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9 13:14
通背劈挂拳简称“劈挂拳”,是流传于河北省孟村、盐山一带的传统武术拳种。
通背劈挂拳是流传于河北省孟村、盐山一带的传统武术拳种,此拳演练风格独特,行拳以掌为拳,动作工整、舒展,劲力畅达,力猛沉实,刚柔相济,讲究放长击远,大开大合,正劈反挂,势如破竹。是祖国不可多得的宝贵武术文化遗产。
通背劈挂拳,简称“劈挂拳”,古称“通背长拳”或“抹面拳”,相传通背劈挂拳最初出于少林,属通背长拳门。相传为宋时福居禅师所创,当时少林曾邀天下十八家著名武师会于少林,演练三年,传授技艺,少林取各家所长汇成少林拳谱。少林拳谱中有这样的记载:“劈挂拳法非等闲,少林古刹有真传,福居禅师传在先,历代寺僧苦研练”,由此可见,通背劈挂拳在当时已经有了雏形。据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卷十四中记载“抛架子抢步披挂,补上腿哪怕他识,右横左采快如飞,架一掌不知天地”。可见当时通背劈挂拳已有了其独特的风格,在实战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至清代乾隆年间,有出家人韩氏者,游方至河北盐山县大左村,收左宝梅为徒,传授劈挂拳“抹面拳”。左宝梅(1753-1818)后人称“左八爷”,经十余年苦练,艺业大成,被后人尊为通背劈挂拳初祖,尊为一世。至清同治年间,四世宗师盐山县肖化成传艺于今河北孟村县辛店村安亭云等人,后与本地固有拳种“梅花长拳”相结合,引进“梅花五行”理论,形成了现在风格独特的通背劈挂拳。安亭云传尹玉枝(1872-1956),尹玉枝民国初年担任盐山县武术主考,为国家选拔了大批武术人才。尹玉枝传给卜寨村赵海清(1900-1983)、赵海山、高宪文、刘玉增、付建侯等人。赵海清传给郭晋武、李龙文、陈秀景、路镇岳、赵景龙、赵俊岭、李福生等人;刘玉增传谢玉良、王连会、潘兴赞、王光远、卢金升、于胜利等。以下传人有陈培吉、王少泽、张国利、张鹏等。至此为第九世。
通背劈挂拳原称“通背长拳”、“抹面拳”或“披卦拳”,“披者,打开、破开之谓也,卦者,八卦,伏羲氏所创也”,顾名思义,披卦者,指打开,破译八卦变化之玄奥也。讲究“力发于腿足,顺于腰,通于背,达至两臂”,后人传承至今,故称通背劈挂拳,劈和挂为本拳的两大功法,它们有机的结合成为通背劈挂拳实用之核心。
通背劈挂拳的形成,是历代通背劈挂拳人对自然界变化的一种独到见解和解释,披,指打开破解,卦指方位五行的变化,意为揭开五行相生相克,变化无常,与不立不破,不破不立的自然规律的奥秘,使之运用于拳理之中,相辅相成,运用至纯熟,可以有效的掌握自然规律,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拳诀云“八卦者,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离中虚,坎中满,用法金木水火土”“由乾始,至坤终,阴阳迭为消长,循环无端”,具体体现于拳中,则为“动静、开合、吞吐、攻守、刚柔、虚实”等,用功于内而型于外,封自身之五行,以克对方之五行,拳诀云“二人相争,先闭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劈斩之法属金,金利如斧,能克木,由上而下,势如破竹,以竖破横也;向上豁打属火,火能克金,豁挂挑撩诸势借火焰上冲之力,以破劈打;捋带圈拦之法属水,水能克火,用压拨捋拦之法以横制竖;横拦斜挎之法属土,土能克水,横推直撞之功以制顺;崩打扳搅之法属木,木能克土,向上或向下以斜劲化破横力。如此互为克制,生克变化无穷
。
生克乃为辩证的统一,二人相争 ,对立面相互转化,互为所制,因而应处处争取主动,使对立面向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对方的方面转化,如通背劈挂拳步法中的绕步、弧形步的运用,以及身法的闪身斜进等,使对方处于被动状态,再加上拳打不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容其招架,不容其还手,以快打迟,以快占先,其中更有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用虚若实,用实若虚,其机巧变化,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引诱使来,发挥使去,从容应付,得心应手,则可稳操胜券矣。
通背劈挂拳练功六要:顶头竖项、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拧腰切跨、收腹敛臀、合膝钻足。
通背劈挂拳习拳步骤:正、顺、合、活、快、力、精、巧、妙、绝。
通背劈挂拳打法十八字诀:劈挂滚斩擂、剪采捋带推、削卸轰缠绕、豁挑撞相随。
通背劈挂拳行拳,气势磅礴,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势不可挡。行拳以腰为轴,走轮子劲和辘轳反扯劲,要求两臂条直,放长击远,讲究一寸长一寸强,以长制短,两臂大开大合,大劈大挂,两臂交劈,势如破竹,劲猛沉实,能放能收。步法多走绕步、跟步、碾步、闯步、抢步、垫步、倒插步,多蹿蹦跳跃,灵活多变。身法闪展腾挪,起落钻伏,有鹞子穿林之巧,狸猫扑鼠之妙,抄手起脚之勇,倒翻五擂之猛。讲究“前掩胸,后走横,上挂耳,下护裆,滚肩闪劈反扯劲,搂膝绕步把人伤”。
通背劈挂拳招法实用,手步腰三盘圆活运转,三盘连进,反身横摆,横拦斜击,以竖破横,以横解竖,倒挂反撩,圆斩削劈。身以闪身而进,手以滚肩而发,步以绕步为上,全身螺旋拧裹,走轮子辘轳反扯劲,见招打势,灵活多变,一势连三手,以长制短,以快打迟。
通背劈挂拳讲究以长为主,兼容短打,缩至最小,放至最大,放长击远,劈挂挑撩,辘轳翻车,反扯辘轳,滚背闪劈掌,上打乌云罩月,下走吃绕撤锁,高来挂取斜进,低来拨拍走撑,出手不见手,遇强侧门走,直来闪进加捋带,横来挑按转身攻,手起先撩阴,开合来伤人,有开自有合,拳到必用搓。
通背劈挂拳手型,以掌为拳,掌为柳叶掌,拳为四平拳,另外还有散掌、勾手等。步型主要以马步、弓步、仆步、虚步、歇步为主,步法有跟步、闯步、盘步、倒叉步、套环步、碾步、行步、绕步、扣步、翻身步等。
通背劈挂拳功法包括桩功、臂功、腰功、腿功等,通背劈挂拳桩功包括马步桩、弓步桩、虚步桩、独立桩等,臂功包括压肩、荡肩、活肩、开肩、左右单劈手、前抱后横、左右捎锤、劈抱、抽鞭、豁括掌、乌龙盘打等,硬功有打桩、踢桩、摔手、各种排打功。
通背劈挂拳腰功包括涮腰、磨腰、吊腰、探腰,动步的三环套月、乌龙盘打、黄龙摆尾、倒翻五擂、鹞子穿林、左右捎锤等,通背劈挂拳腿功除一般的压腿、踢腿外,还有以上讲的各种步法,动步的有遛脚势、抄手起脚、五子登科、野雀蹬枝,各种走桩、绕桩、踢桩、勾桩等。
通背劈挂拳对练打手有三靠臂、八步打、通臂锤、对拆手等,此外还有专门用于练功的大架子,讲究柔拉慢练,运功调气,内外相合,舒臂顺腰,内外兼修。再就是包罗各种打法、用法的趟子拳,着重体现了通背劈挂拳中竖劲与横劲,立圆与斜圆的相互关系,这些都是先人们不愿外传的内门中功夫。
通背劈挂拳对身体各部位要求
头部
头要上顶,颈要竖直”练拳时,以头为周身之主,头要保持中正,颈部要有意识地竖起来,好像顶着东西怕掉下来一样。但不可僵挺,要自然舒松竖直,既能领起精神,又能灵活地领导躯干。另外神态要自然,不可皱眉怒目、咬牙切齿,精神要集中,口宜自然闭合,牙齿上下相扣,舌尖上顶上颚(上齿根),注意下颌内收,左右摆头,眼随手走。
肩和肘
“肩要松,肘要坠”即沉肩坠肘。练拳时,要时刻注意松沉肩关节,松坠肘关节,肩窝处稍向后服引,可使上肢舒展,使上肢肌肉、关节产生争衡力量,从而动作劲力沉稳扎实。松肩与舒胸相结合,有利于气沉丹田。动作忌耸肩缩颈,一是不美观,二是影响劲力的顺畅发挥,也不利于行气,不顺则滞,影响周身动作,达不到周身完整一气。
手“撑掌坐腕,拳如卷饼”,基本掌型要求腕部下塌(坐腕),掌心向前下方,具有向前顶和向下按的力量,五指并拢,手的各部位不能松弛懈怠,如此易于增长指、腕的撑力。握拳要求握紧(不含虚拳),要拇指曲起扣压在食、中指中节上,余四指向里卷紧,所谓握拳如卷饼,拳向前出击,不可曲腕,拳面略向前下倾斜,力量贯在拳的最前端,即力达拳面。
胯、膝、足
“胯要松要缩,膝要扣要活,足要平要稳”练拳要求两腿进退稳健,机敏灵活,腰要活,胯要松,即“拧腰切胯”,胯随腰动,胯能催膝,膝能催足,两腿弯曲要适度,膝尖向内扣紧,方能步法沉实稳健,两脚平稳,足心空悬,五趾扣地,足力方厚,即“扣膝钻足”,身体旋转拧腰坐胯,拧脚尖摆脚后跟。
背、胸
“背要拔,胸要含”,即含胸拔背,拔背又叫紧背、圆背,由于头部向上领顶,腰部下塌,使脊背有上下挺拔的感觉,含胸又称舒胸、松胸,指胸部舒松含蓄,不可挺胸,这样有利于气的下沉。忌胸部硬挺或弓背缩胸,使胸部突出,两肩后张,弓背弯腰都是错误的。
腰、脊、臀
练拳之时身体左旋右转,变招换势,着重身体周身的完整和协调,腰起着主宰的作用,所以腰要刚中寓柔,松展自然,坚韧而富弹性,成为发劲的主宰和上下肢协调的枢纽。塌腰决不是使腰脊僵硬,“身如弓,拳如箭”脊正身才正直,姿势才能正,重心才能平衡稳定,要注意顶头、塌腰、收臀,脊椎自然不会歪斜,脊椎要随动作的伸缩而伸缩,随动作的转侧而转侧,但不可故意扭曲和摇摆,脊不正则气不舒,劲则不整。同时臀部不可翻突,要有意识的向里收敛,“谷道上提,提肛裹胯”有利于气沉丹田,有蓄势待发之势。
通背劈挂拳创始人
左宝梅(1753—1818),盐山县小营乡大左村人。幼喜武术,在本族排行第八,家居一高台上,后来人称:“高山八爷”。
武林中就有“八极加劈挂,神鬼也害怕”的武谚。和八极拳一样,劈挂拳也是沧州流传最为广泛的拳种。据说沧乾隆四十年,一位道人姓韩,留居在盐山县大左村的一个古庙中。左宝梅因爱好武术,经常到古庙中和韩道人谈武论技。谈到兴处,两人就交手试技。没想到这个韩道人武艺高强,左宝梅是屡战屡败。后来左宝梅和韩道人成为至交,韩道人向他道出了自己的身世之秘。原来这韩道人是福建少林寺的和尚,因反清,福建少林寺被烧毁,他化装成道士北上来到盐山县大左村,隐居在古庙中。左宝梅便磕头拜韩道人为师,经过数年苦练,终于尽得劈挂拳之真谛,成为沧州劈挂拳名师。
左宝梅为人忠厚,性情温和,虽然武艺高强,却从不恃技凌人,在沧州就流传着左宝梅以德服布贩的故事。
左宝梅在望树集为布经济(旧时集市为买卖布匹双方丈量尺寸、撮合生意的中间人),他为人公正,交易公平。一次,一个布贩子和人发生了纠纷,他自恃身高力大,拳脚了得,就野蛮粗横,蛮不讲理。左宝梅好言相劝,他不但不听,还口出秽言。众人非常气愤,纷纷让左宝梅教训他。左宝梅便颜悦色地对布贩子说:“小伙子,不要火气太盛。”
布贩子见左宝梅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很不在意。他双手抓起一个百十来斤的布包放在驴驮上,然后洋洋自得地看着左宝梅,像是炫耀自己的臂力。见此情状,左宝梅伸出一只手,毫不费力地抓起一个同样大小的布包,轻轻地放在驴驮上,博得众人齐声喝彩。布贩子见状不言,后坚持请左宝梅到家中一坐。左宝梅知其意,就带着徒弟潘世魁来到布贩子家中。布贩子寒暄一番后,就要和左宝梅比试比试武艺。左宝梅说:“咱俩不必较量,让我的徒弟表演一套拳如何?”潘世魁领命,练了一趟劈挂拳。但见拳风迅猛剽悍,大劈大挂,起落钻翻,拧腰发力,开合爆发;双劈翻飞,密如风雨,快如抽鞭,势如大河流水,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练到高潮处,只见他一个撞肘击在房山上,震得土墙颤抖,沙土簌簌落下。布贩子看得眼睛都直了,对左宝梅师徒的功夫叹服不止。
左宝梅说道:“练武首要重武德,切不可以武欺人,影响了武人脸面。”布贩子连连应声称是。后来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左宝梅将韩道人所传“劈卦门通臂拳”苦加钻研练习,并发扬光大,首传其侄左华林、弟子潘世魁,后续传至今。现已成为我国武林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广为流传。
通背劈挂拳 源流
通背劈挂拳,是在清朝乾隆40年(1775),少林寺反清与官军搏斗失败,寺庙被焚,所有和尚四散逃生。其中一少林武僧,化成韩姓道人,云游至沧州盐山大左村,留住在一古庙里。村民左宝梅喜武,常去庙中与其切磋武功。二人相谈甚欢,几次较技,左皆败。左遂拜其为师,敬之如父母,刻苦习练,终得通背劈挂拳之真谛。
始祖韩姓道人。
一世:左宝梅(字占奎,沧州盐山县大左村人,生于清朝乾隆十八年,卒于嘉庆二十三年,享寿65岁)
二世:左宝梅传:潘士奎、左华林(左宝梅之子)
三世:左华林传:左东常、左东钊(左华林之子)
潘士奎传:李存三
四世:左东常传:左东越
李存三传:萧化成、李云标
五世:左东越传:左东郡
萧化成传:彭之珍、安亭云
六世:左东君传:孙振寰、左金屏(左东郡之子)、左清甲、孙玉圃
彭之珍传:彭振麟
安亭云传:尹玉枝
七世:孙振寰传:洪敦耕、施载煌、吕灿耀、杨汉国、庄昔贤、孙志庆、陈平国、杨炯焕、李家才、郑高能、苏鹭建、陈超文、苏汉珍、黄亚鄙、侯朝声、陈发淼、黄传勋、林志谦、王锐勋
左金屏传:左德升
彭振麟传:彭维忠
尹玉枝传:赵海清
通背劈挂拳在河北沧州已广为流传230多年。在1934年,孙振寰先生挟技南下,并于1935年在厦门开办《通背武术社》,广教学生,悉心耕耘几十年。所传门生在诸多全省、全国武术比赛及国际自由搏击邀请赛上,均为金银牌获奖者。在欧美及东南亚一带武坛颇具影响力的《黑带》、《武林周刊》等杂志,把孙振寰先生称之为“近代武林的一代宗师”。目前,此拳种已广为流传分布至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及港澳和海外。《香港通背劈挂拳武术会》、《澳大利亚通背劈挂拳武术会》、《加拿大通背劈挂拳武术会》、《意大利通背劈挂拳武术会》等会所,均为孙振寰先生的门人所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