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鳊

更新时间:2024-09-04 20:47

鱼类,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似鳊属。是为一种生长在长江、黄河及海河等水系的干支流及附属湖泊江湖中常见的小型鱼类。个体虽不大,但繁殖很快,数量相当多,一般作为小型的杂鱼处理。

外形特征

体侧扁,背较高,腹部圆,腹鳍基部至肛门前有很狭窄的腹稜。头短,吻圆钝,口小,下位,横裂,唇较薄。下咽齿1行。下颌角质边缘不发达。背鳍具光滑的硬刺,刺长小于头长。鳞较大,腹鳍基部有一狭长的腋鳞。体背部和体上侧为灰褐色,体下侧和腹部为银白色。背鳍与尾鳍浅灰色,腹鳍与胸鳍基部浅黄色,臀鳍灰白色。腹棱不完全,自腹鳍基底至肛门[1]腹棱不完全

背鳍iii-7;胸鳍i-11--13;腹鳍i-8;臀鳍iii-10-11。侧线鳞41(8.5—11)/(4.5—5-V)50;背鳍前鳞19-21;围尾柄鳞17—20.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27—145.内侧144—l73。下咽齿1行,5—5或6—7或6—6。脊椎骨4+40—41+1。鳔2室,前室短;后室长.末端尖.约为前室长的2.2—2.5倍。肠管细长.为标准长的3.O—5.0倍。腹腔膜黑色。标准长为体高的2.6—3.5倍,为头长的4.0—4.5倍.为尾柄长的5.5—7.4倍.为尾柄高的8.0—9.2倍。头长为吻长的3.3-4.1倍.为眼径的3.5-4.1倍.为眼间距的2.5—3.1倍,为尾柄长的1.5—2.0倍,为尾柄高的1.5- 2.5倍。体侧扁,较高,头后背部稍隆起。胸鳍前腹部较圆.从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有发达的腹棱。头短小,吻短而钝。口下位,呈横裂状。唇薄。下颌有不发达的角质边缘。眼较大,位于头侧体轴中线上方,眼后头长大于吻长.为1.5—1.9倍.眼径约与吻长相等。鼻孔在眼前缘上方,约与眼上缘相平行或稍低。鳃耙呈三角形.排列非常紧密。下咽齿侧扁.齿面呈斜切状,末端尖。背鳍较长,外缘截形;最后一根不分枝鳍条为光滑的硬刺,其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近。胸鳍较小,后伸不达腹鳍基部.约相隔2-3个鳞片。腹鳍起点在背鳍起点之前,末端后伸不达肛门,其长度超过腹鳍甚至臀鳍基部距离的一半。臀鳍短小,无硬刺,外缘稍内凹。尾鳍深叉形,下叶稍长于上叶,末端稍尖。尾柄短,稍高.肛门紧靠在臀鳍起点之前。鳞片较大,腹鳍基部具2个狭长的腋鳞,后一个腋鳞较长。侧线完全,前段微向腹部弯曲,以后较直,延伸至尾柄正中。生殖季节在雄鱼的吻部有白色颗粒状珠星。生活时体背部和体侧上部为浅茶褐色,体侧下部和腹部为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为浅灰色,胸鳍和腹鳍基部浅黄色,臀鳍灰白色。为一种常见的小型鱼类,个体较小。数量较多。生长缓慢,主要以藻类、植物碎屑和甲壳动物等为食。性成熟早,一般在l龄鱼即可达性成熟,生殖季节在5—6月,常集群逆水而上,游到水流较湍急的河滩处产卵。卵无粘性,浅黄色或淡黄色,随水漂流发育孵化。怀卵量较大,一般随个体和年龄的大小而有不同的变化,大约为l—4万粒。

生活习性

似鳊栖息于水的中下层。喜集群逆水而游,故有“逆鱼”之称呼。平时多生活在江河的下游及湖泊中。生殖季节时喜逆水而上,进入具有一定流水环境的江河中繁殖。性成熟很早,一般2冬龄的个体,雌鱼体长达11厘米即开始成熟。6-7月间产卵。以着生藻类为食,亦食高等植物的碎片,偶尔吃一些枝角类、桡足类及甲壳动物。

分布范围

似鳊分布于长江、黄河及海河等水系的干支流及附属湖泊。江湖中常见小型鱼类。个体不大,但数量较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