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19:32
通挽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地处武宣县南部,东毗桐岭镇,东南与贵港市中里乡隔山相邻,南距贵港市65千米,西南与贵港市东龙镇接壤,西邻来宾市石牙乡,北连武宣县思灵乡。区域面积88.6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43459人。
明朝,泰昌元年(1620年),始设。
清前期,称东晚,属武赖里。
清宣统元年(1909年),设通挽区。
1949年12月,改为通挽乡,属桐岭区后改称南河区。
1950年9月,改称通挽区。
1958年1月,改为通挽乡。
1958年8月,改称通挽人民公社。
1958年9月,并属冲天人民公社辖南河片原6个公社。
1959年3月,改为通挽人民公社。
1962年3月,改为通挽区。
1969年1月,改为通挽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撤社建乡称通挽乡。
1996年7月,经批准改为通挽镇。
2011年末,通挽镇辖分岭、大昌、尚黄、通挽、伏柳、大团、尚满、江龙、花马、古佐、安村1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0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通挽镇下辖1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通挽街。
通挽镇地处武宣县南部,东毗桐岭镇,东南与贵港市中里乡隔山相邻,南距贵港市65千米,西南与贵港市东龙镇接壤,西邻来宾市石牙乡,北连武宣县思灵乡。区域面积88.62平方千米。
通挽镇地处半山区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东面是龙山山脉,西部为土岭,中部一脉石山自北向南延伸,把全镇分成东西两块长形盆地。主要山脉是龙山山脉,该山从贵港市延伸而入,环绕通挽、桐岭等乡镇。
通挽镇属亚热带气候,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多年平均气温20.8℃,1月平均气温10.5℃,极端最低气温-1.2℃(1999年12月23日);7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气温39.4℃(1989年7月17日)。最低月均气温6.6℃(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0.5℃(1990年8月)。无霜期年平均33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49.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0.2天,最多达182天(1970年),最少为114天(2003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889.8毫米(1970年),极端年最少雨量819.0毫米(198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9月,6月最多。
通挽镇境内河道属武来河水系,该河一水出自分岭,北流经岂寺桥、梧山坝至伏柳村前受北堂、龙桶诸水,名三江。镇内河道长33千米,平均流量4.2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3立方米/秒。
通挽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倒春寒、干旱、霜冻、暴雨、寒露风等。霜冻灾害年均发生0.8次,1999年12月23日~27日,出现了严重的霜冻、冰冻灾害天气。这次灾害天气气温之低,强度之强,均打破了建站以来的记录。其中极端最低气温-1.6℃,地面极端气温最低-4.8℃。这次低温灾害,芭蕉、龙眼等果树,西红柿、青椒等秋冬菜,秋冬植蔗等农作物大部分被冻死,未砍的原料蔗100%受损,糖分下降,直接影响蔗糖加工。涉及境内11个村,受灾面积达27000亩。
2011年,通挽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褐铁、铅锌、方解石、石灰石。
2011年末,通挽镇辖区总人口4394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83人,城镇化率2.9%,另有流动人口120人。总人口中,男性22645人,占51.50%;女性21300人,占48.50%;14岁以下7259人,占16.51%;15~64岁33524人,占76.30%;65岁以上3162人,占7.19%。总人口中,以壮族为主,达42079人,占95.7%;汉族1759人,占4%;其余苗、瑶、黎、仫佬、毛南5个少数民族,占0.3%。2011年,人口出生率13.1‰,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8.5‰。
截至2019年末,通挽镇户籍人口43459人。
2011年,通挽镇财政总收入57.85万元,比上年增长28.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2.45万元,比上年减少7.0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7万元,增值税17.9万元,企业所得税7.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3.1元,比上年增长0.81%。
2019年,通挽镇有工业企业8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
通挽镇有农业耕地面积28476亩,人均0.68亩;林地面积46140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8.8%。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2199吨,人均284.9千克,其中水稻9648.2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油料作物、茶叶等。2011年,甘蔗种植面积5601亩,产量7013吨。水果种植面积1800亩,产量1690吨。
通挽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8.36万头,年末存栏8.2万头;牛饲养量0.24万头,年末存栏0.24万头;家禽饲养量18万羽,上市家禽17.5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5910吨。
截至2011年末,通挽镇累计造林46470亩,林木覆盖率38.5%,活立木蓄积量10.2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2025亩,主要品种有龙眼、李子、柿子、枣子。渔业以水库养鱼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淡水水面52公顷。2011年,产量155吨。
通挽镇工业以加工、矿产、建材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16754万元,比上年增长34%,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0.1%;乡镇企业996家,从业人员3542人
2011年末,通挽镇有集贸市场4个,年成交额8694万元。
2011年末,通挽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07.2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各项贷款余额238.7万元,比上年增长20.3%。
2011年末,通挽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387人,专任教师20人;小学13所,在校生2537人,专任教师13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408人,专任教师9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通挽镇教育经费达1957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931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931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90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5%、3.87%、3.87%、32.57%。
2011年末,通挽镇有各类科技人才91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24人,经营管理人才81人,技能人才87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526人。
1995年10月,通挽镇开通有线广播站。现有广播喇叭6只,入户率0.05,通响率0.01;有线电视用户0.7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
2011年末,通挽镇有37支文艺队,每个村都有1支以上的业余文艺队,从事文艺活动人员有1000多人。有文化站1个,文化楼建筑面积为240平方米。图书馆一个,图书室7个,其中村级4个,镇级3个,全镇图书室藏书5万多册。
2011年末,通挽镇有篮球场36个,其中灯光球场15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8%。
2011年末,通挽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卫生院1所;病床16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7张,固定资产总值3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7人,其中执业医师11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61人、执业(助理)医师0.15人、注册护士0.18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7万人次,出院病人0.1万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2011年,通挽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4户,人数193人,支出41.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2%,月人均180元,比上年增长8.8%;城市医疗救助16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669人次,共支出8万元,比上年增长35.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87户,人数2476人,支出198万元,比上年增长40.5%,月人均66.6元,比上年增长76.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90万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福利费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9.8%;敬老院2家,床位52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23人;社区服务设施52个。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万人,参合率90.1%。
2011年末,通挽镇有邮政、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营业厅各一家,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762户,电话用户普及率19.9%;移动电话用户38520户,宽带接入用户3783户。
2011年末,通挽镇区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7.50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6条,总长度19.1千米,综合电压合格率96.2%,供电可靠率99.61%。
通挽镇境内有209国道穿境而过,境内有公路10条,总长31.3千米。其中国道(209国道)1条,境段长10千米;县道(思通公路)1条,境段长7.4千米;公路营运线2条。公路站为武宣——通挽,日均发送22辆客车,日客运量68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91.4万吨。2011年,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25辆,客运汽车6辆、150座位;货运周转量998.9万吨•千米,客运量16.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017.7万人•千米。2011年末,镇区道路总长度5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69米;道路铺装面积2.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3.46平方米;城市桥梁2座,总长度0.03千米。
通挽镇因驻地得名。“通挽”意为“东晚”,因此地处于花颜村东边,每三天一坪,而且都是下午成坪,故称“东晚”,后因成坏提早,改称通挽。
通挽境内岜寺村北209国道公路边有汉墓古墓群,现存封土7座,直径10~15米,高2~3米,1980年4月4日,武宣县人民政府发出通告,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挽镇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广西来宾市武宣县通挽镇,是为了纪念韦华琰等8位同志1947年参加中秋起义、游击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英勇牺牲而建。
韦敬礼,通挽镇伏柳村人,中共党员,老红军战士,通挽镇地下革命、地下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历任中共武宣县特支委员、县工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区一二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12月1日武宣解放后,首任武宣县人民政府县长。后调任柳州专置建设科长,森工局副局长等职。此后,长期身处逆境,无辜含冤,“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严重的摧残迫害,1983年,其问题得到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离休后享受厅局级待遇,1988年10月在柳州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