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08 16:49
逛花市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又称“行花街”,春节期间逛花市是广府地区春节前夕规模较大的一项传统民俗,流行于珠三角以及香港、澳门等地。迎春花市一年举行一次,每年由春节前年廿八开始,至年初一凌晨结束,以喜庆热烈的气氛、祥和美好的寓意受到群众喜爱。花市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朝,当时广州芳村的花棣(今花地)已成为花木产区。迎春花市已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朝人过年时会在餐桌上摆放一种叫“百事吉”的利市——将柿子、橘子和柏枝放到同一个盘子里,是为“柏柿橘”,寓意“百事吉”。粤语“橘”“桔”与“吉”是同音字,广府人家新春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里摆放一些桔盆,还会在年桔树上挂些“利是”封,寓意来年如意吉祥。
据说,从唐朝起,广府民间已经有专门栽培以供贺年的年桔。到了明清时期,柑橘业已发展至商品生产时代,年桔在芳村、番禺、南海等地均有种植。广州迎春花市形成可追溯至明朝。当时广州芳村的花棣(今花地)已成为花木产区,搭起一排排展卖鲜花鲜果及年宵用品的竹棚,人们称之为“花街”。
清中期,在藩署前(今广东省财政厅前)出现夜间花市,19世纪60年代渐成年宵花市,迁至今天的北京路。当时城内设两个花市,一个在双门底(今北京路),另一个在西关十八甫。年桔、水仙、桃花是广府人在春节期间摆设的三大传统名花,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花色品种不断增多,成为广府民俗文化。
花市从农历腊月二十八直至除夕夜,广州人每年必到花市“行花街”以求来年行好运,尤其是逛西湖花市,是“老广州”的风俗习惯。 位于广州市西湖路、教育路商业区域的西湖花市,是历史最悠久的传统中心花市,享有“百年花市”的美誉,也保留着广府传统文化的风韵。
广州大规模的除夕花市定型于1920年以后,与从前的花市有所不同,年宵花市只限在过年前的几天摆卖,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开始架布置,年一凌晨准时拆架。届时搭起了一排排展卖鲜花鲜果及年宵用品的竹棚,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海如。花市的主要街道会提前一个星期通管制,在路中间搭竹棚架供摆花之用。层层花架沿街伸展,望不到,花还没有架已经势非凡,宛如一条巨龙盘踞于街道中间。所有的主要出入还会立起巨大的牌坊,灯火辉煌、雄伟壮观。
民期间的“除夕花市”有汉民路的“双门底”(今北京路)和西关桨栏路两,规模较小。“除夕花市”除了摆卖鲜花以外,还有古董、杂架、挥架、冬果、陶瓷、漆器等,而双门底(今北京路陈李斋厂省财厅一带)的古董、杂架早在道光年间已经很有名。当时即使是抗战争时期,广州依照市民的要求仍旧举办“除夕花市”。那时天天有日本飞机在天上飞,随时有扔炸弹的可能,但市民还是照常逛他们的花市买他们的花。有一年除夕,突然响起了警报,但是人们没有惊慌地四散逃跑,有些仍然悠哉游哉地继续挑花。由此可见广州对于花和“除夕花市”的钟情至极。
1950年,市政府在桨栏路恢复办起了战后的第一个“除夕花市”,当时仅有几十花档。1951年恢复永汉路(现北京路)年宵花市。1956年,桨栏路花市迁到太平路(今民南路),同时,永汉路花市正式迁至教育路。1958年,新增南区花市,设在同福西路。
20世纪60年代是广州花市鼎盛时期。60年代,分区设花市,全市大花市有多个:教育南、惠福东、西湖路为中心花市,还有东川路、滨江路(1990年迁到江南西路)、多宝路等。60年代繁华的花市充满了文革式的“革命”息。1966年,政府为了附庸“官意”,花市的装扮也随之变异。当时长两米、高一米七的“狼牙山五壮士”、“中华儿女”、“非洲民站起来”以及用花砌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大字,花市的牌楼还写着“为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十几个大字,戮凌,大煞风景。鲜花乃是天地赐予类美化生活之用,祥瑞而美丽。一旦沾染了为的争斗之,就有悖于天意与民心。尽管如此,“除夕花市”似乎已经跟节融一体,哪怕是在把花看作是“封、资、修”产物的文革年代。广州花市办的资料显示:“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花卉被作为是所谓“资产阶级”的奇花异草被批判,于是,很多二十多年培育的好几百个宝贵的花卉品种被毁掉。“除夕花市”被罢停,但广州市民过年却不能没有花。那时,芳村居民自发兴办起“花市”,没有搭棚,没有装饰,这个自发的“花墟”吸引了千万的市民乘渡轮过去,每次渡轮都搭载满满的。据报刊透露,每次工作员都能在渡轮捡到满满一筐被踩掉的鞋子。
“除夕花市”除1969年外,至1973年才恢复。以后的规模逐年扩大,四个老城区(越秀、东山、海珠、荔湾)、有七条街设置“花街”。80年代添加了天河区花市、芳村区花市、员村花市。1985年,花市摆卖时间增为4天,首次开展评靓花活动。越秀、荔湾、海珠、东山四个老城区评出桔果类、桃花、及科研工艺新花花卉各一,二、三等奖共十六名。夺得桔果类冠军的是沙田果园场栽培的“万寿果”(虎柑),栽培了八年,结果108个,在越秀花市标价5818元。夺得桃花类第一名的是鹤海北乡花农黎全区种植近5年的绯桃花。该树高达4米多,枝繁华盛,彩艳丽。名列科研、工艺新花卉榜首的是海珠农业局实验场栽培的剑兰花。是引进荷兰的新品种,枝梗粗壮,高一米,梅枝花十多朵,是广州历来花市最靓的剑兰花。
90年代以后,不少学生哥集资到“花街”摆档,开始进入花市卖花,穿着时髦鞋的学生哥加入卖花队伍,不仅当起年花“倒爷”,也将孩子们喜欢的咸蛋超人、阿童木等塑料玩具以及毛公仔引入到花市售卖。1992年开始,除夕花市档实施公开招标,分为鲜花档、桃花档、盆桔档、工艺品档等。毛公仔、塑料风车、工艺品开始大举占领花街市场,年花不再在花街唱“主角”。 专卖公仔和流玩意的档,卖主多是80后的一代。当时,越秀区花市还有摆卖6条“正宗锦鲤”,标价238888元,轰动一时。
现在广州“除夕花市”分别设置10个:越秀西湖花市设在教育路、西湖路;越秀东湖花市设在大沙三马路;荔湾花市设在荔湾北路;海珠花市设在滨江西路和宝岗大道;天河花市设在天河体育中心内;黄埔花市设在黄埔体育场内;白云花市设在棠景街远景路;萝岗花市设在青年路;番禺花市设在盛泰路;花都花市设在永发大道。牌楼设计各区各有特,每流量都达百万次以。据说,政府为了打造花市盛况,每年就牌楼建造的资金投入就达千万以,加之各区财政投入共超过五千万。
近几年,“除夕花市”也增添了许多新的形式和内容。来逛花市的也从普通市民发展到外来工、在穗外,花市为外来务工员和外在广州的“旅游景点”与此同时,越秀公园、广州文化公园、烈士陵园、流花湖公园、荔湾湖公园等广州各大主要公园,也都举办迎花会和菊花展。昔花农的队列中出现了学生、外来工、商家、工的影;花架也由往年传统的桃花、柑桔、仙、菊花到现在的蝴蝶兰、猪笼草、五代同堂、郁金香、富贵鸟以及各种培花卉,还有全和世界各地的奇花异果;花市的摊位除了摆买各种花果外,也多了各式应节饰物、动漫产品和注入了现代科技元素。