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2 08:15
通济、胜利、香草三条河流域总集水面积752平方公里,跨越镇江市句容、丹徒、丹阳、金坛(90年代划归常州)四县境。
其西北为丘陵山区,东南为平原圩区,地面高差达60余米,属山丘区特性的河道。洪水来势猛,暴涨暴落,是历史上洪、涝、旱比较频繁的地区。
上承句容县仑山、高骊山诸山来水,经宝埝东流至王家渡,又向南至高庄附近入金坛县境,渐注入洮、滆湖,上游以句容境内的洛阳河为主要源流。历代对通济河曾屡次疏浚。清光绪十九年,镇江知府王仁堪设宝埝局,管河道疏浚。民国24年,丹徒、丹阳、金坛三县共同疏浚香草河,从丹阳南门至张家桥(当时通济河属香草河范围),长26.1公里。50年代,丹徒、丹阳两县曾数次对河堤进行培修,并对局部河床疏浚。1958年后,上游陆续兴修了一批中、小水库,起到减轻下游洪水压力的作用。
1960─1969年,丹徒、丹阳两县三次联合疏浚通济河,完成土方67万立方米。1976年至1978年,丹徒县将宝埝万鸡山至官舍涵洞一段改道绕宝埝镇西、南开新河4.2公里接通老河,并建公路桥一座,农桥2座,涵洞13个,完成土方113万立方米。 香草河,在镇江市丹阳县境内。南起通济河向东北至丹阳南门,接分洪道入大运河,全长22.4公里。它的北岸有胜利河、香草支河、全洲河等8条支流,南岸与利民河、简渎河相连接。据史志记载,清光绪十九年,镇江知府王仁堪疏浚香草河。民国3年、23年、35年三次疏浚香草河。解放后,香草河是丹阳、丹徒、金坛三县共管河道。1957年底,丹阳、金坛两县联合疏浚并裁弯取直丹阳南门至九里村河段,长17.5公里。两县有3.6万劳力参加施工,于次年3月底竣工,完成土方171.9万立方米,建桥11座,涵洞40个。1972年12月至1973年2月,丹阳、丹徒、金坛三县联合改造拓浚河道,共完成土方231.7万立方米,并建公路桥3座,农桥6座,涵洞59个。经行政区划调整,河道改造,现全线均在丹阳县境内。 胜利河,在镇江市丹徒县宝埝、上会乡和丹阳县行宫乡境内。全长11.7公里。原河道王甲洋以下无河床,泛称万顷洋,是滞洪蓄水洼地。1956年,丹徒、丹阳两县共同开浚至香草河口,长5.2公里,从此全河贯通。1966年春两县再度浚河筑堤,长7.1公里,完成土方25万立方米。1969年冬丹徒、句容两县从王甲洋竹林棚向西开新河,接上通济河,完成土方87.3万立方米。1973年丹徒县重浚王甲洋至双丰涵洞河段。1983年丹阳县对境内河段进行疏浚、培堤,完成土方37.1万立方米。 这三条河道,经多次拓浚、培堤,排洪、除涝、引水灌溉的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发挥了很大效益。但河道尚未达到太湖湖西水利规划中的标准,尤其是通济河下游,有些地段尚未改善,严重阻水,有碍排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