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22:46
送张五归山⑴
送君尽惆怅⑵,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⑶,一朝先拂衣⑷。
东山有茅屋⑸,幸为扫荆扉⑹。
当亦谢官去⑺,岂令心事违⑻。
⑴张五:张諲,生卒年未详,排行第五,永嘉(今属浙江)人。青年时期离家出游,和王维居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少室山,历时十余年。
⑵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⑶携手:指携手一同归隐。
⑷一朝:一时。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古代士大夫宽抱大袖,举止温和,激动或愤激时衣服挥动。“拂衣而去”,从“生气地挥衣离开”意引申出辞官归去意。
⑸东山: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这里指洛阳附近的嵩山,王维和张諲曾一起在那里隐居过。
⑹幸:希望。荆扉:柴门。
⑺谢官:辞官。
⑻心事:指厌恶昏浊的官场,希望解脱羁绊,一同隐居的心思。
送别您心中满是惆怅,不知道还要送何人离开。
往日里我们携手相伴,一时之间您已辞官归去。
我在山上也有几间茅屋,希望能够洒扫柴门院落。
应当与您一同辞官归隐,怎么能违拗自己的心事。
此诗为王维送友人张諲归隐而作。当时朝局动荡,小人当道,不少士大夫失望辞官。《旧唐书》记载,杨国忠秉政,郎官不附己者悉出于外。张諲擅长书画,尤工山水,曾同王维一起隐居嵩山,后来出仕,官刑部员外郎,又与王维同朝,二人互相酬唱,交情很深。他因受到杨国忠的排斥而归山,王维十分感慨,再次产生归隐思想,因作此诗。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说“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写出这一时期王维的旧友多有辞官归隐者,今天送别张五,说不好明天哪个朋友又要辞官远去,心中非常难受。一“尽”字极为妙用,送别之时的满腔惆怅,因这一“尽”字而多了几许沉甸。“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诗人应该是带着一份歆羡的心情写下此诗句的。“携手”写出友人和王维的往日友情,“一朝”突出变化之迅速,“拂衣”写出友人心中的激愤。
诗歌前半部分尽写诗人送别友人的惆怅与伤感,而长安城里风云诡谲也被侧面写出。诗歌下半部分描写诗人也想像张五一样,归隐田园。“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东山茅屋,或许是友人归隐所在。一个“幸”字,淡了些诗人内心迷茫的雾霭,可喜可庆的是,友人的茅屋还为诗人敞开着,让他得以有机会清除内心的尘埃。“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最后表明诗人的心迹与志向,直白了当,然一“岂”字又平添了几许回味。
此诗围绕送别友人的伤感心境展开描述,而在这些描述中,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失望之情,表现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无限的失落。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邓安生《王维诗选译》:用笔委婉曲折,饱含了对友人去官的安慰,又表明了自己的怀抱。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