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8 21:30
方 名:通顶散(袪风之剂)
总 结:重药治中风以取嚏
编 号:021
主 治:治初中风,不知人事,口噤不开。
归 经:此手太阴少阴药也。
方 义:(1)吴鹤皋曰:『中风不省人事,病已极矣,非平药可以开其壅塞。』
(2)故用藜芦与人参、细辛,取其相反而相用也。
(3)肺苦气上逆,故石膏之重以墬之。
(4)甘草之平以缓之。
(5)芎藭之用取其清气利窍而已。
通顶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
【组成】消石7.5克 滑石7.5克
【用法】上药干铫子内同炒令黄色,候冷,细研为末。每用少许,吹入鼻中。
【主治】头偏痛。
通顶散
【药物组成】马牙消(研细)半两,地黄汁1合。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十六。
【方剂主治】鼻塞及风痰头痛。
【用法用量】上药于铜器中用慢火煎令干硬,取出研细。每挑少许入鼻搐上。吐痰即愈。
《直指》卷二十一
通顶散
鼻齆。风热眼疼,肿胀作楚。
吹些入鼻。
上为末。
《儒门事亲》卷十二
通顶散
风疾。
鼻内搐之。
上为细末。
《朱氏集验方》卷一引《叶氏录验方》
通顶散
黄踯躅1分(为末),雄黄1分(研,飞),北细辛半两(为末)。
初中风,口噤,不省人事,或伤风头疼昏眩。
挑少许搐入鼻中,即醒。
上和匀。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通顶散
川芎7钱,细辛(去叶土)7钱,香白芷7钱,藿香叶(去土)7钱,踯躅花半两,谷精草半两。
风毒攻眼并夹脑风。
每用先含新汲水1口,然后挑少许搐在鼻内,以手揉两太阳穴。
上为细末。
《鸡峰》卷十八
通顶散
干姜半两,香白芷半两,蒿角子1钱。
每日用半钱许,作3次细细搐入鼻内。揉动两太阳穴,其痛立止。
上为细末。
《御药院方》卷一
通顶散
藜芦(去苗土)半两,踯躅花(去土)1钱,藿香叶(去土)2钱。
风痰眩晕,头目大痛及偏正不定发作,神志昏愦,或冒风寒,鼻塞声重。
每用纸拈蘸药,鼻内搐,不拘时候。
上为细末。
《圣济总录》卷一三
方名
通顶散
组成
苦葫芦子49粒,谷精草1钱,瓜蒂14枚(烧灰),乳香(研)半钱,薄荷叶1钱。
主治
赤眼肿痛。
用法用量
入龙脑少许,鼻内搐1字。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圣济总录》卷十六
方名
通顶散
组成
龙脑(研)、地龙(去土,炒)、瓜蒂、赤小豆(炒)、马牙消(研)各等分。
主治
用法用量
每用1小豆许,食后含水搐入两鼻内。
制备方法
上为散。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通顶散
石膏4两(煅),荆芥1两半,川芎3两,薄荷5钱。
头风。
每服2钱,食后茶清调下。
上为细末。
《圣惠》卷八十七
通顶散
青黛1分(细研),蟾酥半杏仁大(研入),赤小豆20粒,麝香半分(细研),藜芦1分,瓜蒂10枚。
小儿一切疳。
每度用1绿豆大,吹入鼻中。当有虫子出,如米心大,黑者难治,赤白黄者易疗。
上为细散。
《丹溪心法》卷一
通顶散
中风、中气,昏愦不知人事者。
吹入鼻中1字。就提头顶中发,立苏。有嚏者,可治。
上为末。
《原机启微》
通顶散
川芎半两,薄荷半两,茵陈4钱,甘草4钱,朴消3钱(甜消亦可)。
用少许吹鼻中。即效。
如要嚏喷,加踯躅花1钱。
上为末。
《银海精微》卷下
通顶散
川芎、白芷、谷精草、藜芦、防风、薄荷、牙皂、蔓荆子、细辛、蒲黄。
一切头风。
口含水搐之,吹入鼻内亦可。
上为末。
通顶散
藜芦1钱,生甘草1钱,人参1钱,川芎1钱,细辛1钱,石膏5钱。
初中风,不知人事,口噤不能开者。
每用1字,吹入鼻中。有嚏者,肺气未绝,可治。
共为末。
①《医方考》:中风不知人事病则急矣,以平药与之,不能开其壅塞,故用藜芦与人参、细辛相反,使其相反而相用也。肺苦气上逆,故用石膏之重以坠之,甘草之平以缓之。乃川芎之用,取其清气利窍而已。②《医钞类编》:藜芦苦寒有毒,入口即吐,能通脑顶,令人嚏;细辛散风通顶窍,温经破痰;石膏辛寒,入肺降火;川芎,取其清气利窍,升清阳而开诸郁;用人参者,被驾其邪,与藜芦相反而相成也。
通顶散
消石1分,滑石1分。
头偏痛。
每用少许,吹入鼻中。
上药于铫子内同炒令黄色,候冷,细研为末。
《幼幼新书》卷九引《吉氏家传》
方名
通顶散
组成
藜芦不拘多少。
主治
用法用量
用竹管吹少许入左右鼻。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四十八候》
方名
通顶散
组成
石膏(煅)1钱,薄荷花1钱,川芎2钱(炙),硼砂半钱,牙消半钱,甘草2寸(炙)。
主治
风毒赤眼。
用法用量
麝香、蜜水调。
制备方法
上为末。
通顶散
藜芦、甘草、人参、川芎、石膏。
激嚏。
中风卒仆及诸昏厥不省之候。
吹鼻探嚏,以验肺气,有嚏可治,无嚏不治。
上为末。
通顶散
石膏1钱,川芎1钱,赤小豆1钱,瓜蒂1钱,藜芦少许。
风头痛。
噙水搐之。取嚏。
上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