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冷朝阳还上元

更新时间:2023-08-30 23:19

《送冷朝阳还上元》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此诗为冷朝阳进士及第归家省亲的送别诗,首联叙行色,颔联用典故恭维友人,颈联遥想沿途景色,尾联抒写两地相思。在韩翃大量的送别诗中,此诗算是其萧疏之诗风的代表作。

作品原文

送冷朝阳还上元⑴

青丝缆引木兰船⑵,名遂身归拜庆年⑶。

落日澄江乌榜外⑷,秋风疏柳白门前⑸。

桥通小市家林近⑹,山带平湖野寺连。

别后依依寒食里⑺,共君携手在东田⑻。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冷朝阳:生卒年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⑵缆:绳。木兰船:指用木兰树材制成的船,有时用作船的美称。

⑶拜庆:即拜家庆,唐时称归家省亲为拜家庆。

⑷乌榜:即用黑油涂饰的船。榜:船桨,借指船。

⑸白门:六朝皆定都建康,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后用以代指金陵。

⑹家林:自家的园林,泛指家乡。

⑺寒食:一作“寒梦”。

⑻东田:在金陵城外。

白话译文

青丝绳牵引着幽雅的木兰船,船中之人是进士及第者,正归家省亲。

波光粼粼的澄江上,斜日依偎着乌黑发亮的归舟;巍峨的白门前,秋风阵起,吹拂着萧疏的柳条。

所居庄园,小桥流水,通往附近的集市;庄园的附近,青山绿水,湖光山色,闲云野寺,一线相连。

此去一别,何日才能相见,恐怕只有等寒食节里与君携手共游东田的大好山色。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饯别之作,作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金陵人冷朝阳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金陵,意即上元省亲,韩翃李端钱起李嘉祐等为之饯行,赋诗赠别。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首联写冷朝阳进士及第乘船归家省亲。冷朝阳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得拜家庆,其春风得意不在马蹄,而在乌榜,故刻意写归舟,舟饰以“青丝”,又称其为“木兰船,正为衬托其得意之状,烘托气氛。

颔联遥想冷朝阳归家省亲的沿途景色。落日归舟,景色多么诱入,正与冷朝阳金榜题名相照。写到“秋风气”,“白门”,则是点明送别的时节和友人所去之地。古有摘柳送别之俗。故诗人特意写到了“疏柳”,“疏”字照应“秋”,而“柳”又暗承题之“送”别。可谓衔接紧密构思奇巧。

颈联短短十四字,描绘出“桥”、“市”、“林”、“山”、“湖”、“寺”共六种景向。其笔力可谓深厚,而冠以“小”、“野”、“平”等字眼,则衬托出了诗人所送之人的高雅。

尾联抒写别后两地相思之情。“梦”中与君“携手”同游,可见感情之真切,而“梦”之前着一“寒”字,可见别后之凄凉,反衬相思之苦,友情之深厚、浓郁。

名家评论

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评价此诗:“看他将异样妙笔,只从自己眼中画出一船。只画一船者,便是从船中画出一冷朝阳,从冷朝阳心头,画出无限快活也。”

蒋寅在《大历诗人研究》中评论此诗:“情绪是散淡的,喜未尽欢,思不致愁,只是淡淡的惆怅和眷恋;结构的散淡的,四联之间联系松散,情景平列展开,没有波折起伏;遣词造句也是散淡的,字句平易,少用典故,节奏平滑而舒缓,全诗给人的感觉,恰像诗中描写的‘秋风疏柳白门前’这样一幅图画,萧散、疏朗又明晰清新。”

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及第。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766—779)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780—783)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