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远军

更新时间:2023-08-16 10:56

通远军,古代地名,北宋置,后升为巩州,即今甘肃陇西县治。

设置背景

宋太宗朝太平兴国间,《太平寰宇记》所载十三道之军为四十二,实为三十七军(原四十二军中,桂阳军为南宋绍兴三年所置,非《太平寰宇记》原文,乃后人所加,不当计入;又唐版图内陇右道之瀚海军、天水军、伊吾军,及关西道振武军,或废,或仅名义上统摄而已,未隶属宋,可不计)。加上淳化间、太平兴国末年所置而未及计之三个军(南安、临江军、太平军),及漏载之建隆二年(961)创建、太平兴国四年(979)废的平晋军,建隆三年(962)创建的北海军,则太祖、太宗朝两朝共置军四十二。其中,少数沿唐、五代之旧,而大量军系太祖朝,特别是太宗朝,于南北统一战争前后因军事、经济之需随事所置的,有属县或属镇,有人户纳税赋,军长吏有治民之权。

历史沿革

唐初,为防御蕃部扰边,政府在屯驻戍边处设置军、守捉、镇等军事管辖区,是为“军”之起源: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若卢龙军一,东军等守捉十一,曰平卢道。

《新五代史》谓:“威州,晋升天福四年置,割灵州之方渠,宁州之木波、马岭三镇为属,而治方渠。周广顺二年改曰环州,显德四年废为通远军。”徐无党注:“五代置军六,皆寄治于县,隶于州,故不别出。”或谓“‘军’作为行政单位出现于五代中后期”,值得商榷。

出土文物

“通远军防城库铜朱记”印,北宋,印面5.5×5.3厘米,通高4.9厘米。印铜铸,柄钮,印文字体出现重叠笔画,朱文,右上起顺读。宋代地方政区划分为路、州、县三级。军的级别有两种,一与州同级而隶属于路,一与县同级而隶属于州,通远军防城属后者。此印即北宋通远军防城管理库藏物资的官署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