哥哥和弟弟意识流的闪回完成,而这些很难进行串联。最终,他确定了以夏生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因为他跟哥哥和妈妈之间都有联系,可以很好地将越剧团和家庭矛盾融合进来。在明确视角之后,其他的取舍就容易了。
创作难题
《追月》是青年电影制片厂改制后出品的第一部作品。青年电影制片厂改制后承担着更多反哺教学和科研的使命,而《追月》也被寄予着带动更多艺术电影走出低迷状态的厚望。导演乔梁在接到这个片子后得知这部电影所背负的担子是非常重的,曾经一度怀疑自己能不能将这部影片完成好,但最后这个故事还是深深地打动了他。乔梁自己就是在后台长大的,对于剧团生活十分了解,身边人和事的耳濡目染让他对这个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有了一些信心。
影片创作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拍闪回部分。该剧故事的时空跨度非常大,需要用到闪回的部分也很多。另外在演员的问题上,由于需要进行角色在各个年龄段频繁的转换,如果启用不同的演员可能会使观众对角色的认同感降低,但如果让同一个演员同时扮演老、中、青三个时期,又会导致演员的信念感不足,因此决定采用舞台来呈现闪回的时空,既能解决先前问题,还能带来回忆本身“亦真亦假”的飘逸感。
拍摄技法
影片中的角色内心活动尤其丰富,人物关系紧张复杂,树、船、湖的空镜头有利于影片收放自如。六组空镜也各有寓意,生锈的锁、破败的墙、新生的嫩芽等。
版权保护
2024年3月1日,该片入选2024年度第二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院线电影)。
幕后花絮
主演何赛飞真正走近“戚老师”这个角色的时候,她会感到一些痛苦。这种源自角色内心的痛苦曾一度让她纠结不已,但在故事和人物的魅力吸引下,她最终选择挑战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
影片对白全部使用杭州方言,以表现影片的生活化、地域特色及故事里的烟火气。在舞台表演和电影表演结合的问题上,仿效老电影,在拍摄和剪辑中尽可能少地使用蒙太奇,不去破坏戏曲本身的韵律和节奏。与此同时,对演员镜头前的表演进行调度,展示演员在舞台上的魅力。
主演袁文康在拍摄之前练习杭州方言时,他在全片的第一段对话戏是让自己杭州的朋友录完方言后,自己一句一句学的。他自己将剧本用方言发音一字一字地音译出来,然后进行练习。在到达现场后,他还会找语言指导纠正发音,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现场表演的时候不断戏——“片中大量情绪性的表演,语言的气是不能断的”。
宣传活动
2021年10月6日,该片男一号袁文康发朋友圈——宣布开机消息。
2022年8月14日,该片在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首映礼。2024年3月1日,该片发布终极预告并开启预售。
2022年10月24日、10月25日,该片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放映暨主创交流活动。
2024年2月4日,该片宣布定档3月8日上映;3月1人,该片正式开启预售,同时发布终极预告。3月3日,该片在北京举行首映式;3月8日,该片发布“无情戏痴”正片片段。
上映时间
参考资料:
主创公司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影片《追月》中的戚老师毕生追求舞台之光华,为越剧“不疯魔不成活”,但个人和家庭生活却千疮百孔、令人唏嘘。电影运用高度的戏剧技巧,对人物以及人物关系复杂性的刻画生动而立体,引发观众对于人生和人性的长久思考。(北京电影家协会评)
影片《追月》不仅制作精良、演技精湛,更在情感上引发了观众共鸣,启迪观众对艺术与人生的思索。该片导演创造性地建构了戏曲舞台的假设空间,呈现角色的闪回,演绎“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虚实若梦。(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评)
《追月》是一部着力反思艺术的社会角色的影片,在电影艺术院校和学科专业中起到一种示范作用。该片探索出三棱镜像式电影手法,让主叙事镜像、回忆叙事镜像和舞台叙事镜像三部分相互交融在一起,同时自觉追求清冷温润的影像风格,突出浙江地缘文化精神的表现力。该片最出彩之处是戚老师艺而忘生的艺术家形象,她与儿子秋生之间构成一对反面镜像组合。在主要人物结构上,圆形结构与烘云托月法的运用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该片为演艺成功与家庭完满间矛盾提供中国式化解方案,突出中国式心性智慧传统的力量,体现出自反性艺术电影的特色。(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 王一川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